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多伴侶動物的家庭,初衷不少是期望能給家中的小朋友找個伴兒,可是后續(xù)面對的問題卻干差萬別,有些可以相親相愛和睦相處,有些卻天天劍拔弩張。究其原因,一是與小朋友的品種性格息息相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在新家庭組建過程中需要扮演正確的角色和采用有效的方法。那么具體該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將用自己的親身案例為您解開答案
五月的最后一天,我爭分奪秒地趕上返回廣州的航班,目的就是接回家庭的新成員——Beefy。它是一只沒人認養(yǎng)的9個月大的蘇格蘭梗犬,對家庭極其忠誠但個性獨立,屬于一種很有自己想法的狗狗。
因為一直以來,家中的Bradley(一只哈土奇)常表現(xiàn)出對任務(wù)缺失的緊張,即如果有人、玩具、任務(wù)陪伴的時候精神狀態(tài)會比較放松。但是在無事可做的獨處狀態(tài)下就會表現(xiàn)得緊張和焦慮。為此,如果能有一個同伴并讓Bradley承擔哥哥的責任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但是,什么樣的同伴會讓它們雙方認可?它們彼此之間的磨合又是否能夠順利呢?
不久前,我們第一次遇到了BeeFy,那時的它獨自靜靜地待在玻璃閣柜中,可能是因為它屬于非主流品種的關(guān)系吧,它的存在不怎么能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還總被人誤認為是黑色的雪納瑞。但是它對我們的到來卻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那時我就萌生了它是否可以成為我們家庭成員的想法。當然在具體實施前需要先征求和尊重雙方的意見,首先我先問Bradlew對這只小狗的想法,同時它是否希望有個弟弟?而Bradley給我的回復(fù)是:“媽媽,我沒曾試過當哥哥,也不知道當哥哥的滋味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想不想當。”我再問:“你對那只黑色小狗有什么感覺嗎?”它回答道:“它很活躍,很好玩,跟它他玩追逐游戲很過癮!但是也很累。”在得到Bradley回應(yīng)之后,我嘗試讓它們之間開始接觸,讓它們了解對方的同時也可以從旁觀察它們的互動情況。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每當Beefy看到我們的來訪,它都會興奮得不得了,而Bradlew就知道:有得玩了!一天晚上,我靜下心來,與Bradley再次討論:“你希望BeeFy與你一起生活嗎?”Bradley興奮地說:“也好呀!我喜歡跟它玩,它也喜歡跟我玩!”“BeeFy來的話,是做媽媽的好孩子、你的好弟弟,這樣好嗎?”“不過我不會當哥哥哦。”Bradley答道。“媽媽會引導(dǎo)你去當好一個好哥哥,媽媽對你非常有信心,好不好?”Bradrew自信地說:“好!來吧!”在得到Bradley的首肯之后,我也需要問下BeeFy的意愿,看它是否愿意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當BeeFy得知我們有意向帶它回家后,它非常地開心,從它的反應(yīng),我感受到了它這段時間被人們和動物冷落帶來的傷感。
但是,狗狗雙方的同意,并不代表就能組成和睦的家庭,對于準備組建多伴侶動物的家庭而言,這只是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之后的磨合期能否順利度過?期間又會發(fā)生什么小插曲才是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