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是以技術技能知識為導向的教育,主要是為職業(yè)而教育。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一支既有一定專業(yè)技能,又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勞動技術隊伍。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增強,社會對人才也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促進文明,創(chuàng)造和諧的今天,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性人才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辦學的方向,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人才保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決定畢業(yè)生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因素便是學校的師資隊伍。那作為一個合格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本人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
一、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職業(yè)活動最基本的要求。鄧小平同志說:“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育的目標是“德才并重,以德為主”。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依靠自己良好的師德去影響每一位學生。
如果一個教師把自己從事的工作只是看成一種職業(yè),那這樣的老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只有把對教育和對學生的熱愛融為一體,這樣的老師才是一個完善的老師。由此可知,師愛是良好師德的表現之一。科文總干事馬約翰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5歲——18歲之間,處于青春叛逆期,而且大部分學生來自城鎮(zhèn)、農村的困難家庭或是單親家庭,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更應該傾注加倍的愛與呵護,從內心來關愛他們。平等地去關愛和尊重每一個學生,從生活的細節(jié)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愛、對他的關心,例如在學生跟我們打招呼:“老師好”的時候,我們應該微笑的對他說聲好,在學生學習或是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動找學生談心并鼓勵他們,給予他們肯定,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職業(yè)精神。另外,作為一個中職老師,我們更應該清楚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擅于去發(fā)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不同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樣才會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明確指出,以學生必需的文化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能力為本位,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這就要求從事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老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將理論聯系實際。中職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不濃,所以學習理論知識比較難理解,但他們思維跳躍性大,想象力比較豐富,這就更加要求老師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理論知識,同時更多地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所以這也要求老師不僅要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巧。以我自己教授的英語學科為例,該門課程不僅涉及了一些基礎的英語知識,同時也與中職生的職業(yè)緊密結合,還有一些實用的口語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有機會多去接觸學生學習的專業(yè)并進行鍛煉,從而積攢更多的實踐經驗。
其次,教師應該關注市場的職業(yè)需求,從而在教學中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現在是一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每天一些知識淘汰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新的知識。記得有句俗語說到“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老師,更應該不斷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指引方向。在教學中,要擅于去觀察并積極思考職業(yè)教學中存在的現象,用心去教學,把握好專業(yè)發(fā)展方向。
再次,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中職生,他們希望老師能夠有一技之長,能夠與他們有相同的興趣愛好。這也要求老師一定有真才實學,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此外,對于各門學科,他們不能很好地將知識系統(tǒng)性地整合起來,就必須要求老師對本門課程的知識非常熟悉,對于課本中的知識能夠系統(tǒng)地講解,并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在講講解時要結合教學內容生動地表達出來,學會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運用語言節(jié)奏的變化、音量的變化影響學生的注意力,調節(jié)課堂氣氛。
總之,想要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中職教師就必須清楚自己應該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斷學習,并把這種能力教授給學生。
三、較強的合作交流能力
隨著電腦及各種信息技術的推廣,極大地縮短了人際關系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同時人們的視野范圍也隨之擴大。教師教育的對象是人,需要與學生進行精神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中職的學生理論知識基礎偏低,由于對前途的迷茫使其常常伴有自卑心理,同時中職生道德自律性比較弱,集體觀念和協作意識薄弱。中職教師就特別需要了解如何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面對各種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場景,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之外,同時還要注重表達的技能和技巧。我們都清楚,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和方法,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勢必導致師生關系的惡化。另外,教師作為教育群體中的一員,溝通的對象不僅涉及學生,同時還包括同事,家庭,學校和社會。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展開,中職教師應該真正地從內心與學生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