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暗藏安全危機
小區是寶寶經常玩耍的地方,其中任何一項疏忽都會給寶寶帶來危害。特別是那些由老人帶的寶寶,年紀大了,無論是反應程度還是體力,都不及年輕人,唯有對各安全事項分外了解,才能避免寶寶出現意外。
秋千
安全隱患:勒傷、夾傷、摔傷
秋千是小區內常見的健身設施,可看似安全的秋千卻暗藏危機,如果寶寶使用不當,鏈條或繩索會打結到一起,夾傷寶寶身體,甚至勒傷脖子。有些寶寶年紀小,無法自己坐在秋千上,一旦大人沒扶穩,寶寶很容易從秋千上跌落受傷。
注意事項:
·寶寶玩秋千前,家長應檢查一下秋千的鏈條是否牢靠,秋千椅上有沒有凸出的硬物,以免傷及寶寶。
·寶寶玩耍時,家長不可遠離寶寶,下秋千時一定要停穩后再下。
·在別的寶寶玩秋千時,家長應將寶寶拉遠些,以防止寶寶被蕩起的秋千碰傷。
滑梯
安全隱患:摔傷、跌傷、撞倒
許多小區都有滑梯供孩子們玩耍,由于寶寶太小,胳膊沒勁,攀爬滑梯臺階、扶扶欄時稍有大意就可造成傷害。若是與其他寶寶爭搶,更有從高處跌落的危險。
注意事項:
·寶寶玩滑梯前,家長應告訴寶寶必要的玩耍規范,比如臺階要一步步上,同時用手扶住欄桿,不可推搡、擁擠等。家長要隨時關注寶寶的滑姿,避免寶寶雙腿劈得太大,失去重心,倒栽而下。
蹺蹺板
安全隱患:摔傷、碰傷
小區里“上躥下跳”的蹺蹺板旁總會有一些寶寶翹首排隊,感覺安全系數頗高的蹺蹺板,若使用不當很容易成為危險游戲。比如,一端的寶寶在蹺蹺板靠近地面時無預警地跑開,會使坐在另一端的寶寶從蹺蹺板上翻落。或是寶寶無所顧忌地想從已翹起的那端蹺蹺板爬離,一旦家長沒及時制止,便會導致寶寶摔傷。
注意事項:
·寶寶玩蹺蹺板前,家長要叮囑寶寶抓緊扶手,絕不可不打招呼地從蹺蹺板上爬上爬下,不想玩時要提前告知,在家人的幫助下離開蹺蹺板。
·若小區內有同樣具有搖擺功能的搖馬、搖椅的健身器材等應作為首選,因為這種單人玩耍的活動器材,更有助于寶寶保持平衡,避免受傷。
攀爬架
安全隱患:抻拉傷、摔傷
攀爬架也是小區常見的健身設施,因為高矮設計多樣,加上可鍛煉寶寶臂力、平衡力,很得家長們推崇。小區里常見有些老人讓寶寶自己獨立攀爬,自己在旁邊保護,完全忘記了對于年幼的寶寶來說,他們沒有強勁的臂力以及平衡力,一旦家長保護不當,很容易導致寶貝抻拉傷、摔傷。
注意事項:
·哪怕是玩難度較低的攀爬架,家人也應指導寶寶慢慢嘗試,按順序逐級攀爬。
·下來時要先下腳再移動小手。同時家長不可僅站在旁邊保護,應用雙手輕觸寶寶身體,隨時做好托接工作。
·不可讓寶寶獨自攀爬,以免跌落。
·不要讓寶寶嘗試夠較遠的橫桿,以免失足跌落。
·遇到有別的寶寶同時攀爬時,要防止寶寶們在攀爬架上打鬧,以免引發危險。
園林布局危機四伏
設計感地面
安全隱患:摔傷、崴傷
小區為美化環境,常會在一些路段鋪上極富設計感的地面,如鵝卵石地面、細石子地面等等,這些設計感地面對于寶寶們來說無疑是種小“障礙”,奔跑途中很容易摔倒受傷,或是崴傷腳踝。
注意事項:
·家長帶寶寶外出時,應盡量避免在設計感地面行走,若是爺爺奶奶帶寶
寶更應注意。因為寶寶飛奔起來的速度可不是老人能趕上的,根本無法在寶寶快摔倒時給予援助。
·提前告訴寶寶在這類地面不可跑跳,以防摔倒。
·建議選擇小區內鋪設有橡膠墊的地面讓寶寶盡情跑跳。
水池
安全隱患:嗆水、溺水
小區里的景觀水池,其間花枝茂盛、小魚嬉戲,很吸引老人帶寶寶觀賞,有時甚至還會準備一些魚餌讓寶寶俯下身喂魚。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大人看護不周,很容易讓寶寶跌落池中,引發嗆水、溺水危險。
