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太空 隨時可以
想必常留意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的人對有“外星人”之稱的班杰絕不感陌生,在他口中經常會出現“太空漂浮艙”這詞,聽似神奇古怪,甚至對里面所說的“無重感”甚覺匪夷所思。其實這是一套源于歐洲的spa方式,靈感來源于“死海”,通過高鹽份密度的水讓身體達致無重力的漂浮效果,科學證明人體最能放松的狀態是在漂浮的時候,用以城市人舒緩緊張與壓力。少了地心引力,人體的各個肌肉都能夠完全的休息,仿照太空人上太空后的效果,讓人達致零感正是這個項目的最原始目的。
2
天空之鏡 心靈之鏡
第一次看到“天空之鏡”的圖片時,可能你第一個想法是“假的”,原來不用沖上云霄也能感受身處云端之樂,這個位于玻利維亞西南部烏尤尼小鎮附近的鹽沼因為其地表的極高反射力,形成了這猶如天地為一體的美景,讓人有著置身天地盡頭的感覺。這面鏡子像一面心靈之鏡,在感嘆天地之大的同時審視自己。提著簡單行囊出走這地的香港著名編輯黎堅惠更以這地推出同名游記《天空之鏡》,完整的訴說了這種除去物質快樂心靈的方式。
3
沖下云霄
高空跳傘,又稱高空跳傘運動,是一種極限運動,跳傘者乘飛機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張開降落傘之前和開傘后在空中做動作,并利用降落傘減緩下降速度在指定區域安全著陸。沖下云霄需要膽量,高空跳傘正如人生,讓人內心掙扎不已,索性一聲咆哮,縱身飛出機艙門后--帶來的是放空在無邊無際的高空,感受自由落體帶來的有驚無險、怦然心跳,開傘后悠悠飄浮,享盡自在翱翔!
4
樹下躺一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樹似乎天生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為尋求人生的真諦在菩提樹下禪定四十九日,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還有伊甸園里的生命樹與智慧樹,樹仿佛就像人類的根,蘊藏無窮智慧與擁有傳承能力,近年,世界各地也開始流行一種靈修方式,就是在樹地下放空思考,甚至有人追朔到釋迦牟尼成佛的菩提樹下靈修,其中不乏來自歐美的追隨者們。
5
與早晨Say Hi!
一杯摩卡、一條法棒、一份晨報、一束鳶尾花,再加上一縷清新的晨光,這個早晨完美??赡苁翘嗟闹貜偷纳盍?,慢慢人們忘記了感受晨光的希望與幸福感,一到周五的忙碌工作,換來是周末的大睡特睡,把時間壓縮,生活需要的樂趣越來越少,幸福感自然不抵壓力。假期里嘗試與晨光一同起床,為壓縮的一天添加更多時間,讓生命時間更長。法式的浪漫清晨未必合你口味,那美式的運動朝晨又如何,又或中式的鳥語明晨?多個方式與早晨Say hi,陽光熱情地為你曬退身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