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昆明七夕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云南影昕文化順利舉行。備受期待的七夕文化節在此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為古老,浪漫,喜慶,熱鬧的節日之一。七夕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詩經·小雅》里記載“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如今常被冠以東方情人節的色彩。事實上七夕是古代中國婦女節,古時姑娘們最為重視的節日。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織女星宿賜給人間巧藝、而人間“年年乞得天上巧”便可以巧手巧藝和勤勞來獲得安居樂業,幸福吉祥,而姑娘們也因為“巧藝”“巧媳婦”可以獲得美好的因緣與婚姻。乞巧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的五子、花果、祭酒、焚香、祈禱。洋節越發活躍迷漫的當今中國回歸傳統勢在必行,人們越來越希望了解并獲得中國統節日如七夕節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內涵,七夕節正在回到中國人的生活中。
【七夕節活動內容】
云南著名演員王乙帆將攜話劇核心創作組以漢服形象亮相七夕節,為大家帶來濃濃中國味的演出。同時由其出演的云南首部原創都市舞臺劇《要么愛要么死》也將在七夕文化節當天以片段的形式與大家見面。據說其透露,都市劇以漢服形式演出并非穿越,而是以漢族的常態與大家見面,因為漢服復興才是一種真正的時尚。七夕節當晚有還有越劇,舞蹈,民樂,歌曲等傳統文藝演出和盛大的斗巧會,和百人現場拉紅線活動,更有話劇情侶門票送出。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七夕文化節將于8月13日晚7點半在昆明金鷹廣場B座舉行,屆時男女老少將多匯于此,一同欣賞傳統的節目表演,共同享受美好時光。
【七夕節文化內容】
中國傳統七夕節婦女以積極向上,競爭,勤勞和巧藝來展現自己的風姿。所以七夕節又比現代的三八婦女節更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社會意義。每年七夕節云南漢服協會都會組織以傳統的周代的祭禮來祭祀織女星,儀式莊重肅穆。儀式完成以后就舉行一年一度斗巧大會。斗巧大會圍繞紡織技術展開,有穿針、浮針、繡香包之類的競技。
七夕最好的象征物,就是針、紅線、蓮藕和荷花。傳統的斗巧競技中,最古老的一項是穿針。即在一個蓮藕上插上七顆針,用根七彩線穿過七個針眼,速度最快者為勝。
【復興傳統節日的理念】
我們提出三個概念,符合這三個概念,才能叫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
第一要具有中國的文化素質。
第二要參加中國傳統的節日和民俗活動,中國每個節日都有其深刻的社會意義。以傳統的方式參加傳統的節日是最好的學習傳統文化的途徑,而傳統民俗對于社會人的公民性(如社會責任感,對傳統的尊重)的塑造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穿著中國傳統的民族服飾漢服。民族服裝的普及和認同對加強個國家的凝聚力,并形成獨特民族的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那么一個穿著傳統民族服飾漢服,參加傳統的民俗活動:有祭祀織女,有斗巧會,有拉紅線的七夕,才是個傳統原汁原味的中國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