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網絡基礎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顯得非常重要。本文從導向教學法的相關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措施提高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法 中職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54-01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重要課程,在該課程學習過程當中不但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求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尤其是對中職學生學習特性而言,實際操作性顯得非常的重要。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當中要求學生有效的運用網絡基礎知識,包括網絡的組建、配置和維護技能。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主要是老師講解為主,學生不能有效的動手實踐,導致課程非常枯燥,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造,顯得非常重要。本文從導向教學法的相關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措施提高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
1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相關概念分析
行為導向法在德國雙元制教育改革中產生和發展。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本位(人的發展為本位)的教學。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全面的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在課堂上,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要完成的行為產品引導著教學過程。其中行動能力是指由于社會向知識社會和信息社會的轉變,專業知識的統治地位漸漸讓位給更重要的、基本的能力。行動能力最簡單的解釋是由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三部分組成。在行為導向法當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由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傳統教學方法向大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仿真教學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轉換。導向教學法當中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就是重視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結合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使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學會學習的能力。行為導向法具有以下特點。
2 在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中運用行為導向法的重要意義
《計算機網絡基礎》共分8個模塊,主要內容包括認識計算機網絡、網絡數據通信基礎、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組建局域網、互聯網的使用、網絡的管理、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以及案例分析—— 校園網的建設。《計算機網絡基礎》面向的是計算機網絡的初學者,讀者只要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就可以隨著《計算機網絡基礎》的任務指導,掌握相關知識與應用。同時,《計算機網絡基礎》將任務驅動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也適合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將其作為授課教材。
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際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傳統職業教育無法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要進行改革。傳統職業教學注重教學大綱中列舉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確定了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內容是有效地傳遞過去了,而且在短時間內可以講述許多內容。但問題是,傳授過去的東西是否能達到我們的培訓目的—— 提高職業行為能力。在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當中,如果按照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就顯得相對枯燥,且知識不容易吸收,沒有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情況下行為導向法完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行為導向法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學習為出發點,注重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所以行為導向教學方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3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中的應用
3.1 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課程導入與理論講解
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當中為改變傳統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授課模式,可以制作一些簡單而且通俗易懂的PPT課件,將一些圖片、聲音、視頻有效的與專業抽象知識結合。這樣改變了傳統的以理論為主的內容,將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融入其中,使學生面對較新穎的東西,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課程導入與理論講解的過程當中需要計算機老師在上課之前具有充分的準備,包括對課程專業知識的了解,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另外還要去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解,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數據通信基礎理論的交換技術時,學生對三種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不容易理解,我就把這三種交換技術制作成動畫形式,改善了教學效果。電路交換分為三個階段:建立電路、占用電路傳輸數據和釋放電路,課件能生動地反映這三個階段;這樣通過這些圖片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改變原有教學方法的缺陷。
3.2 在理論知識的有效掌握前提下,注重實際操作
在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當中老師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利用學校機房,實現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樣通過實際的課堂活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某些網絡理論即使有生動形象的課件有時也難以讓學生理解,如IP協議、IP地址劃分和子網掩碼劃分、路由原理和技術、DNS和FTP原理等。在講授這種專業性較強的知識當中,學生一般很難通過理論講解有效的掌握有關知識,這時就必須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當中可在機房內一邊講授有關知識一邊手把手的實踐傳授,如講授傳輸介質時,讓學生傳閱實際的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纖,還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能夠實現聯網的雙絞線。如在講授IP協議配置時,我先講完IP協議和網絡掩碼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劃分,然后帶著學生查看當前的網絡配置,并讓他們自己修改一些配置。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當中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法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連云,謝少芳,李明惠.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汽車機械基礎》教學中的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56-57.
[2]徐涵.行為導向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4):32-33.
[3]謝玉華.行為導向法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1(18):89-90.
[4]周湘平.我國職業教育中應注意采用行為導向教學[J].機械職業教育,2009(11):15-16.
[5]蔡開裕,朱培棟,姚丹霖,等.“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