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體育教學中隱性體育課程的概念、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論述,旨在通過對體育隱性課程的探討,運用到體育教學之中,從而有效地指導體育教學工作,繼而為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和體育課程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體育隱性課程 教學實踐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80-02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Deng Liping
(Hunan Institute of Tech nology,Hengyang Hunan,China 421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in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aims to discuss,effectively guide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and then for the college PE Teaching Reform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Application
1 體育隱性課程的相關界定
1.1 隱性課程(hidden curriculum)概念
隱性課程產生于20世紀60、70年代。1966年在《課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
m)》一書中杰克遜(P.W.Jackson)正式提出了“隱性課程”的概念。他的觀點認為,學生所獲得的學術性成果并沒有完全反映出教育的結果,學生還從學校生活的經驗中獲得了態(tài)度、動機和價值觀等等,而且這些非學術的教育結果要比學術結果更有影響力。在教學計劃之外的教育內容給學生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就是隱形課程的實質。
1.2 體育隱性課程概念
體育隱性課程是從隱性課程為研究根基發(fā)展而來的。體育隱性課程的界定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有這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姚蕾從課程的文化屬性角度出發(fā)對體育隱性課程下的定義是目前國內比較認同的觀點:在學校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體化的教育目標,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經過規(guī)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1]。
2 體育隱性課程研究的意義
無處不在的體育隱性課程沒有固定的形式和形態(tài)。體育課中給學生多渠道地提供各種體育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會體育鍛煉的樂趣,這樣不但能彌補體育顯性課程在實現運動技能目標和身體健康目標時所受到的限制,還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因此,它以體育顯性課程為載體進行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體育運動目標的實現,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與集體主義精神,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的生理與心理健康,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愛好、情緒、氣質和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和學生人格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3 體育隱性課程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體育隱性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共同構成了體育課程的完整體系。體育課程教學能使老師和學生從一些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比如,教風學風、行為規(guī)范、教學物質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等等,這些內容正是體育隱性課程范疇內的主要內容,因此,如何才能夠在體育教學中更好地發(fā)揮隱性課程內容的這些教學、教育功能是本文需要闡述的內容。
3.1 教師的個人素質
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衣著儀表、言談舉止等外在形象作為個人素質以潛在的方式傳遞給各位學生,發(fā)揮著體育隱性課程的功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具有牢固的專業(yè)思想,熱愛本職工作。體育教師首先要懂得教育規(guī)律,精通業(yè)務,規(guī)范行為,嚴謹治學,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有堅定的志向和毅力,飽滿的精神。體育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應著裝適度,儀表從容,精神抖擻,體現出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以激勵的語言,熱情飽滿的態(tài)度營造上課氛圍,學生必然會受到教師的感染,情緒高昂,積極練習;反之,學生會對上課失去信心,導致紀律渙散,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
(2)全面的業(yè)務工作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體育教師應全面、正確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在此基礎上有所專長,做到“一專多能”,同時具備教學、教育、組織及其它各方面能力,這樣才能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術,技能時能獲得自己希望知道的知識,同時也影響學生對老師的信賴感,教學效果就越明顯。體育教師還應具有治學嚴謹,刻苦鉆研和勇于改革探索的精神,作風上大公無私,堅毅,頑強的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3)文雅的言談舉止。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談舉止是教師形象的外在表現之一,同時又是教師用以教育學生不可缺少的工具。文雅而富有情趣的談吐,不僅能取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增強教師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而且還有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這與我們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是緊密聯系的,接觸面廣,影響力較大。學生往往就是從這里來認識和評價老師的。體育教師瀟灑的風度,良好的教態(tài),文雅的談吐,特別是強烈的事業(yè)心,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對學生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有的可能給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其次,教師的面部和發(fā)型修飾同樣對學生的影響較大,這種外部形象反映了教師內在氣質。
(4)莊重的態(tài)度。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生學習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教學中除了做規(guī)范和優(yōu)美的師范動作外,在形體上還要做到莊重但不故作姿態(tài),這些都能使學生受到極大的感染,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身教非常重要,主要表現為教師的舉動不可輕浮,以穩(wěn)重、大方、端莊的舉止,給學生以嚴肅、信賴和親切的精神威懾力,引導學生向活動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體育教師哪怕是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一個小小的手勢,都是傳遞與交流情感的信號,也是一種無痕的教育方式。它會給學生以體面的教育,會贏得學生的信賴,也會走進學生美好的情感世界,使教師真正地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學生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
3.2 教風、學風
教風和學風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共同努力,并在長期教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穩(wěn)定的思想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首先是要抓好教風,這對體育教師是一個高標準的要求,我們知道沒有很好的教風,就不可能有較好的學風。體育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不僅直接關系到其工作的質量和效果,而且對學生的體育素質也有一定的影響。創(chuàng)造出一個思想上活躍、作風上民主、政治上信任、生活上關心及和諧協調、同舟共濟的寬松氣氛。體育教師除了在學生面前展現自己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外,還要重視向學生展現自身的人格、責任心、工作態(tài)度、愛心、特長、情趣、個性和教育技巧等。
3.3 課程教學環(huán)境
體育課程教學環(huán)境包括教師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條件、學校傳統和班級風氣等,他們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和教育上課的學生;教師在體育課堂里提供了許多學生樂于接受,更多情況下是不知不覺接受的技能與品德、為學生個性品質形成提供了機會和情景,能促進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遷移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等各個方面去,這樣就能收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學的場地和器材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體育課教學內容和要求,課前合理地規(guī)劃教學場地,充分利用場地,把教學場地設計得美觀大方,保證安全,整潔,具有美感,這樣才有利于激起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于分組進行練習的項目,在安排器材時,應做到避免相互干擾,注意器械的距離,器械的方向應避免光線的直射、反光或逆風等,這些都對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體育課程教學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發(fā)展不可忽視的重要課程,為了謀求體育隱性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的和諧統一,需要創(chuàng)建寬松、自由、真實、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學情境。
總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果明確上述觀點,并做好上述工作,應該會很好地發(fā)揮體育隱性課程內容的作用,使教學情境時時刻刻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和功能。我們知道顯性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課程,這類課程是根據國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教育計劃教學大綱編制的,是正式課程。而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到的非預期性和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guī)范和態(tài)度,是非正式性的,具有潛在性和隱蔽性。二者既有區(qū)別,也有聯系。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重視顯性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要重視隱性課程內容,讓兩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良好目的,積極發(fā)揮學生個性形成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這將有利于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更好地完善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體育文化素養(yǎng),更加有利于大學體育社會適應目標的實現。學校要為體育隱性課程的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以促進學校體育隱性課程的開展,使學校體育工作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姚蕾,公治祥喬.我國體育隱蔽課程體系的理論構建[J].體育學,2006,21(4):23-26.
[2]王勝超.開發(fā)體育教學中的隱性教育功能[J].中國高等教育,2008(8):35.
[3]姚蕾.體育隱蔽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