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有個視頻在微博上傳得很火,當天轉發就達到數千,那就是楊德昌遺作《追風》的片段。這個不到10分鐘的動畫片段,只是楊德昌那部夢想中的動畫大作的一小部分,卻讓無數影迷看得唏噓不已。因為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我們就已經看到很多可能,卷軸畫式的長鏡頭、水墨畫風、古色古風等等。也許,再加以打磨和擴充,這就能成為一部動畫經典。當然,也只能是也許了,因為楊導早已離開了我們。
未完成的遺作一直是個很讓人惋惜的東西,因為我們已看到了佳作的雛形,卻無法看到它下一步的發展,只能僵在那里。就好像最近內地上映的俄羅斯大片《斯大林格勒》,總會讓人想起意大利導演塞爾吉奧·萊昂內曾經的《斯大林格勒》計劃。這位曾有“鏢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等經典名作的老導演,在完成了《美國往事》的制作之后,將他的下一個創作計劃瞄準了重頭史詩題材——斯大林格勒戰役。該片取材自Harrison Salisbury的紀實小說《列寧格勒的900天》,聚焦二戰中那場漫長又慘烈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役。影片計劃以一個美國新聞攝影師的視角展開,關于他眼中的那場戰爭。萊昂內甚至設計好了開頭以及結尾,電影將在炮火中開始,在鏡頭的緩慢的搖動下,我們看到的是龐大的德國裝甲部隊進擊這座城市,那場漫長的保衛戰也由此拉開帷幕……而在故事的結尾,這位攝影師將在斯大林格勒光復之日,在采訪的時候死于一場意外。這個沉重的悲劇故事恰如那場沉重的戰爭,承載著萊昂內的雄心壯志。
按當時的報道,本片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計劃1990年開機。在陣容上,他打算邀請老搭檔、《美國往事》的羅伯特·德尼羅出演男主,埃尼奧·莫里康內負責配樂,Tonino Delli Colli擔綱攝影。投資上則計劃籌備一億美金,這在上世紀90年代的電影市場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再加上有蘇聯制片廠的加盟,儼然那時影壇最具實力的大片。而以萊昂內的實力,我們毫不懷疑這將是一部名留影史的佳作。可惜的是,一切都隨著萊昂內的意外去世而終結。2003年的時候,《海上鋼琴師》的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曾有意接手這個項目,并邀請妮可·基德曼加盟,不過這個項目同樣無疾而終。
除了《斯大林格勒》之外,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野心之作《拿破侖》同樣是一部有可能成為影史經典的未完成作。大概在拍完《2001太空漫游》之后,庫布里克就開始策劃電影版的《拿破侖》。連庫布里克本人都覺得這將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項目,因為以拿破侖傳奇的一生為藍本,更適合拍成一部20小時的電視劇。但是由于資金風險太大,所以才考慮拍成電影。為了準備這部電影,他大概用了兩年的時間廣泛收集拿破侖的生活經歷,閱讀上百套相關書籍,考察了當時的歷史遺跡,還設計了相應的服裝和場景。影片計劃1969年開機,可米高梅方面卻突然中止了這個項目,理由當然還是投資過大,風險也太大。再加上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的史詩片《戰爭與和平》剛剛上映,題材也有撞車。最終,這個本可撼動影史的大片只能成為未完成的遺作。不過,斯皮爾伯格最近表示,他很希望能將庫布里克的《拿破侖》重新提上日程,也不知能否為庫導完成夙愿。
相比之下,今敏的《造夢機器》顯得更悲情。這位日本當代最具潛力的動畫大導,在事業的最巔峰期,卻因癌癥意外辭世,只留下一部未完成的《造夢機器》。當時,MAD HOUSE的老板丸山正雄信誓旦旦要將這部動畫完成到底,以讓今敏導演暝目。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計劃同樣由于種種原因擱淺,最終被所有人遺忘,成為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每當這時,總會想起今敏在遺書里寫過的“因為原作、腳本、角色與世界觀的設定、分鏡、印象音樂等等所有的想法都在今敏一個人的心中。基本上這部作品只有今敏知道是在搞什么,也只有今敏做的出來。事到如今,我的不對實在令我椎心刺骨地痛。真的覺得很對不起各位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