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96名被試的預實驗研究發現:自我評價水平高的個體完成的任務顯著優于自我評價水平低的個體;高自我評價的個體在他人是否在場這一變量的三個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低自我評價的個體獲得成績在他人在場成績反而降低;自我評價水平的高低與他人在場之間有交互作用。
關鍵詞:自我評價 他人 成績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05-01
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是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劉秀娟在大一新生的應對方式與自我評價的相關研究中指出個人評價水平高者多采用積極的應付方式,而個人評價低水平低者多采用消極的應付方式。從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自我評價對個體的行為具有指導、調控的作用,積極的自我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動機,消極的自我評價則會使個體變得退縮,防礙個體積極行為的發生。
社會心理學中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 ation)也稱“社會促進”,是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如果有觀察者在場(觀眾或競爭者),將會激發起優于獨處時的表現的傾向,而不熟練任務,情況則相反。社會助長的驅力理論(Zajoinc,1965)假定,他人在場可以引起當事人喚醒水平的增高,優勢反應的傾向也隨之增強,但在不熟練任務中,占優勢反應是錯誤的。學習的早期階段和后期階段指的是對任務的熟練程度,Zajoinc對大學生的臺球運動員的研究支持了該模型。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和主試
被試來自四川師范大學三個校區的在校大學生,以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96名被試,男女數量各半,年齡18~24,平均年齡19.66,身體健康,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以往沒有接受過此類實驗。
1.2 實驗材料和實驗任務
實驗材料:自我評價量表選用2010年張淑媛編制的《大學生自我評價量表》,共有139個條目;包括心理自我,自我接納、自我認同、道德自我、身體自我、行為、消極情感七個因素;各因素的重測信度為0.512~0.826,總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94;結果效度為0.526~0860。秒表20個。粗毛線:股線線密度在400特左右,一般成4股,每股線密度約為100特左右,紅色(255,0,0)。中等羊毛制造,這種毛線紗支較粗,強力好,手感豐滿。2米的長度的紅色毛線若干。
作業任務毛線打結:不熟悉組在實驗正式開始之前了解到實驗任務為毛線打結,而熟悉組在正式實驗之前練習10分鐘。
1.3 實驗程序
所有被試集中在同一場景下完成自我評估,根據獨立樣本T檢驗將研究對象分成高自我評價和低自我評價組。然后從兩組被試中各抽出一半進行練習學習,這樣總共4組(高熟練組、高不熟練組、低熟練組、低不熟練組);所有的被試組平均分配到三種實驗場景:1人組,4人組,8人組。此實驗為2*2*3獨立組實驗設計。指導語是要求被試在3分鐘之內在給出的一根2米長的的毛線盡快的打結,盡量挨著打,結不能打在一起,若打在一起只能算一個,并在最后的表格上記下自己的打結個數。
1.4 數據指標
規定時間內每位被試的打結個數。用spss17.0對數據分析。
1.5 結果分析
96名被試中剔除4名極端數值,單元格內數據不等,預實驗進行兩輪,取被試兩次成功反應的平均值:成功反應次數平均值(毛線打結的總數)/2。(見表1)
進行方差齊性檢驗:F=3.227 (1)自我評價水平:F=313.55,達到顯著性水平,控制變量有效。他人是否在場:F=84.17達到顯著性水平。熟練程度:F=19.78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 (2)自我評價水平:他人是否在場事后檢驗:HSD=1.37,達到顯著性水平。 (3)熟練程度:他人是否在場事后檢驗:HSD=2.41,達到顯著性水平。 2 討論 (1)自我評價水平不同的個體對大學生作業成績的影響。 實驗得出評價水平高的個體完成的任務顯著優于自我評價水平低的個體。由于可查閱的文獻有限,這樣的結果可能是由于高自我評價的個體更多的評價來自本身,較少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低自我評價的個體自我價值感較低,很希望能通過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的肯定,由于他人在場給被試帶來的吸引力占據了被試的注意力,以至于低自我評價的個體在他人在場的成績比沒有他人的情景下要差。 (2)他人是否在場對學生任務成績的影響。 4人組成績要優于1人組和8人組,但只與1人差異達到顯著。說明他人是否在場對產生的抑制效應要優于促進效應。這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討論(1)。 (3)熟練程度沒有顯現出影響效果,這可能和任務完成時間較短有關。 3 結論 (1)我評價水平高的個體完成的任務顯著優于自我評價水平低的個體。 (2)高自我評價的個體在他人在場這一變量的四個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自我評價低的個體在在他人在場這一變量的四個水平上有顯著差異,低自我評價的個體獲得成績在他人在場成績反而降低。 (3)自我評價水平的高低與他人是否在場之間有交互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夏凌翔.人格中的自我問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3(2):108-111. [2]閔洋璐,郗蕊,等.大學生身體意象與核心自我評價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2(5):851. [3]郭秀艷,楊治良.實驗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