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適應人才市場需求,依據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中醫藥事業需要,規劃發展中醫藥院校教育……選擇部分高等中醫藥院校進行中醫臨床類本科生招生與培養改革試點。”我校于2009年實施仲景實驗班工程,開辦以繼承仲景學術思想為主的中醫傳承型人才的實驗班。以中醫核心課程為主線,突出傳統、突出經典,加強臨床實踐,強化經典背誦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本實驗班的主要特點,據此,我們將專業思想教育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以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關鍵詞:中醫學專業 仲景學術傳承班 專業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60-01
1 鞏固中醫學專業(仲景學術傳承班)學生專業思想的重要性
正確牢固的專業思想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在學期間學習中醫藥的興趣,還與他們在未來工作中的基礎業務素質緊密相關,是在校大學生根據培養方案主動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掌握中醫技能的內在動力。中醫學專業(仲景學術傳承班)是在我校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等本科專業二年級在校生中,通過自愿報名,學校考核(結合平時成績、統一考試成績、集中面試)等環節,選撥出成績優異、思維敏捷、熱愛中醫藥事業、對中醫學具有較高悟性的優秀學生進入該班。由于該傳承班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所以需要進一步鞏固其專業思想,才能達到人才培養目的。
2 在中醫學專業(仲景學術傳承班)開展專業思想教育的方法
2.1 使學生明確仲景學術傳承班的人才培養目的和培養模式
設立仲景學術傳承班是為了培養具有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及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具有堅定中醫職業信仰、中醫診病的思維方式;具有熟練運用中醫傳統方法診療各科疾病及疑難雜癥的能力;具有對仲景學說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的中醫傳承人才而做出的積極探索。該班的培養模式堅持中醫藥學的傳承與創新,借鑒名中醫成才之路,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特有的規律,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師資配備,加強課外實踐及輔導等“精英化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滿足社會的多元化需求。
在該傳承班的學生選拔和入學階段,我們重點進行了專業思想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明確該班的人才培養目的和培養模式,在初始階段建立起繼承和發揚中醫精髓,傳承仲景學術思想,并為之奮斗終生的專業思想。
2.2 樹立相關教職工全員、全程參與教育的理念
仲景班學生雖然是選拔自不同的專業的優秀學生,但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任務減輕了,從培養目的上看,而是更重了。需要相關的教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全員、全程參與到教育過程中。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強化了本科生導師制,邀請行業主管部門的專家和社會上的知名學者共同擔任班主任,選聘各相關專業的資深專家在日常學習中分組帶教。注重做好教室、宿舍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把專業思想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細節中,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能接觸到傳統文化、感受到中醫思想。
2.3 劃分不同階段,提出專業思想教育的側重點
將大學五年統一規劃,按照專業學習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從理論到實踐的規律,根據不同年級將專業思想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在低年級基礎理論學習階段,引導其堅定自身的職業信念;在中年級專業知識學習階段,引導其提高自身對專業的執著追求;在高年級實踐技能鍛煉階段,引導其強化自身在實際工作中的事業心。通過不同階段采用不同層次的切入點,使學生的基礎理論、專業理論、技能學習和專業思想樹立相輔相成。
2.4 優化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的中醫思維
中醫學的知識結構包括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三方面的內容。仲景學術傳承班的教育按照其自身的特點和知識結構體系來設置課程,加強中醫基礎課程、中醫臨床課程、中醫經典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傳統技能課程的學習。與同專業普通本科相比較,仲景班中醫基礎課程模塊學時為504,占總學時比例的13%,普通本科為414,占13%;中醫臨床課程模塊學時為420,占總學時比例的11%,普通本科為368,占11%;中醫經典課程模塊學時為770,占總學時比例的20%,普通本科為342,占10%;傳統文化課程模塊學時為342,占總學時比例的9%,普通本科為162,占5%;傳統技能課程模塊學時為572,占總學時比例的15%,普通本科為326,占10%;同時掌握好中西課程的比例以及西醫課程開設的時機,將必要的西醫學知識和診療技能的學習安排在中醫教育的后半個階段,有效的幫助學生完整地掌握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2.5 創新培養模式,促進管理、考核與教育的有機結合
仲景學術傳承班的日常管理由教學師資力量較強的基礎醫學院主要負責,由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和第三臨床醫學院協助管理,選派學校教學督導團的資深教師擔任該班學生兼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學習、生活指導和管理;教學模式實行學年學分制教學管理體制,不再實行彈性學年和自主選課;教學內容方面:理論課程突出精讀,臨床課程突出案例分析,實訓課程突出實際操作;在學業考核上:增加了誦讀,讀書心得,中藥的認、采、制、用等實訓技能,跟師見習心得、醫案整理和臨床經驗總結等環節的考評。
2.6 注重師資選配,強化教師的示范作用
在現代化教育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中醫人才的培養和教育重點在于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上,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的唯一載體,而應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引路人。我們選聘校內、外基礎理論、臨床水平有一定造詣的中醫師擔任仲景學術傳承班課堂教學和臨床帶教導師;同時,建立名家講座學術平臺,定期邀請省內外知名中醫對仲景學術傳承班學生開展中醫講座,在課堂教學、實習教學、課外講座的過程中,以教師淵博的專業知識、驕人的業務成就、高尚的個人品質、獨特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充分發揮身教重于言教的示范作用,筑牢學生的專業思想。
2.7 增加實踐教學,突出實踐的強化作用
中醫起源于臨床實踐,傳承離不開臨床實踐,中醫思維模式的培養更需要不斷的臨床實踐。只有讓學生盡早走進臨床實踐、盡早體驗到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專業思想教育才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我們把仲景學術傳承班學生的臨床實踐教學分為見習和實習兩個階段,臨床實踐以繼承和熟練掌握中醫傳統理法方藥為主,以師帶徒作為臨床教學重要環節之一。從學生入班即開始實施邊教學邊實踐的模式,施行導師制。將學生2~3人編為一組,由一名導師帶教;2~3個月進行一次輪換;利用周末和課余時間,跟師從事中醫藥臨床學習,協助導師處理部分臨床工作。通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使學生能在實踐中感悟中醫理論、觀察中醫療效,從而對中醫藥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牢固的職業信念,繼承中醫藥學術精華。
參考文獻
[1] 包海燕.關于高等中醫院校教育中現存問題的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