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早晨,天氣不錯,初夏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大地上,晨風輕拂著公路兩旁的小樹,偶爾傳來小鳥的鳴唱。坐在開往鄉村小學的公交車上,我的心猶如平靜的湖水被清風微微掀起了一輪輪漣漪……根據城區教研室的安排,我要送教下鄉,到鄉下的一所小學上一節學習方式訓練課。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本人在班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多年,我的班一向擁有濃濃的書香味。
“上課!”望著孩子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我的心里油然生出了一種使命感。
“今天,我們的第一個學習目標是‘學會約定’。老師這里有一些符號,它們分別表示明白與不明白、完成……明白了嗎?”
在我的細致引導下,班上的氣氛慢慢活躍起來,孩子們的拘謹已經蕩然無存,我感到一切都很順利。
“現在,我們再來學習約定的語言。我們先來熟悉一下這節課的約定語——腹有詩書氣自華,言行謙遜人自重。”
“腹——有詩書氣自華,言行——謙——遜人自重。”學生的聲音稀稀拉拉的,我心里感覺不好,但仍笑著鼓勵孩子們:“第一次說,不熟悉,說不好不要緊,我們再來!”
“腹——有詩書氣自華,言行——謙——遜人自重。”這一次,學生的聲音大了些。但如此幾遍下來,仍是僅此而已。課堂慢慢變得沉悶起來。
我偷偷看了一下時間:糟糕,這個環節不能再拖了。
“夏天來了,你們感覺到了嗎?你是從什么地方感覺到的?同桌交流一下。”也許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又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課堂氣氛漸漸熱烈起來。我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在這個環節行將結束的時候,我特意提高嗓門,高喊道:“腹有詩書氣自華——”
“言行——謙——遜——人自重。”
怎么回事?回應我的聲音,既稀拉,又低沉。
接下來的幾個環節,仍是卡在這個約定語上。我反復地徘徊在懊惱中,學生的抵觸情緒慢慢升騰,甚至都要對我不理不睬了。
“丁鈴——”下課的鈴聲響起,終于結束了這節課!
望著黑板上的彩卡、板書,我的腦海中反復“回放”著孩子們茫然的表情,心里沮喪極了:精心準備的一節課,就這樣被糟蹋了。
課后反思,我知道,都是約定語惹的禍!本來是很能突出自己教學特色的約定語,沒想到到了這里卻成了我這節課的致命傷。那么,原因何在呢?
“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
“有效教育是通過組織與參與來實現的。”
“在課堂上師生所使用的約定符號和語言都應該為提高課堂的效率而設,卻不是為突出個人的特色、風格。”
……
唉,我怎么能為了自己的特色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呢?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