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杜賓犬是天生的戰士,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杜賓的名字更是優秀軍犬的代名詞。在硝煙彌漫的戰爭時代,杜賓用它的忠誠和服從、智慧和勇敢書寫了它傳奇的英雄故事。那些屬于杜賓的榮耀值得被我們所了解和稱贊。
特殊的陸戰隊員
美國海軍陸戰隊引進軍事工作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當時在海地作戰期間,陸戰隊見識到了當地武裝將狗系在營地周圍的木樁上,當有可疑人員接近,這些狗狗便利用叫聲發出警報,通知主人有不明人員接近營地,從而做好戰斗準備。在屢次與對手交手后,陸戰隊也開始學會利用狗狗的生理特長來執行諸如站崗放哨、巡邏偵察等任務。
最佳職業軍事工作犬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為了更好地訓練那些特殊的“陸戰隊員”使其能夠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1943年1月18日,陸戰隊戰爭犬訓練學校(Marine War Dog Training School)在匡提科兵營成立。學校成立之初,共有40名杜賓犬“陸戰隊學員”,它們分別是從美國巴爾的摩、馬里蘭、俄亥俄等地的杜賓犬俱樂部捐贈而來。
全美杜賓犬俱樂部為陸戰隊全國征召適合在軍事領域使用的軍犬可謂下足了功夫,他們將全國劃分為16個區域,并自費為陸戰隊征募適合服役的杜賓犬。這些被征召上來的杜賓犬會經過測試和篩選,它們的體重需達到45斤以上,站立高度不低于51厘米。如果沒有達到陸戰隊的要求,將被送回到原主人處。經過訓練的杜賓犬,會根據各自的特長來承擔偵察、信使或其他特種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陸戰隊除了選擇杜賓犬作為首選軍犬外,也曾經征募過德牧或其他犬種,不過它們均沒有取代杜賓在陸戰隊中首選軍犬的地位。
每一名接受訓練的杜賓犬,會和陸戰隊員一樣得到軍銜晉升,大體的晉升時間為:最初接受訓練的軍銜為列兵;三個月后,晉升為二等兵;一年,下士;兩年,中士;三年,上士;四年,槍炮中士;五年后,槍炮軍士長。有的時候,一只杜賓犬的軍銜可能會高于它的主人。
每一只軍犬根據其所要從事的工作,會被分配給相應的管理者進行為期6周的訓練。初期的基礎訓練,包括一些對軍犬行動(坐下、趴下、前進、停止等)的聲音或肢體指令。后期會進行一些針對不同工作的專業訓練。
太平洋戰場上的陸戰英雄
經過嚴格訓練的軍犬們被劃分為7個陸戰隊軍犬排,準備投入到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中。
其中,戰斗在布干維爾島的陸戰隊第一軍犬排的軍犬們,經受了真正的戰場洗禮。它們承擔了戰地巡邏、夜間值班、洞穴偵察、工事偵察等任務。除了這些,它們還會伴隨憲兵,日夜把守在十字路口。在該島作戰期間,軍犬們共伴隨陸戰隊員們完成了350次戰斗巡邏行動,協助殲敵300余人,自身只有1人陣亡。在整個關島戰役期間,陸戰隊在作戰行動里共損失了14只軍犬,另有十余只死于力竭、中暑、熱帶疾病、事故及貧血等。陸戰隊在整個“二戰”期間共訓練了超過千余只的軍犬,它們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