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餐桌上對孩子的管教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即使是每天家里的尋常早餐、晚餐,我對孩子的要求在朋友看來也有些太過正式。因為我覺得,對于才四五歲或者更小些的學齡前孩子來說,還不太懂得外面和家里的區別,更沒有學會在外面“扮乖”的意識和自控力,所以就得在平常讓他養成理所當然按規矩吃飯的習慣,這樣在餐廳才不會成為讓人心里喊打的“熊孩子”。
其實,我對孩子的餐桌管教雖然嚴格,但最不容他們違反的規矩不過一點:不許自己夾菜,只能吃自己盤子里的東西,而且必須要大人說“可以開動”才可以吃。
我小時候,家里也是這樣要求我的。每天開飯前,長輩先把每樣食物都盛一些在我的盤子里,我只能吃自己盤子里的東西,而不能自己夾菜。如果覺得吃不飽,可以小聲請求大人幫助再夾些菜吃。當然,如果覺得實在吃不下,也可以剩在盤子里,但是—一旦剩菜,就不可以再吃其他東西。“因為你剩了菜,就說明你很飽了,飽得已經再也吃不下任何東西了,所以餐桌上的豆包、排骨,你都不可以再吃。而晚餐后的水果,你也只能吃一半,因為你今天吃得很飽了。”長輩們對我的剩菜是有限度的寬容。
這其實是他們當時管教我挑食的辦法,確實很有效果。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有小孩子的小心思來對付家長。有時,我索性吃掉我喜歡的所有大蝦和蔥花餅,而把蔬菜全都剩在盤子里,然后開心地抹抹嘴說“吃好了”,讓家長多少有點無奈。
所以,現在當我也用同樣的辦法來解決我的孩子們不愛吃蔬菜的問題時,我甚至會更嚴格一些:我會刻意地多盛一些蔬菜給孩子,而他特別喜歡吃的小面點或者鹵肉就會先少給一些,這樣他為了多吃些喜歡的食物,就會把蔬菜都吃掉,然后可以再要一點他喜歡的食物。而有時候,我也會稍微放松一些要求,如果小朋友可以先吃掉盤里的一半蔬菜,也能先多要一小根雞翅吃,但他要保證稍后會吃掉那一半蔬菜。若他沒有遵守承諾吃掉蔬菜,那么一周內我不會再答應他后吃蔬菜的要求。
“不許自己夾菜”的管教不僅對糾正孩子挑食有效,對于體重有些超常的小朋友,也可以有這樣的辦法調整他們的飲食、控制體重。當你把所有要吃的食物都放在盤子里,可以心明眼亮地知道每餐的食量和各種食物的比例,并按照醫生的指導來控制總量和比例,而不至于吃得太多。
現在我還發現,讓小朋友習慣只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還有一個特別好的作用,那就是會讓孩子在餐桌上表現得更為得體、有教養。當有時帶著小孩在外面吃飯時,尤其是和一大群親友吃飯,他便不會自己胡亂扒拉菜盤里的菜,或者是守著自己喜歡的一盤菜而沒完沒了夾著吃,更不會因為你不讓他吃某樣菜太多而哭鬧。于是餐桌上的氣氛總是輕松和睦,我和親友們也能吃得開心、舒服。這樣的孩子真的是大餐桌上一個不起眼兒的小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