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資源開發管理工作中,一是要解決好土地資源開發管理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目標,以解決種什么,怎么種,怎樣管理,怎樣銷售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二是做好開發經營管理模式、運行機制以及加快發展的政策研究等問題,進一步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使更多的職工主動參與土地開發工作。因地制宜,積極推動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探索靈活多樣的土地開發管理模式。
一、目前黃河部門土地資源開發現狀
目前,黃河部門提出“大力發展速生林,適度發展經濟林,重點發展苗木花卉”的總體思路,有些地方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但是目前在土地開發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歸納如下:
一線工人年齡偏大,科技知識相對貧乏,闖市場的意識和能力明顯不足。二是與科研部門還沒有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科技服務滯后。三是土地開發設施科技含量低,引進的品種檔次不高,競爭力不強。四是業化水平低,經濟效益低。五是大部分地區黃河土地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體系和利益共同體。
我認為我們黃河部門在以后的土地開發工作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力氣做好工作:
一是開發土地資源必須科技先行,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高效林業,必須以科技為先導,用現代化科學方法管理。二是我們黃河搞土地開發產品銷售必須以市場為指導,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促銷。三是搞好土地開發工作,資金籌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應注重對社會民營資本的吸收利用,建立社會民營資本、集體、個人股份投資的運行機制,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以實現土地開發的良性循環。四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土地改良工作以實現增長增收。墾利河務局投入近百萬元,對淤背區進行了全面整平和改良、進行了水利設施配套,基本達到了林成方、渠面網、澇能排、旱能澆的標準。五是建好科技示范園,以點帶面,全面發展。圍繞淤背區開發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實踐,提供專業化、全方位的服務,引導、幫助職工參與市場競爭,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目前黃河淤背區管理現狀及發展
隨著黃河標準化堤坊工作的開展,下游兩岸淤背區面積逐年擴大,不僅為黃河防洪保安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而且成為黃河經濟發展的一大獨特的資源優勢。如何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已成為各級修防部門研究探討的一個新課題,面對黃河土地開發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的探討,又是這一課題中的重點,因為它是搞好黃河土地開發的保障和途徑,所以很有必要進行探討,以利今后少走彎路,提高淤背區的產出效益,盡快實現淤背區開發產業化。目前土地開發的運行模式主要有四種:一種是由單位統一管理,收入歸單位;二是職工個人承包,交足單位規定的承包費后,收入歸個人;三是集體承包種植,交足單位提留,收入集體分成;四是租給附近群眾或企事業單位開發種植。此承包方式好處是便于管理,承包費有保障,并且改良了土壤。
管理機制健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將逐步走向企業化,產業經營,成立集團公司,還可能出現許多子公司,呈出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是徹底解決了分散生產與市場之間的矛盾;二是提高了淤背區開發的綜合效益;三是實現淤背區開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四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帶動流通、運輸、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分流職工開展多種經營創造了條件。
三、目前黃河部門土地資源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河務部門在管理模式上探索了很多路子,不過目前土地開發還沒有出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多是縣局和基層河務段根據實際情況,臨時制定一些承包管理措施,作為基層河務段統一管理的土地,由于治黃與經營兼顧,不利用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容易吃“大鍋飯”,效益低下。
大部分地區黃河土地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經營分散,產業結構還沒有形成體系,沒有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體系和利益共內本;缺乏基本的職鮮貯存條件和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仍處于出售原料為主的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駕馭市場、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極差,經濟效益低,缺乏機動靈活的經營管理工作運行機制。一是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決策程序不規范;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特別是集體管理方式,責權利不明確,經營人員缺乏原始的動力;三是缺乏對經營行為有效的約束機制,對經營行為和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缺乏有效的管理。
黃河中下游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所轄土 資源十分豐富,隨著國家對黃河治理投資力度的加大,土地資源面積還不斷增加。這些土地主要是護堤地、護壩地、淤背區、前后戧、新出灘地等。這些寶貴的土地資源是我們黃河部門的一項重要戰略資源,目前黃河資源開發管理工作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引導,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四、針對管理方面存在問題的建議及意見
1.黃河土地資源開發管理部門應改指導型為服務型,提供產、供、銷等信息服務工作,為土地開發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縣局應該抽調懂經營善管理的工作人員組建經濟管理機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水土資源開發和組織經營創收工作。
2.制定激勵優惠政策,使職工由過去的“要他干”變成“他要干”,由“跟著干”變成“自覺干”,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引導鼓勵職工一心一意搞開發。在林權改革方面,墾利黃河河務局為改變南展堤堤坡植樹管理模式,由當地群眾投資植樹、管護,按照“二八”分成的原則簽字合同,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實現了國家和承包戶雙贏。
3.成立專門的淤背區開發公司,可以有效整合各種有利資源,實現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采取“公司+基地+種植人”模式。實現產業化布局、專業化經營、公司化管理,形成有黃河特色的產業實體。
4.開發土地資源必須科技先行,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開發土地、建立高效農業,必須以科技為先導,用現代化機械和現代化科技搞種養加工,用現代化科學方法管理農業,用市場經濟知識和現代化科技教育人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把傳統農業改造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環境優美的現代化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