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測量平差》是測量專業進行數據處理所學的專業基礎課,但是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特點,以及國家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案,特對高職測量專業的測量平差課程進行改革,下面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數據處理 課程體系建設 程序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59-01
《測量平差》是工程測量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進行測量工作內業處理的主要理論方法,學生必須掌握,可學生感覺課程難學難懂,以致放棄學習。根據高職類學生的特點,再結合國家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方案,筆者特對高職類《測量平差》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建設的發展,測量領域也在不斷的進步,以往的手工計算現已被計算機軟件取代,學生只要會軟件操作,就可以算出結果。再加上國家對于高職類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向技能型人才轉移,這就使得高職學生對于技術操作要求比本科學生注重理論知識的特點有所不同,因此,對于高職類工程測量專業學生來講,《測量平差》課程體系已經不太適合。故此提出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編程技術以及軟件技術來構建的《測繪數據處理》課程來作為高職工程測量技術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結合筆者多年從事《測量平差》課程的教學體會,本文從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學科發展等方面剖析如何通過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來進一步提高《測繪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1 優化課程體系
以往的《測量平差》課程開設以理論知識為主,主要內容包括衡量精度的指標、誤差傳播率、最小二乘法、測量平差的數學模型、測量平差的五種基本方法包括條件平差和間接平差、附有參數的條件平差、附有限制條件的條件平差、附有條件的間接平差法等。后期最多有個課程設計實習,因此,學生即使掌握了理論知識也不能很好的將這些知識用于實際測量工作中。
近年測繪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工程測量專業是受計算機技術發展影響最大的傳統學科,因此,《測繪數據處理》課程的理論知識向實用性發展形式是緊迫的。
《測繪數據處理》課程體系,以測量平差理論知識為基礎,縱向聯系測量各門課程的數據處理,如GPS的數據處理、數字化測圖的數據處理、控制測量的數據處理、工程測量的數據處理等,來實現測量平差的實用性。讓學生更加理解測量平差這么課程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具體課程體系如(見圖1)。
2 更新教學手段
以往的《測量平差》課程均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詳細講解理論知識,教學形式單一,不形象直觀,對于高職類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形式過于枯燥無味,注意力不能集中,往往是老師和學生各做各的,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針對以上這些以及課程整合的情況,《測繪數據處理》課程的教學形式將有很大的進步,主要有:(1)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測繪數據處理》課程整合為幾部分,這些部分均是和數據表格以及圖形相關的,比起傳統的理論教學來講,更適合采用多媒體技術,更加形象直觀的給學生講解,并且軟件部分的講解也比較適宜采用多媒體技術。(2)采用機房實訓現場教學手段。《測繪數據處理》中應用軟件和編程語言的部分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上機操作,這樣學習的理論知識才能很好的應用的實際工作中。要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尤其是技術性比較強的軟件操作。因此,提供必要的現場教學實訓條件是課程整合的關鍵。(3)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手段。任務驅動教學是近幾年高職專業提出的最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其主要特點是依托一個具體工作項目,從開始準備到成果生成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完成,這樣系統綜合的學習使學生更能體會其中每個環節的作用,各環節之間的聯系和影響,從而整體把握實現綜合實訓的目的。《測繪數據處理》課程由于與其他主干課程銜接的比較密切,尤其是數據后期處理基本上都要用到《測繪數據處理》的知識,因而提供一個綜合的實訓項目勢在必行,例如,利用GPS進行校園控制測量,該項目就涉及到《GPS測量技術》《控制測量》和《測繪數據處理》等課程,只要學生獨立的完成了該項目的實訓,那么這三門課程就實現了大綜合,從而達到學校培養技能型人才、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3 強化實踐環節
以往的《測量平差》課程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因為側重點不同,數學知識和計算能力要求較高,實際操作能力基本上不涉及,最多學期末會安排一周的課程設計,通常也是在機房編寫些簡單的小程序,這樣學生基本上對數據的處理工作僅停留在理論階段,和實際測量工作中的數據處理嚴重脫節。
《測繪數據處理》課程整合以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了數據處理應用到實際的觀點,就是利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的方法對某一測量項目開展具體數據專項處理,這樣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知道了該知識應用的具體領域和范圍。實現了《測繪數據處理課程》的具體應用。
最后,《測繪數據處理》課程體系的建設還應結合學科間的應用,尤其是現在測繪高新科技的發展,3S技術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等,我們只有放遠于未來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實現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覃輝.數學工具軟件對測量平差教學改革的啟示[J].測繪工程,2002.
[2]王曉靜,梁玉保.《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與精品課建設[J].礦山測量,2010(1):86-88.
[3]左廷英,鄧才華,劉慶元.關于《測量平差》課程改革的思考[J].礦山測量,2006(1):84-85.
[4]邱衛寧,陶本藻,姚宜斌.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測繪工程,2011,2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