注意事項:
·家長帶寶寶欣賞觀景水池時切忌讓寶寶獨行,同時注意與水池保持一定距離。
·不要讓寶寶與周圍的小朋友嬉鬧,不建議讓寶寶喂食魚餌,以免寶寶以此為樂,在家人不在身邊時獨自嘗試引發危險。
獨木橋
安全隱患:跌落摔傷、溺水
獨木橋可鍛煉寶寶的平衡力,但由于其面積相對較窄,一旦寶寶精神不集中,哪怕牽著大人的手也會跌落橋下,獨木橋下多水流潺潺,一旦發生跌落,很容易造成溺水。
注意事項:
·無論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應避免讓寶寶涉足。特別是老人沒有年輕人動作敏捷,更應視獨木橋為寶寶玩耍禁地。
小區車輛的安全隱患
地下停車場隨時待啟車輛
安全隱患:刮傷、撞傷、壓傷
前不久,一位媽媽在倒車時沒有留意車后情況,察覺到車輪反復碾壓到異物后下車查看,發現自己的女兒倒在車輪下……現在許多小區都設有地下停車場,有效地規范了小區停車,雖說停車場在地下,可車輛在地下停車場誤撞寶寶的事件并非鮮見。有些老人會帶寶寶到人少,又風涼的地下停車場嬉戲。可偏偏那里燈光昏暗,車輛停靠又相對密集,一旦大人照看不周,行出停車場的車輛便很容易撞傷寶寶。
注意事項:
·杜絕帶寶寶到地下停車場玩耍。
·帶寶寶出行,停好車后應先觀察四周,確定無其他車輛進出時再將寶寶抱下車,離開停車場時最好抱起寶寶,以免因寶寶身形小,被其他車輛誤傷。
·告訴寶寶哪怕駕駛室沒人,也不可在車輛后面玩耍,強化對停行車輛的安全教育。
小區路面行駛車輛
安全隱患:刮傷、撞傷
隨著私家車日益增多,小區里來往的車輛并不比外面街道上的少。因為在自家門口,無論是家長還是司機的警惕性常沒在街面上高,加之小區內交通標志相對較少,寶寶身形又小,無法進入車內司機的視線范圍,一旦疏于防范,很容易造成意外。
注意事項:
·在室外活動時,要讓寶寶知道躲避汽車。家長要親身做示范,比如,當汽車過來時,媽媽不要只想著急忙抱起寶寶,而最好是牽著寶寶的手,避到近側的路邊,讓寶寶能親身體驗車來時要怎么辦。
·教會寶寶看小區內設置的交通標志,為交通安全提供保障。
·告訴寶寶不要在小區的馬路中間玩,不要在橫穿馬路時猛跑。
寶貝受傷怎么辦?
扭傷、崴傷
寶貝扭傷后皮膚會現紅腫,此時不能馬上按摩、熱敷,否則只會腫脹得更厲害。
正確處理方法:
1.毛巾冷敷:把毛巾浸在冷水中,敷在受傷的地方,2~3分鐘更換1次,持續20~30分鐘。
2.冰塊冷敷。把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10~15分鐘。
3.2~3天后媽媽可幫寶寶按摩,促使創傷處血液循環加速,使腫脹消退。
4.扭傷常伴有骨折和關節脫位,當寶寶疼痛較重,應馬上去醫院就診。
摔傷、撞傷
寶寶摔傷后,皮膚會出現出血和破損。
正確處理方法:
1.對于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清水清洗傷口后用碘酒涂擦傷口周圍的皮膚,再用干凈消毒紗布包扎好。
2.如果摔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臟物,要馬上帶寶寶就醫。
嗆水
寶寶嗆水時緊急處置可避免寶寶因嗆水導致窒息。
正確處理方法:
1.將寶寶豎著抱在胸前,用棉簽將鼻腔內的水吸干。
2.用拇指和食指輕壓寶寶鼻翼兩側,若寶寶有打噴嚏跡象,及時按住寶寶一側的鼻孔,如此可將鼻腔內存水排出。
3.輕拍寶寶背部,從下至上,以轉圈的方式拍打,有助于排出鼻腔或口腔中的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