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寶寶的“打人四部曲”
大概一歲多,香寶寶就會說“打”了,每當她生氣,每當她不滿意,她就會高喊:“打!打!打!”伴隨著的,往往是很“囂張”很“威武”的一個手勢,其標準動作是:抬起手,舉過頭頂,然后使勁一甩,直接掄到屁股底處。很可愛,也很搞笑,但是,并不真正打人。
我理解,這個“打”,其實就是“不”的意思,只是,“打”比“不”好發(fā)音:說“不”,要在2歲左右;說“打”,一歲多就可以了。所以,有理論說,孩子兩歲是逆反敏感期(第一反抗期),但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孩子隨時隨地都在增加獨立性,只是有快有慢,有顯有隱而已。我們慣常把快一點的、明顯一點的時期稱為“逆反期”。此時,孩子說“打”,就以為是要打人;說“不”,就給標注一個名詞叫“逆反”。
而生命天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就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生命天生下來,就是“逆反的”、“叛逆的”,就是要表達不同意見的。獨立性和叛逆性,其本質(zhì)完全是一回事,稱其為“獨立性”的增長,是無分別的愛的立場;稱其為“叛逆性”的爆發(fā),是有分別的愛的立場。欣賞孩子獨立性的成長,是無分別的愛;同理,討厭孩子叛逆性的崛起,是有分別的愛。
面對同樣的事情,視角不同,就截然不同了。您的家庭,是哪個視角多一點呢?真正的教育,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真實的聲音(視角),每個當下內(nèi)心不被遮蓋不被掩飾的自然真實的聲音(視角),無分別的愛,關(guān)鍵在這里。
說到“打”,香寶寶除了在不高興、不滿意的時候會說“打”;在她很開心、很HIGH的時候,也會說“打”,自然,這個“打”,是一種心情的表達、興奮的發(fā)泄。
這就跟香寶寶“吃手”的情況差不多:一是她緊張不安的時候會吃手;二是她特別“美”,比如一個人躺在沙發(fā)上看喜歡的動畫片,很爽的時候……為什么提“吃手”?難道“吃手”和“打”和“罵”和……真的有什么不一樣嗎?道者,通也。
所以,這篇文章,看似在講“打”,其實,也在講“吃手”,也在講“罵人”,也在講……在我看來,本質(zhì)都一樣,都是同一件事情。我的每一本著作,看起來是在寫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內(nèi)容和事件,但究其實質(zhì),則是不分年齡段不分行為類別的。
香寶寶從會說“打”,到真正開始“打”,時間間隔也不長。她的這個真“打”,其實是撓,撓你一頭一臉,其他地方,倒是不碰你(笑)。
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地板上,她坐上來,和我玩耍。正樂著呢,忽然,她一把就撓了過來,把我的眼鏡掀翻。幾道火辣辣的尖銳的疼痛,立馬升騰起來,我忍不住一聲慘叫,雙手捂住了臉。沒有想到,我的慘叫和捂臉的動作,更加刺激了香寶寶,她還以為我是在跟她玩呢,更是咯咯笑著撲上來,繼續(xù)施展“龍抓手”。我只能強忍著,連慘叫都不敢,捂住臉配合她再抓兩把。
之后,我也沒說香寶寶,人家以為是玩呢,有什么好說的!越說越好玩!也沒對她說什么“爸爸很疼”以喚起她的共情之類的話,因為我估計她也聽不懂,她媽媽倒是說了好幾次,一點用都沒有(笑),反而挨撓更多(哭)。
所以,我的辦法是什么呢?總結(jié)一下:
1 保護好自己(的臉),沒有保護住,那就忍著,然后盡量裝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
2 千萬不要發(fā)出聲光電的效果來(笑),孩子會以為,撓一下,此人會發(fā)出如此古怪的動靜,那真是太好玩了,來,再撓一下!我以我的“無所作為”的方式,很快幫助孩子度過了這個階段。
3 當然,孩子的指甲,一定要剪干凈,這可要切記(笑)。
再大一點,香寶寶2歲多了,還真是會打人了,可能是從動畫片里面學來的吧(其實沒有動畫片,人性也是自然就會顯現(xiàn)的),不過,很少很少啦,大多是在她很生氣的時候,偶爾是很高興的時候。
怎么辦?很生氣的時候,接納孩子的情緒。怎么接納?請參看本刊前幾期的篇章。
有時候,確實是有我們的原因,我們就跟孩子道歉,道了歉,就沒事了;如果是高興打人,就跟她一起高興好了。比如有一次,她手拿金箍棒,腰纏混天綾,腳踏風火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進我的書房,大喝一聲:“你這個妖怪!”再給我當頭一棒,跑出書房……留下我在書房摸著疼痛的腦袋,狂笑半天。
所以,印象中我們幾乎沒有跟孩子說打人不好、不能打人之類的話,最多見機行事,一個小動作一個小眼神溫柔制止一下。這并不是說鼓勵孩子打人,而是,真正的教育,不在言語之中;說出來的教育,往往是最末流的教育了。試想,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上下和諧、鄰里友愛,有了這樣的環(huán)境,孩子會怎樣呢?我們又需要擔心什么呢?真正的教育,是真實的生活,是生命自然的狀態(tài),是真真正正的以身作則。
我怎樣看待這件事?
我從來不以“不打人”作為目標,該出手時就出手嘛,遇有冤屈,奮力抗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多好的美德!所以,該打就打唄。很奇怪,越是這樣教養(yǎng)出來的孩子,越是溫柔懂理——當然,前提是你別侵犯她。
真正的教育,悟道也好,不悟道也好,就是一個眾生平等。請給每一個人,包括弱者(孩子是不折不扣的弱者),以至高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因為,生命生而平等!生而高貴!生而神圣!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什么是“打”?很多時候,只是游戲而已,或者,就是人性正常的顯現(xiàn)而已,千萬不要動不動就上升到道德層面。
所謂的道德教化,造成的往往是人性的扭曲、壓抑和偽裝;而教育的關(guān)鍵,是人性的自然,是人性的健康,是人性的不扭曲。所以,真正的教育,無關(guān)道德,但,真正的教育,卻又真正合乎道德。
真正的教育,唯有合乎人性。
尊重每一個生命,真實的人性,然后,鼓勵每一個生命,做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