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克·米勒(J?rg Müller)
世界知名圖畫書作家。1942年10月出生于瑞士洛桑,6歲的時候全家人搬至蘇黎世的古斯納特。隨后進入蘇黎世比爾應用藝術學校就讀,取得插畫文憑后,未滿二十歲的約克只身前往巴黎,在當地的廣告公司從事插畫設計工作。后來,約克回到瑞士,由于父親的經濟支持,他無后顧之憂地進行圖畫書的創作。從第一本書開始,堅持他的寫實畫風,細膩真實,擅長運用電影鏡頭手法一步步推進故事的情節,豐富畫面的想象空間。
這就是約克·米勒
處女作大放光彩
1973年,約克的處女作《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一經出版就在瑞士獲得了巨大的反響,隨著該書在法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出版,在國際間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并于第二年獲得了歐洲最具權威的德國繪本大獎。這是一本十分特殊的作品,由七張巨大的彩色圖畫組成。1976年,約克以相同的手法再度創作了其姐妹篇《城市的改變》,兩本作品揭開了圖畫書世界的嶄新一頁。
善用鏡頭的圖畫書導演,
這是評論家授予他的一個頭銜
看他的作品,如同在看一場電影,推拉搖移,鏡頭的變換既嫻熟又流暢。比如在《森林大熊》里,開場是一個氣勢磅礴的全景,接下來畫面變為四格,全景加上中景,一無所知的熊躍然紙上;在《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里,約克以固定鏡頭“拍攝”一處場景,鏡頭不動,全景展現四季變幻,過程也仿佛一幕幕呈現。
國際安徒生大獎獲得者
1994年,因為“作品除了層次豐富的想象空間外,同時投射出一位藝術家的視野和良知”,約克獲得了世界上童書創作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大獎畫家獎(這可是“插畫界的諾貝爾獎”哦),他也是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瑞士畫家。約瑟妮·塞特琳曾經為瑞士IBBY撰寫一篇研究他的論文,精準地闡述了其作品的特質:“約克·米勒的作品遠比單純的寫實畫作更豐富……在他的作品里,每一樣東西都表現得栩栩如生,而讀者們也可以感受到他畫作中層次豐富的想象空間?!背酥猓苍鴺s獲瑞士年度最佳圖書、德國年度青少年文學獎、德國繪本大獎、萊比錫國際藝術銀牌獎等重要獎項。
圖畫書界的黃金搭檔
約克的很多作品都是自寫自畫,比如《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堅定的小錫兵》《書中書》等。但是他也有許多飽受盛名之作是與人合作的,而且,此人堪稱是他的黃金搭檔:瑞士的作家約克·史坦納,他們合作的經典繪本有《森林大熊》《再見,小兔子》和《太陽石》等。
推薦理由
本書榮獲:
★德國繪本大獎
★瑞士年度最佳圖書
★意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插畫特別獎
★臺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童書
《母子健康》告訴你
《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多次再版,世界各地也出版了不同的語種。作者約克·米勒曾在2007年修訂過,他在序言里如此解讀:“在三十多年前創作這些圖畫書時,我的本意并不是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創傷。我考慮得更多的是,用快進方式向他們的父母展現我們這一代人在堅定不移地信仰進步的時代里經歷了什么,但我并不想對這一切作出評判?!?/p>
這本特殊的圖畫書作品被公認為環境主題類圖畫書中的經典之作,在國外,有很多幼兒園和中小學以這本作品作為教材,討論環境問題。
約克向來鐘情于大開本作品的創作,作品中主題和現代思維有密切的關系,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都和“環保問題”有關。
跟著繪本達人一起讀
@ 柳樹在說話 時間從1953年到1972年,七張畫面依次展現,我們看到了鄉村的變化。每次講座,雖然將這七幅大畫面擺在一起很震撼,但是只有在大人面前我才這么講,只要有孩子,我則會反過來,先看1972年的這一幅,逐次慢鏡頭拉回到1953年……因為現在城市的孩子最為熟悉的就是都市,也就是作品里的1972年的模樣,借著作品,歷史倒退,他們會逐張驚訝,原來,20年前,我們這里曾是那么美好寧靜的一個天地啊。
@ 一慢二看 與孩子們分享這本繪本,我常常選擇切入小的細節,比如開始聚焦到白色的小貓,大家可以一起共玩的游戲就開始了。沿著這種思路,在前六張畫面中,蘋果樹也一直經歷不同的景象……
兒童閱讀研究者王林有話說
我設想,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后,也會像其他國家一樣,來到教室,來到教師的講述中。可是,我希望不只是批判。批判什么呢?造成這一切的就是人類自己,我們自己不也享受著城市生活的便利嗎?我希望有理性的思考和討論,思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討論如何才能在都市中也建造起心靈的田園。這樣,我們才有真正的未來。
已在國內出版的作品
《再見,小兔子》(南海出版社,2010年1月,定價:29.80元)
《堅定的小錫兵》(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年5月,定價:30.00元)
《書中書》(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定價:42.80元)
《森林大熊》(新星出版社,2012年5月,定價:32.80元)
《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新星出版社,2013年8月,定價:39.80元)
閱讀經典
《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從1953年5月6日到1972年10月3日,七張彩色的大圖片,從同一個視角,記錄一個鄉村二十年的變遷。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改變的不只是環境,還有人們的生活方式。
圖畫書大師約克·米勒以包含豐富細節的無聲畫面,引導讀者去思考人類與自然、自然與文明的關系。在變遷中,我們仿佛不斷地在捫心自問:我們到底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媽媽讀吧
之前覺得太小的孩子并不懂得什么環保的道理,其實并非如此。就像《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聽主題就覺得小孩子讀不進去,但恰恰相反,我和貝貝一起看的時候,她很投入,也很驚奇,家里繪本很多,可是很少見到她如此喜愛。她最關注的是畫面上的變化,比如最后一張圖路上的白貓,也會因為草地越來越小而感傷,這其實表示她已經看得懂畫中的“變遷”。
《森林大熊》是一本如雷貫耳的作品,我和兒子開始分享的時候,卻是由一場“我是誰”的討論開始的。大熊就是大熊,應該有大熊的生活方式和空間,而不是被“擠兌”到連自己是誰、如何生活都不知道。這是我兒子人小鬼大非常有見地的發言,而我還在琢磨其中的深意。
《書中書》實在是一本很酷的圖畫書,還配有3D眼鏡!雖然我一再強調,不是每本書都適合戴這副眼鏡,可是兒子卻興致勃勃地戴著看了一本又一本……好玩之余,我更贊賞畫家的立意:給孩子們的書當然要以孩子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