摘 要: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我國的現狀是政府4萬億投資用于投資公共基礎設施英語拉動內需,但一個健康的經濟應該是三駕馬車齊頭并進。如何促進消費,要促進消費就要保障好消費者的權益,才能讓國民放心消費。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其中的不足之處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法的完善勢在必行。
關鍵詞:消費者;消費者權益;權利救濟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缺陷
1.消費者概念不明確
我國消法中并沒有明確地直接地規定消費者的主體資格,只在《消法》第 2 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這種不明確的規定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對法條的理解產生了歧義。具體案例有“王海打假”案,王海到底算不算是消費者,在不同的地方居然有不同的判決結果。明確界定消費者,對于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至關重要。
2.消法第49條存在的不足
我國《消法》第 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 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 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弊鳛槲ㄒ灰粭l懲罰型條款,該法條適用的前提過于狹窄。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是必須有欺詐行為的存在。同時,該法條對懲罰性賠償金額的規定過于保守,增加賠償的金額僅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樣規定使得很多情形下賠償的效果顯得微不足道,一方面,應該得到賠償的受害人未能得到合理的賠償;另一方面,對有欺詐行為的人根本達不到懲罰的目的,使立法者所追求的目標和效果產生很大的差距。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必定要付出維權成本,然而,消費者在付出維權成本之后卻未必會收到維權前預期的維權效果。消費者既搭進了時間、人力和費用,又無法獲得自己預想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要“爭口氣” 的那部分消費者外,還有多少消費者愿意來做這樁“虧本買賣”呢?
3.舉證責任和費用問題
我國《消法》對消費糾紛訴訟的舉證責任并未作出具體合理的規定。按照傳統觀點消費糾紛屬于民事糾紛的范疇,所以消費糾紛引起的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罢l主張誰舉證”是民事訴訟法證據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含義是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堅持這一原則,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十分不利的。
首先,消費糾紛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糾紛,消費者在消費糾紛中處于弱者的地位。隨著科技的進步,消費者很難對商品或服務的科技含量有深刻的了解,一些重要的信息資料完全由經營者所掌握,如果要消費者去承擔舉證責任,那么,消費者必定會面臨商品或服務的檢測鑒定技術和費用承擔等一系列的難題,這些難題足以使消費者望而卻步,舉證能力的缺失導致維權的失敗。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完善
1.明確消費者的概念
消費者是為滿足自身或他人生活消費的需要而不以轉售營利為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自然人或單位。只要其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目的不是為了將商品或者服務再次轉售牟利, 就應該是消費者。即使明知商品有一定的瑕疵而購買的“知假買假”者,只要其購買商品不是為了再次將其投入市場銷售,都應當是消費者。
2.《消法》第49條的完善
針對消法第49條的各種問題,首先,合理安排法律責任的結構,加大民事賠償的比重,充分發揮民事賠償的核心作用。其次,增加損害賠償金額。立足我國國情,適當增加損害賠償金額,加大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再次,明確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應該對消費者的精神權利予以明確規定,并進一步細化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侵權形態、條件、范圍、責任形式、賠償數額或計算方法等。最后,對懲罰性賠償條款進行完善。為了使舉證責任公平化,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適用懲罰性賠償條款時將經營者主觀方面不應限于“欺詐”。應將《消法》第49條的規定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存在欺詐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消費者損失的,經營者應賠償消費者的損失,消費者要求增加賠償時,其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費用的 1~10倍,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除外。
3.舉證責任
我國《消法》應對舉證責任做出合理的規定,不同情況下原告和被告承擔不同的舉證責任,以便有效地保護弱者的權利。按照舉證責任與舉證能力相適應的合理原則,應該確立保護弱者、傾向于消費者利益的舉證責任制度。凡是涉及商品的質量標準、技術指標、安全性能等關鍵性證據以及證明欺詐、侵權等行為的證據,都應該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由經營者承擔舉證責任。比如,當消費者因商品質量問題提出賠償請求的主張時,只需提供購買憑證、展示商品存在的缺陷或瑕疵,不需經過檢測。如果經營者對此有異議,應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經營者承擔舉證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程序上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梁慧星.關于消法四十九條的解釋適用[N].人民法院報,2001-03-29.
[2]孫瑞灼,維權成本過高讓消費者選擇沉默[N].中國審計報,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