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99年高校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逐步發酵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眾多原因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于: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學生就業相分離。本文提出就業傳導機制這一新的概念,將就業過程所傳導的信息與高校人才培養銜接聯動,并針對就業傳導機制的建設與優化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就業傳導機制 高校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011-02
當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受擴招的影響,高校本科畢業生的數量迅速增長,就業壓力日顯嚴重。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很多,既有擴招的背景因素,也有社會整體就業環境的原因,但究其實質還是要歸結于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為: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用人單位所需要的業務實際脫節嚴重,無法達成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建立并完善就業傳導機制,借助就業信息反饋與傳導作用,及時調整和改進人才培養方案,進而促進學生就業。
1 就業傳導機制:內涵及其意義
培養一定數量、規格和質量的學生是高等院校辦學的主要工作和成績,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的出發點和最高標準。而高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即就業認可。如果學生無法順利就業,對公共資源的投入來講就是一種浪費,同時,對學校的品牌建設也是一種損害。在目前就業率排名的競爭壓力下,各高校普遍開展了就業指導方面的工作,但往往在就業促進方面的舉措只是臨門一腳式的,而非大學期間全過程的服務,尚未形成整體有效的制度。就業信息及其反饋沒有納入學校的整體建設之中,“市場說市場的,學校做學校的”,使得招生與就業、教學與就業相互隔離,不能達到良好的銜接聯動效果。
所謂就業傳導機制,就是高校為更好的達成向社會培養和輸送優質人才的目標,通過對學生就業過程、結果及未來趨勢的信息資料收集與分析,將相關信息傳導到招生、教學等方面,使就業工作與人才培養連通互動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程序的總稱。對就業傳導機制的內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
第一,就業傳導機制的理論基礎是“顧客導向技術”,而非“就業導向”。它是將學生與用人單位作為顧客,通過“顧客”的信息反饋和對“顧客”的服務來改進培養機制的一種手段。它所強調的是服務,是過程,不是就業結果。
第二,就業傳導機制是一個動態組織系統,涵蓋了從就業過程、結果及未來趨勢的信息整理到人才培養的整個內循環過程,具有引導性、科學性與循環變化等特點。
第三,就業傳導機制體現在就業與人才培養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的銜接聯動上,是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和發展。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就業傳導機制,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提高了就業工作的地位。通過傳導作用將就業信息反饋到招生、教學等環節,對其施加影響,改變了就業與人才培養相分離的現況。其次,實現了服務功能的延伸。一方面就業信息平臺建設及就業趨勢預測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指導;另一方面就業信息反饋與利用有利于改進人才培養機制,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用和學生就業后的勝任力,滿足了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再次,達成了高校管理的局部流程再造。就業傳導機制的形成使得高校人才培養從招生教學就業的單向度流程變為三者之間的內循環模式,有利于高校教育資源的配置并提高其效率。
2 就業傳導機制與高校人才培養
就業傳導機制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生作用,就是通過信息傳導,將就業結果與服務向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延伸,使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發生聯動成為整體,提升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并促進辦學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2.1 就業信息傳導與招生
招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開始。傳統模式下,高校會根據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不同類型人才的客觀需求,對專業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恰當的定位,以此確定招生計劃,實施招生。這種模式明顯帶有計劃經濟的痕跡,缺乏對市場需求和本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精確分析,導致人才培養的進口與出口相脫節。就業傳導機制,通過就業信息反饋和趨勢預測將就業工作與招生工作建立聯動。一方面根據本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方向等信息調整招生專業及人數,使招生工作更趨合理,比如法律專業畢業生市場飽和度較高,那么在招生時就應考慮減少或者調整培養方案;另一方面根據就業趨勢預測,使招生工作更趨科學,比如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重,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適時開辦涉老服務等專業并招生。當然,高校人才培養不能以就業指標作功利衡量,很多基礎性學科不會直接導向就業,這些專業的招生與培養還是要通過“寬口徑、厚基礎”的素質教育予以解決。
