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就業壓力在逐年增大,同時,社會對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在增加,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力度也隨之增強,但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暴露出大量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西部欠發達地區在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從招生、教育資源投入、教育管理到就業等諸方面出現的問題做了調查研究,并提出了相應對策,旨在為西部中等職業教育提供工作參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009-02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國家大力支持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辦出特點、辦出水平,各地區和許多企業進行了積極探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1]。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是薄弱環節,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初中階段學齡人口逐年下降,為了求生存,各地市各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招生力度,同時大幅降低入學門檻,致使生源數量、生源質量、配套教學資源、教育管理、就業等環節出現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存在問題
1.1 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
各個縣份都有職業技術學校,有的縣份不止一所,同一地區職業學校間存在較多問題。
(1)部分專業重合。
除個別學校(如司法警官學校、農業類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具有較明顯的特色外,絕大多數職業學校都開設了機械制造類、電子電工類、計算機類、文秘類、財會類以及汽車類的專業。造成地方的職業學校形不成品牌,辦不出特色,相同專業的設置,必然導致教育資源嚴重浪費,難以集中力量辦出特色專業。
(2)學校內專業教師匱乏。
理論課教師偏多,實習指導教師較少,甚至出現以基礎文化課教師替代專業技術課教師的現象;另外“雙師型”教師很缺;教師學歷偏低。
(3)學校教學設備、實習實驗設備不足等問題。
相對而言,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經費投入不足,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多數職業學校沒有標準的運動場,沒有標志性的圖書館,尤其是大多數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不如普通高中,有的甚至還不如初中學校。
1.2 招生問題
(1)人口數量下降,尤其青少年人數的減少,生源數量在大幅下降。
據2009年統計,1998年我國學齡兒童數為13369.3萬人,而2008年為9772萬人,10年間學齡兒童數大量減少[2]。中國正在迎來一個生育率繼續走低、人口嚴重老化、城市化加速和人群廣泛流動的社會[3]。學齡兒童數量的逐年下降,使職業學校的招生工作難度逐漸增大,當然這種情況同時也影響著其它各級各類學校,使得他們在招生中出現“吃不飽”的現象。
(2)地方政府對學校招生進行過多行政干預。
部分縣市政府為了滿足當地職業學校的入學率,通過各種行政手段,強制本縣初級中學學生報讀該縣職業中學,導致學生無法選擇師資力量較強、教學質量較好、專業設置有特色的職業學校,學生入學后,由于對學校教學質量、專業選擇等問題不太滿意,最終導致大批學生中途退學,一方面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造成影響;另一方面,造成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的大幅下降,同時對來年的招生造成惡性循環。
(3)部分學校招生宣傳信息有夸大,出現“亂招生、招生亂”的現象。
部分學校在招生宣傳中對學校專業設置過度夸大宣傳、對未來就業“大包大攬”做一些不切實際的承諾,而老百姓大多抱怨中職學校的老師不顧“臉面”拉生源,為了完成任務,花錢買學生、簽約雇中介、為了自家生源不惜貶低他校、坑蒙拐騙初中學生和家長,有的教師為了爭奪生源不惜動粗謾罵,甚至大打出手。職校老師,則普遍抱怨學校強行攤派招生任務,還與工資、獎金甚至評優晉級掛鉤,而地方政府又給各個學校下派招生任務[4]。
(4)群眾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不足,導致招生工作難度大。
目前,職業教育仍然是人們眼中的“弱勢教育”。“學而優則仕”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深刻影響著人們對教育的選擇,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都不高,多數學生,尤其是學生家長,認為職業教育是“次等教育”甚至“末流教育”,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不高。
中等職業教育是“無門檻的教育”,生源來自初、高中最末批次的學生,升學、高考自認為無望的學生,雖然學生和家長希望通過讀書找到一條“出路”,但他們的首選并不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學校。
(5)中等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領域內缺少競爭力,出現“招生難、難招生”的現象。
高職院校與中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尤其是職業學校間生源爭奪尤為激烈。甚至一些民辦職業院校為了生源絞盡腦汁,不惜高價買生源,從而加劇了招生秩序的混亂,導致招生成本越來越高。另外,社會各種職業培訓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工作增加了難度。
1.3 教育管理問題
(1)很大一部分職業技術學校仍然以升學為主導培養目標。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等職業教育實現了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從以升學為導向向以就業為導向的轉變[5],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就業觀念的落后,大多數家長仍然希望子女有一個“鐵飯碗、吃財政飯”,這一部分人讀職業中學的目的不在于學習專業技術,而是通過這種“曲線”方式進入高一級學校就讀,部分職業中學為了迎合這種要求,把辦學注意力集中在“升學”,而非技能學習和將來的就業。
(2)學生知識層次低,對課堂教學和日常管理有更高要求。
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差,再加上專業技術課程理論知識相對枯燥乏味,對學校課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另外,教學內容沒有特色。教學多采用統一教材和一般性教案,針對性少、實用性弱,課堂教學內容、例子與現實脫節,實驗、實訓機會太少。
