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藥劑專業學生畢業就業的現實困難,通過市場調研開展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載體的醫藥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實踐,轉變教師隊伍的教學觀念,建立實踐性課程內容,編寫實用、有效的校本教材,完善學校的模擬藥房和商務談判室,采用體驗式課程模式,形成了學生課業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提升學生就業的綜合實力和醫藥銷售企業畢業生滿意度。
關鍵詞:就業 崗位需求 醫藥市場營銷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054-01
藥劑專業(營銷方向)的畢業生主要面向藥品經營賀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藥品的采購、儲存、物流管理、銷售和咨詢等工作。[1]根據本專業近三年畢業生就業情況數據顯示,就業主要集中在連鎖藥店營業員崗位上,此外還有OTC代表和醫藥代表崗位。通過對連鎖藥店和醫藥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的調研,發現用人企業因本專業畢業生到崗后,不熟悉崗位工作要領和企業文化,不能盡快的為顧客和企業服務而感到甚為失望,為學生畢業后尚需進行大量的企業培訓付出的成本而大為頭痛,同時畢業生進入崗位后,不能很快地適應企業的要求,自身也深感困惑,不能體現就業優勢,不知道努力方向在哪里。
這些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教材嚴重滯后。目前,藥劑專業使用的《醫藥商品營銷》教材中的案例大多來自于商貿類專業的實例,醫藥營銷實例較少且大多已經過時,部分藥品名稱和術語已被更新。這樣的教材已不符合現代醫藥市場營銷的理念和各類藥品標準。原因二是教學模式陳舊。該課程的教學仍以學科課程體系的講授形式為主,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有效發展。原因三是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單元測驗和期終考試仍舊是一張試卷定乾坤,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長。
職業教育的社會功能是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職業人才,因此,職業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為滿足社會需求造就合格的“職業人”。[2]針對這種現狀和成因,急需醫藥類中等職業學校能夠有針對性地為醫藥銷售企業提供熟練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此藥劑專業的主干課程醫藥市場營銷課程應進行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載體的課程改革實踐。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根本目的是實現課程與社會發展的協調、與人的發展的協調,進而實現職業教育的本質回歸。[3]相對于醫藥市場營銷課程而言,近年來藥物制劑課程作為藥物制劑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經過了三輪的課程改革,已由傳統的講授型課程轉變為以操作技能型為主的課程。建立配備高規格的藥品生產實訓基地,編制配套的實訓教材,變課堂上講理論為學生實訓操作設備的教學模式,遵循以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化教學,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
職業教育必須以勞動力市場的就業需求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受訓者找不到工作,讓受訓者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際職業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應用。[4]通過對醫藥銷售企業和本專業學生的調查以及借鑒相近專業課程改革的成果發現,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上崗不適應,企業招聘不滿意的現狀,必須對本專業進行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載體的醫藥市場營銷課程改革。
第一,師資隊伍教學觀念的轉變。本專業的專任專業教師50%來自于醫藥企業,50%直接由大學營銷專業畢業直接任教。需要課程教師要積極面對學生就業和崗位的需求,真正從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角度出發,傳授實用的內容,講有用的課。由于部分教師沒有醫藥銷售工作經歷,不易從崗位需求角度出發,應加強企業實踐、交流和引導。讓任課教師深入醫藥銷售企業,感受用人單位的需求,同時和畢業生共同探討崗位的需求。本專業要充分利用部分教師來自于醫藥銷售企業一線的崗位優勢,通過交流影響和帶動本課程任課教師進行觀念轉變。
第二,實踐性課程內容的建立,校本教材的編寫。醫藥市場營銷課程多年來一直沿襲的學科性課程體系已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原有的教材大多書描述的還是商業營銷的內容,其中針對醫藥行業營銷的特點和實例引用過少,不具有代表性和實戰型。在深入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將培養目標明細化,使專業培養目標具體到對應的職業或崗位。圍繞從事具體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職業道德等,以實踐教學為主線,整體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課程體系,制定出各項目課程的課程標準,編制好具體的項目方案,并開發出相應的教學資料。[5]應針對藥劑專業的就業崗位而制定出具體的實戰課程內容。其中包括崗位的職責;售藥服務的內容、步驟和技巧;醫藥行業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引用實例編寫校本教材,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教學。
第三,教學模式改革。醫藥商品營銷課程要打破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將教學與崗位需求相結合,與職業技能證書考評相結合,從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出發,構建并實施“體驗式”課程模式,完善學校的模擬藥房和商務談判室,建立教學文件和資源,將學生直接置身于未來工作崗位環境中,變學生“厭學”的現狀為學生“樂學”,變教師“厭教”為“樂教”。讓學生感到“學的東西有用,對學生就業有用,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有用。”“有用的東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真正學起來了,才能實現課改的目標。按照“體驗式”課程模式,在教學中強調體驗、感悟、內化、踐行一體化,運用啟發、互動、角色扮演、模擬售藥、辯論、社會調查、小組討論等方法,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體驗。
第四,學生課業的評價方式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客觀,綜合考察,確保評價的科學性。由原來筆上營銷的一張試卷定乾坤,變為實踐的過程性評價。體現幫助學生成長的考核目的;考用結合,即學生考的內容也是學生的實際應用。從崗位操作出發,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了解服務質量的優劣是來自于服務態度和服務過程等綜合因素的評價。樹立服務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針對不同崗位建立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量表進行評估。
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載體的醫藥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實踐中,轉變了教師隊伍的教學觀念,建立了實踐性課程內容,編寫了實用、有效的校本教材,完善學校的模擬藥房和商務談判室,采用了體驗式課程模式,形成了學生課業的過程性評價方式。經過了初步的嘗試,讓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學生就業的綜合實力提升了,醫藥銷售企業畢業生滿意度提高了,醫藥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馬成榮.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若干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
[4]石偉平.當前職教專業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職業教育前沿論壇,2009,4.
[5]孫華.對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