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課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研討的形式現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從說一節課,到說一門課,每所職業院校都在進行著說課競賽。本文結合說課競賽的要求,對高職院校《傳感器技術》課程參與說課競賽進行了剖析。從課程定位、教學內容到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地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傳感器技術 說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30-01
教育部16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規定高等職業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強化職業道德,明確培養目標,專業改革與建設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等。
本文將對筆者所進行的《傳感器技術》說課從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說課介紹。
1 說課程性質、地位與作用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培養具備機械制造與電氣控制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加工工藝的編制、普通機械加工設備操作和管理、機電設備的維修和維護、機電產品營銷及技術服務等工作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面向的崗位群為機床設備操作員、產品質檢員、機電設備維修員、機電產品安裝、調試員等。
由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將來工作面向多數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產品,而對于機電產品而言,檢測部分的一切功能實現依靠的都是傳感器,沒有傳感器,一個機電產品就無法正常工作,所以說,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對于機電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傳感器技術》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本課程主要講授檢測技術涉及的內容、各種傳感器的原理、性能及其實際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使機電專業學生獲得傳感器、自動檢測方法及抗干擾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將所學到的自動檢測技術靈活地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去。
2 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床設備操作員、機電產品安裝調試及維修、機電設備維修等崗位的分析,依據這些崗位在工作中應用到的各種傳感器,確定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具體描述如下。
知識目標是了解目前傳感器的最新發展狀況;了解常用傳感器的結構;理解常用傳感器的原理;熟悉各種傳感器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是常用傳感器應用機理的分析能力;常用傳感器的選擇能力;常用傳感器實際應用的綜合分析能力。
素質目標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愛崗敬業,崇尚科學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逐漸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待工作和學習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
3 教學內容
根據本課程在就業崗位中需要具備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在各領域應用的發展方向,理解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在各種不同電氣設備中的應用機理。掌握基本的傳感技術原理,掌握常見物理量的檢測方法和傳感器選型,提高解決實際測量及控制問題的能力。本學習情境以工業檢測涉及的內容,將所學知識劃分5個學習項目,具體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如下。
項目一:檢測技術與傳感器(8學時),包括檢測技術、傳感器、測量技術與抗干擾技術。
項目二:溫度傳感器(8學時),包括熱電偶傳感器、熱電阻傳感器與熱敏電阻。
項目三:光電傳感器(6學時),包括光電傳感器原理及性能、光電傳感器的應用與CCD傳感器的應用。
項目四:力傳感器(8學時),包括電阻應變片傳感器、電容傳感器(2學時),電感傳感器與壓電傳感器。
項目五:檢測技術的綜合應用(8學時),包括檢測系統、現代傳感器在現代汽車中的應用、傳感器在數控機床中的應用與傳感器在智能樓宇中的應用。
4 說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根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及學生現有理解能力,確定本課程的重、難點。
因為工作原理是所有傳感器的工作基礎,只有對各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各種傳感器在各種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機理。因此將重點定為各傳感器工作原理及性能;結合學生現有理解能力,將難點定為各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實際應用分析。
采用小組討論,輔助動畫演示的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 教學方法與手段
結合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六步驟教學法。在每一個步驟中,又采用了實物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在設計學法指導時,結合目前高職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本著“以能力為本位,以技能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總體按照六步法循序漸進地學習,按順序完成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學生把在實際操作碰到的問題,及時地在小組中討論、解決,或者向老師提出,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正確的答案。
同時,輔助使用多媒體課件、視頻等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6 考核與評價
課程考核由理論考核與平時表現兩部分組成。理論考核占80%,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方法的掌握和工作過程中出現現象的理解與解釋能力,側重于學生智能因素的考核。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準確程度和運用成度,進行打分。平時表現占20%,考核學生在上課、實驗過程中的積極性、出勤表現、作業、實驗報告上交完成情況,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分。
7 結論
通過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去思考。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教學,這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教師通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樣就可以克服教學中重點不突出,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麗萍.《電工技能實訓》說課競賽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9):292.
[2]左利利.對高職“說課”活動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