(3)學生厭學,自主能動性差。
據調查,有41.5%的學生對學習持“不喜歡”或“無所謂”的態度,有39.3%的老師認為中等職業學生厭學現象“很普遍”,表明當前中等職業學校中厭學的現象較為普遍和廣泛。厭學的表現主要有:學習消極被動,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低;動力不足,學習隨意應付;學習成績差;形成惡性循環;具有較強的叛逆心理和一定的破壞性,喜歡尋找其它途徑實現“自我價值”[6]。
(4)部分學校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民辦職業學校,這類學校家族式管理比較普遍,雖然存在著機制靈活的現實優勢,但一些舉辦者缺乏民主管理、現代管理理念,學校管理層管理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5)校園文化建設不夠。
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內涵建設不足,學生自控能力差,學習情緒不高,學生缺乏自信、自強、自立等積極的精神面貌與心理素質,自卑感強,認為自己相較普通高中生低他們一等。校園文化建設不力直接導致學生報讀職業學校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管理難度的增加。
1.4 就業問題
(1)專業對口率低,“學、用”嚴重脫節。
有一部分學生通過學校努力或自主途徑實現了專業對口就業,少數學生自主創業外,其他學生被安排在流水線上工作或成為“操機員”。相當一部分學生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就業質量不高。
(2)部分企業用人不留人。
校企對接不緊,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考慮,對合作辦學熱情不高,政府也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學校送學生到企業名為實習,但并沒有與企業商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實習計劃,企業只把學生當成廉價的勞動力使用。尤其一些小企業,截取短期利益,不注重人才培養、不注重留住人才,只使用短期廉價勞動力。嚴重影響學校實習就業的穩定率,對將來的招生工資造成巨大負面影響[7]。
2 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2.1 整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就業需求預測,規劃好本地的職業院校布局,對辦學條件差、辦學規模小的職業學校撤并分流。加強骨干示范學校建設,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在鞏固傳統專業的基礎上,突出學校特色,努力構建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辦學新格局[8]。
2.2 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政府可以借鑒英、德等國的做法,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職業教育發展基金,用于重點扶持職業院校增加設備,改善辦學條件。這個基金還可用于支持緊缺人才引進、骨干教師培訓等。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也是職業教育降低辦學投入、提高辦學質量的辦學模式。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完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律體系,建立社會激勵機制,保證企業參與的利益。各職業院校要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徑與發展模式,實現企業、學校、社會“三贏”[9]。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雙師型”教師。首先,鼓勵教師自我完善,自我學習,把長期的自我學習與短期的外出學習培訓結合起來。其次,要為教師進修學習建立一套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將教學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
2.4 深化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材、教學計劃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教材和教學計劃的改革要突破教材以系統性和知識性為核心的傳統模式,以能力體系和行動導向為核心,選定教材和安排教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打破單一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模式,以學生的實踐操作和技能學習為中心,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實際生產有機結合起來。
不可否認,在職業教育中確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會阻礙職業教育前進的步伐,在職業教育中,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政府、相關教育機構、學校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之道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良好健康發展,為社會真正培養出綜合性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溫家寶.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 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2005.
[2]萬東華,鐘守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Z].中國統計摘要,2009.
[3]顧寶昌.中國人口從現在走向未來[J].國際經濟評論,2010(6):95-111.
[4]王壽斌.整治中職招生亂象需多方合力[N].中國青年報,2010-09-06.
[5]保承軍,王文卓,章偉,等.甘肅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1):22-23.
[6]謝肇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厭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7]李瓊.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的問題與對策[J].招生與就業,2012(2):22-23.
[8]徐金林.政府在職業教育中的統籌和主導作用[J].中國培訓,2006(8):35-36.
[9]吳青云.關于中職教育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1(2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