2.2 就業信息傳導與教學
唐納德·肯尼迪在《學術責任》一書中認為教學是大學的首要責任。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直接決定著學生培養的結果和質量,并對學生就業起到促進和制約作用。以往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方法過于單一,通常是通過內部手段即學校評測、學生評教的方式來檢驗教學質量。就業傳導機制,將外部信息即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就業后的訴求及時傳遞給教學單位,以此促進教學院系更富針對性的調整課程設置,使人才培養方案更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特別是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與專業,可以根據就業信息傳導進行面向實踐的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強化實踐性教學,比如,可以聘請有專業實務經歷的企事業高級管理人員開辦諸如金融、會計、企管、營銷等相關專業的課程。另外,就業信息反饋與傳導也有助于教師更好的貼近專業研究實務,促進其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
2.3 就業信息支持與服務
就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終端,也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是否合格的標準。產品適銷對路,說明經營適當,資源配置合理。根據現代公共管理的“客戶服務”理論,高校就業工作應當樹立“兩個服務”理念:首先,要做好就業服務,通過建立就業信息平臺,及時發布就業信息,提供就業輔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其次,做好就業后服務,一方面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及時掌握畢業生的社會反響等信息與資料,調整和改進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另一方面要收集學生就業后的實踐訴求與信息,利用學校資源幫助其解決專業實務中的困難,了解他們繼續教育的需求等。同時,根據就業信息與預測制定報告,及時傳遞給學校決策機構以及招生、教學等單位,形成對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和改革的支持。
3 就業傳導機制的建設與優化對策
高校建立并優化就業傳導機制,使就業信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指示性作用和服務支持功能,關鍵要把握信息整理和傳遞聯動兩個方面。為此,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3.1 強化和完善就業指導工作
當前,促進學生就業已成為高校發展的戰略性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首先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創新就業管理機制。加強就業傳導機制建設,使得就業工作與人才培養銜接聯動,成為整體,通過內循環機制相互影響,這就提高了就業指導部門在學校管理中的地位。其次要深化全員就業服務,強化就業指導。繼續做好就業信息平臺建設,動員學校全部資源建立就業促進機制,同時,加強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認知等專項教育,開展就業信息和就業咨詢服務,為學生就業提供政策解答、心理輔導以及相關問題的解析指導。最后要做好學生就業后服務工作,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工作后不斷變化的實踐需要,鞏固并拓展已有的就業成果和渠道。
3.2 拓寬就業信息收集和反饋途徑
信息收集是就業傳導機制發生和運行的基礎,就業反饋信息的全面和精準直接影響就業分析報告的客觀和科學,進而影響到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和決策。為此,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利用好現有就業信息渠道收集資料,比如,通過就業信息平臺和學生建立長期聯絡機制,深入用人單位加強信息溝通與反饋;二是開拓新的路徑掌握就業信息資料,比如通過校友會了解畢業生工作狀況和實際需求,通過學校論壇或者貼吧等途徑掌握畢業生的學習和工作動態。
3.3 建立就業與人才培養聯動機制
就業指導部門以往通常只是負責就業的職能部門,功能單一,無法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決策與實施。就業傳導機制的建立和施行,目的就是改變這一現象,將就業信息傳導至招生、教學兩個環節,直接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形成就業與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正是就業傳導機制發揮效應的關鍵所在。為此,第一,要通過對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和就業趨勢預測,對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決策,特別是學科和專業建設提出建議。第二,要根據就業信息分析與預測,對各個專業的招生培養計劃提供參考性意見。第三,要根據就業情況分析及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信息,制定建設性報告,提交并督導各教學單位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第四,要根據就業情況及信息反饋,及時調整就業指導工作的重心與策略,完善就業指導與服務。
參考文獻
[1]羅巖.從大學生就業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0(9).
[2]張少杰.高等院校經濟類人才培養與就業問題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6):29-30.
[3]邵晶晶,宗雪紅,姜雪梅.“以就業為向導”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人才,2012(8):153-154.
[4]張翠英,溫衛中.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