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字設計是高等藝術院校視覺藝術設計學科中的主干專業課程,是VIS設計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現代設計語言的不斷豐富和對文字設計內涵的不斷擴充,“文字設計”已不應僅僅作為VIS設計課中的輔助,而是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有自主性的專業課程,在形式表現與內容擴展上也呈現愈加豐富的面貌。同時文字本身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可以直接與裝飾、建筑、工程學、數學、美學、藝術、哲學等交匯交融。因此,文字設計自然就變成了具有強大包容特質的載體。
關鍵詞:文字設計 表現原則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22-01
1 文字設計的概念
文字設計就是對文字按視覺設計規律加以整體精心地安排,運用裝飾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種書寫藝術,這種對文字設計的理解相對簡單與片面。隨著時代的進步,設計表現方式與技術的豐富,傳播媒介的多元化發展,文字設計的定義、應用范圍、目的與意義都會相對應地擴充與豐富。可以這么說,文字設計是對具有文字的特定信息傳達進行視覺化形式表達的設想、策劃、處理、過程、實現;它是一種以“文字形象”作為信息視覺傳達的設計,是一種以“文字形象”作為信息載體的藝術與傳播結合的設計形式,設計師以文字的形式特點與內容意義拓展表達創意,傳達信息,并形成人與人、人與社會進行具有文字形式特點的信息交流設計形態;或者說,文字設計是以具有文字的表形與表意中的“看”作為設計與接受方式,實現設計價值,完成設計功能的設計類型。
2 文字設計的特點與表現原則
2.1 易識別性
文字是幾千年來人類通過發明、創造、改進,并隨著歷史的更迭、演變逐漸固定下來的。人們對文字的視覺感受也是約定俗成的,所以文字設計的第一基本原則就是易識別性。設計者要做到文字的易識別,其形體和結構必須清晰準確,不能無理由地改動字形結構,增減筆畫,使人難以辨認;同時,在段落文本中要體現出整體的美感,字距、行距、空白等元素要處理得當,視覺效果統一、和諧、流暢,使觀者在閱讀時不會產生視覺障礙。這些就相當于設計中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一樣,形式(美感)固然重要,但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內容。設計中形式是服務于內容的,也就是說你所要表達的東西或思想首先應該讓人們對其沒有任何疑義地辨認或理解,然后才能涉及到藝術上的提高。所以,內容是前提、基礎和關鍵。同理可見,被設計過或被藝術處理過的文字是否能被觀者瞬間識別是文字設計(這里更強調的是文字設計中相對單一的字體設計或字型設計)成敗的關鍵。
2.2 藝術表現性
文字設計不同于圖形、圖像設計,無論如何進行藝術處理都要構架于文字本身的肩胛結構中。就其文字結構特點而言,無論是中文還是外文;表音還是表意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律”,由線條(橫、豎、點、折、弧等)框架組合而成的,具體又運用對稱、均衡、對比、發射、漸變、韻律等美學原理設計出和諧、美觀、主題性鮮明的文字設計方案。也就是說,文字設計要將筆形與筆畫框架的視覺要素作為主要的構成形式與基礎來表現文字的藝術性、文化性與個體內涵。
2.3 思想表達性
文字設計必須從文字的內容出發,使其具體的設計風格與手段都要生動、準確地體現出文字的精神內涵,文字設計的內容與形式能夠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在這里我們對所謂文字設計也可以直接理解為平面設計或者視覺傳達設計中以文字的框架、結構或形式來表達視覺效果或商業價值的一個藝術設計分支。它的形式大概可歸納為兩方面:一為文字本身框架結構的變化與變形;第二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表現出的整體藝術風格。而這形式上的兩個方面都要以文字本身的語言表達內容或以文字為載體整體設計所要表達的內容為前提與根本。
3 文字設計的目的、意義及在教學中的應用
文字設計的目的與意義就是創造文字信息的視覺差異。這里我們所談到的文字信息不僅僅只是叫人們識別文字的內容,文字的閱讀內容是基礎,在此之上更多的是為了傳達一種人們不同于常規的文字設計視覺效果,通過藝術加工,用一種和諧的、美觀的、獨特的表現方法區分此文字不同于彼文字,加深觀者印象,產生視覺記憶,那么相對應觀者對該文字背后所產生的訴求內容、品牌形象、產品特點等元素也就記憶深刻了。實際上,包括文字設計在內的所有設計都是在尋找差異、發現差異、強化差異、制造差異,進而達到宣傳效果和設計目的。
在文字設計教學中,我們應改革部分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應由單純的技法訓練改為設計基礎的訓練和設計思維的培養。文字設計課程教學本身應該不僅關注文字的結構、筆畫及書寫,還應關注文字作為特殊設計元素符號的創意與設計。這里的文字(無論是中文還是外文)從形式上來看是相對抽象的,即使“象形”構字方法仍是現代漢字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經過千百年的演化,“象形”已經不簡簡單單是畫圖表意了,而更多的已經轉化為一種符號。可以這么說,文字從形式上看即為一種相對抽象的視覺符號表達。所以,我們要教授的主要內容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與掌握文字設計獨特的思維方法,正確運用具有文字設計特點的視覺要素形式美法則,用現代設計理論探討分析文字特有的筆畫結構、空間排列、結構重組、意識形態等等,進而設計出符合使用需求與視覺審美的藝術文字來。歷年來高等美術院校對“文字設計”的課程多稱之為“美術字”或“字體設計”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偏重于文字書寫、文字結構、文字筆劃等文字的理性美感的研究。課程安排也是引導學生在了解中外文字發展簡史的基礎上,把訓練重點放在文字的書寫上。學生在上完課后,偏重于關注文字結構、筆劃特點及書寫方法。其實在此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更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字作為特殊設計元素的創意部分的認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們對文字設計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有針對性地在理論知識和相關初級設計實踐上進行了相應的結合。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開拓學生視野,緊密結合市場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將由單純的技法訓練改為設計基礎訓練和設計思維培養。
4 結語
文字設計是高等藝術院校視覺藝術設計學科中的主干專業課程,是一門相對獨立、自主的專業課程。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許多高等院校設立了“視覺傳達設計(包括前期的裝潢設計、平面設計、造型設計等名稱的更迭)”專業,其中“文字設計”它的名稱也從最早的“美術字、字體設計”演變到今天的“文字設計”,這是在文字應用研究中展現出來的一種十分積極的變化,我們也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科學地探討與研究新技術時代下文字應用的藝術表現規律。
參考文獻
[1] 季鐵,周旭.文字設計與傳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曹方.現代漢字藝術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3]劉毅.信息理論視域下的標志設計淺析[J].大眾文藝,2011(15):222.
[4]楊玲.漢字圖形化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上),201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