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美容院拉入黑名單的“熊孩子”
口述:維維媽 寶寶:3歲
家里沒人照顧維維,正好我又預約了去美容院做SPA,我想美容院環境溫馨,又專門提供了給寶寶玩耍的游樂室,把她一起帶去兩不誤事。卻沒想到我一結束SPA之后,工作人員就向我介紹了維維的“光榮”事跡:她一離開我的視線之后,就變成了一匹不受控的小野馬,根本不愿意乖乖呆在游樂室里玩。開始不斷跑來跑去,把美容院洗手間所有的水龍頭打開,打開每個房間的門,要闖進去玩,還把正準備分裝的美容毛巾扔了一地。她們含蓄地跟我暗示,下次來美容院,最好不要帶維維過來了,她們真是HOLD不住了,因為維維的原因,她們整整多洗了兩桶的毛巾。媽呀,這些不就是網絡里最近被網友控訴得最多的熊孩子基本款嗎?搞破壞、沒教養。我趕緊道歉,并愿意賠付損失。而此刻闖禍后的熊孩子已經恢復成小天使模式,讓我哭笑不得。
《母子健康》點評
寶寶去到一個陌生、新奇的環境,又不在媽媽的掌控之下,很容易就把平時壓抑的小惡魔性格給爆發出來。對寶寶來說,陌生的環境就是冒險的最佳選擇,每一種嘗試不僅引來別人的注意,還能夠疏解媽媽不在身邊的恐懼感。
破解:如今熊孩子當道,主要責任還是在大人身上。媽媽去逛商場、美容等活動,需要將寶寶交由別人看管的時候,最好提前跟寶寶做一些紀律功課,引導寶寶遵守必要的規則。另外,如果讓寶寶獨處的時間較長,可以隨身帶上兩件寶寶平時最心愛的玩具,這會讓寶寶的情緒更穩定,就不會做出影響別人的事了。
偷襲別人餐桌上菜的“熊孩子”
口述:迪迪媽 寶寶:3歲
迪迪好動,每次帶他出去吃飯都是一次驚險的過程,所以我們都不敢輕易在外用餐。恰好,有外地朋友來玩,我們去了一間海鮮餐廳招待客人,大家正聊得高興,一不留神,迪迪就跑到隔壁桌去了,而且用手抓了一把對方桌上的蝦,等我過去制止時,迪迪把蝦全扔到地上了。桌上吃飯的人中有一位男人,特別兇地把迪迪推了一把,還跟朋友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讓人討厭。雖然我很心疼迪迪被兇,但是,確實也是他做錯在先,我不知道是要安慰迪迪呢,還是要馬上收拾他一通,讓他有個教訓。
《母子健康》點評
在公眾場合里,孩子喜歡跑動本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做出出格的事情,還是與平時家庭教育的理念有關系。在可愛寶寶與熊孩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破解:告訴寶寶一些用餐禮儀,平時可以訓練寶寶在外就餐的細節,比如不能離開座位到處跑,不能影響到別的正在用餐的客人,更不能在餐館里大喊大叫,對于那些不能做的事,最好細化到事項。而當他做到了時,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
什么都想要的“熊孩子”
口述:源源媽 寶寶:4歲
如今的孩子對電子產品都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占有欲。我姐的孩子今年考上了重點高中,所以家里給她買了一個迷你iPad。結果,源源一去她家,就迷上了。本來姐姐就不大愿意把iPad拿出來給源源玩,畢竟是她的新禮物。全家人說服姐姐讓源源玩到回家為止才勉強拿了出來。但我沒想過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在回家前,源源居然把迷你iPad悄悄地放進了自己的小包里,被發現時,還滿地打滾地喊著就是要迷你iPad。大家不忍心孩子哭鬧得厲害,就說先讓我們帶回家,包括奶奶在內都說先哄住孩子再說。但是,我看到姐姐女兒嫌惡的眼神,瞬間就感覺不好了。寵愛孩子的下場就是讓他變成真的熊孩子。
《母子健康》點評
每個寶寶都會有自己喜愛的東西,但是,喜歡也不意味著任性地霸占,尤其是在親戚朋友家里,如果縱容寶寶的喜好,就會變成小霸王式的爭奪,這對寶寶未來的社交都是有影響的。如果他每一次過激的行為都得逞,也會讓他更加認為自己的方式是對的。
破解:當寶寶開始出現無理取鬧的跡象時,就需要馬上制止。對于寶寶的哭鬧,只采用遷就的辦法,會讓他一切熊孩子的行為變得理所當然。要讓寶寶明白,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強行要來的,就像他自己最愛的飛機模型,如果被媽媽強行送給別人,他也一定會傷心,讓他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
制造恐怖涂鴉事件的“熊孩子”
口述:小菲媽 寶寶:4歲
我帶著小菲去朋友家聚會,一到她家,我就直呼輕松了。朋友的女兒13歲,帶著小菲一起玩一點問題沒有。姐姐把小菲帶到了她的房間,我們都參觀過她的房間,那可是粉色公主風的房間,小菲一進去就喜歡上了。于是,我安心地跟大家喝茶聊天,小菲跟姐姐在房間里玩。
狀況來了,姐姐因為跟同學約了下樓拿東西,就剩小菲一個人在房間。等到姐姐回來時,她的尖叫聲把我們都嚇住了。到房間一看,我和我的伙伴們都驚呆了,她把姐姐的一個雪白的娃娃,給化上了大濃妝,用彩筆把墻也給畫花了。姐姐抱著她的娃娃大哭起來,而我覺得我朋友也許已經默默地拍下照片發微博:親眼見證熊孩子。事后姐姐再也不準小菲進她的房間,而小菲開始委屈地躺在地板上大哭起來。
《母子健康》點評
當寶寶去別人家做客時,媽媽本來就不應該過于放松,寶寶分不清楚主戰場還是客戰場,但媽媽還是要具備警覺性,讓寶寶在可控制的范圍內活動會更好。惹出麻煩來后,媽媽應該積極地處理,否則可能會像前一陣因為小客人拆掉主人家昂貴的手機和手辦因為賠償問題而發生提告這樣的尷尬事喔。
破解:提醒主人家將一些貴重物品收好,這可以避免慘遭寶寶“毒手”,對于年紀在4歲以下的寶寶,最好有專人陪同看管,因為,寶寶的突發奇想,并非與她所認知的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沖突。當出現后果時,要積極處理,減少對方的損失。
tips
●當寶寶的行為影響了別人時,要及時糾正寶寶,而不是以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做理由就原諒了寶寶的不良行為。
●做寶寶的榜樣,給寶寶一些待人接物的正確示范。比如不亂翻別人的東西,遇到特別想要的東西,不用耍賴的方式去得到。
●給寶寶制造一些抗挫減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