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歷史時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否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地方經濟發展的所需專門人才,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對遼東學院自2003年從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中的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構建、實施途徑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進行總結。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 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001-0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格局發生巨大改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培養模式等諸多方面存在模糊,面臨學校辦學實力不強,生源差的困難。正確對待和研究這些問題,準確定位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合理構建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社會所需人才,是決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發展的重大課題[1~2]。
遼東學院成立于2003年,正值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市場需求發生巨大變化,高等教育轉型的時期,我校積極研究國外和國內其他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經過十年的實踐,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1 制定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規格
從發達國家本科人才的培養實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人才培養注重應用性;根據專業能力的需要構建課程體系,重視實踐教學;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3]。在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學校人才培養的實際能力及學生的發展潛質的基礎上,遼東學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人才目標定位于直接面向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在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基礎上設計人才規格,通過市場調研和職位分析,制定各專業的職業能力標準,包括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素質能力等三個方面,力求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整體優化。
2 構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要圍繞應用型本科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的目標。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4]。我校于2004年、2005年、2007年、2011年多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由公共教學平臺、學科教學平臺、專業教學平臺組成的基礎教學平臺和由專業選修模塊和素質拓展模塊組成的理論教學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掌握系統科學的專業知識體系和人文知識的同時,更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
我校不斷完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構建了貫穿大學四年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由課內實驗與實訓課、綜合實驗與實訓課、各類實習(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綜合訓練課程(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綜合訓練)構成的實驗教學平臺,由軍事訓練、專業社會實踐、創新與職業技能構成的能力拓展模塊。新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得到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進一步加強。
3 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途徑的多元化
3.1 雙學位培養模式
我校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多元化的要求,從2005年在土木工程、會計等專業中施行雙學士學位試點學生通過雙學位教育,形成文理滲透、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能統一的知識體系,提高了在不同領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至2012年,為社會輸送雙學士畢業生近200人。實踐證明,雙學位模式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3.2 產學研相結合培養模式
我校近年來與安博職教集團、遼寧恒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丹東奧龍射線儀器有限公司、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園等企業進行校企合作辦學,不斷完善產學研結合教育的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合作單位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制定,師資隊伍,實驗實訓教學、就業實習等方面發揮作用。特別是安博職教集團將微軟優質教育資源引入遼東學院,為我校IT人才國際化、標準化培養提供了強力的技術保障,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化IT服務外包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以生產崗位實習和企業科研項目研究為結合點,把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統一起來,把課堂教學同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科研項目實踐中得到培養。產學研相結合培養模式為遼東學院服務丹東地方經濟建設與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3 訂單式培養模式
我校與遼寧精化科技有限公司,盤錦和運集團、無錫夏普公司等多家企業簽約進行訂單式培養。與簽約單位在師資、科研、設備等方面,利用企業場所、科研項目、兼職教師等資源與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在校完成基礎理論、部分實踐課程的學習,然后進入合作單位繼續完成實踐環節的學習,實現職業能力需求與教學的充分融合。訂單式培養使學校準確把握辦學方向,專業設置更加符合社會需求;減少企業人力培訓成本;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有利于畢業后迅速適應崗位要求。至2012年,為無錫夏普公司培養一百多名技術人才,為遼寧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和盤錦和運集團培養80多名技術人才,受到企業好評。實踐證明訂單式培養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促進了學生就業,是地方本科院校重要的,充滿活力的人才培養途徑。
3.4 國際合作辦學培養模式
自2008年,我校與美國西俄勒岡大學、韓國新羅大學、江陵大學等九所國外知名大學建立校際合作關系,積極探索與國外大學的合作辦學,與韓國新羅大學采用“2+2”雙學位與雙學歷培養模式,即遼東學院讀滿兩年學生,畢業證書需在完成韓國大學的專業課學習,將學分轉換到遼東學院,兩國學校同時頒發各自學校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至2012年,40余名學生獲得我校與新羅大學的雙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立足實際,明確人才培養模式,合理構建課程體系,多途徑辦學,才能獲得發展,為地方社會需求提供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林,吳智泉.發展應用型高等教育若干基本問題的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8(5):47-48.
[2]吳智泉.2008應用型本科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綜述[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132-136.
[3]季誠鈞.應用型人才及其分類培養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6(6):57-58.
[4]楊杏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及最優化[J].教育與現代化,200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