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分制的實施對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現行學分制背景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改進評價體制,充分發揮教師教學潛能;創新管理機制,深入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規范教研行為,積極倡導德能建設并重等方面入手,強化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以確保學分制的實效。
關鍵詞:學分制 師資隊伍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229-02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政策的調整,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外部擴張開始向內涵發展、質量提升轉變。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學分制作為以學分為計量單位來衡量學生完成學業狀況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已經為國內高校所青睞。由于學分制具有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學習時限的靈活性等特點,因此在實施學分制的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以生為本、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各高校試圖通過學分制的教學管理模式,來增強辦學內涵、提升教育質量。
但是高校學分制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師資隊伍的條件。學分制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其前提就是校方要能開設出豐富的、充分的課程來滿足學生的學習之需,這對師資隊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大計,教師為先。學分制背景下的師資隊伍建設,已經成為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頭等大事。
1 學分制的內涵和特點
學分制是根據高校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規定各門功課的學分和每個學生依據選學專業必須獲得的總學分,以學生取得的總學分作為學生畢業依據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
與學年制相比,學分制具有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和學習時限的靈活性兩個顯著特點。其中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必要而且感興趣的課程和專業,這是學分制的精髓;而學習時限的靈活性即彈性學制,修滿規定學分可提前畢業,也可中途停學一段時間延期畢業。
因此,高校施行學分制,也就是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指導思想,學生的需要就是全校教職工的工作任務,這就必須改變學年制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所以,在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學分制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和必要措施。
2 學分制背景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特別是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所組織的高校教學評估,對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各高校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踐行科學發展觀,營造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來為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辦學層次提供人才支撐和保障,以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可以說,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如,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提高了,師資隊伍結構日趨合理;各校均注重培養和引進相結合,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隨著高校擴招,各校加大了對新進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同時,也加大了對學科團隊和創新團隊建設的力度等。
但是,從學分制教學管理的前提下,目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存在缺失。高校施行學分制,將學習的選擇權交給了學生,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中具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學年制條件下,教師開什么課,學生就必須學什么課;學校安排誰來上課,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但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所學課程和所上課的教師。由于受學年制的影響,有些教師還停留在院系指派我上什么課,我就上什么課上,缺乏主動適應學分制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第二,業務能力和師德建設存在脫節。大學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沒有學問就會誤人子弟,這也是師德問題的根本和基礎。高校過分強調了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科研等因素,雖然也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和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著力點,但往往與學歷、職稱、科研相比缺少量化指標。實際考評過程中,缺乏善待學生核心理念的體現。
第三,教學潛能和個人特長發揮不足。教師的成長需要一定過程,在學年制前提下,有些教師可能一輩子就教那幾門課程,雖然自己想教別的課程,但由于有人已經在教這門課,你不能去搶他人的飯碗,往往導致個人教學潛能和特長發揮不夠充分。學分制條件下,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才學和能力多開設課程,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第四,師資管理與考核機制創新不足。由于高校教師專業具有明顯的學術性,導致不少高校過分看重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地位提升,忽略了教學能力的提高,相當數量高校對教師在教學方面的考核只注重工作量而較少提及工作質量,對各學科完全不同的教學活動,由于不實施人才分類管理,無法用不同的指標進行精確考核,不同學科的評價指標雷同,以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和公平競爭的環境尚未真正形成,對教師完成教學、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有時流于形式,未能促使真才實學的人才脫穎而出。
第五,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顯得滯后。兼職教師是高校專任師資隊伍的補充,不少高校的兼職教師有效供給不足且不穩定,沒有納入相應學科師資隊伍進行統一培養和管理。對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各高校缺乏制訂相應的規劃,以及詳實的標準和管理措施,一般是由二級學院負責,沒有長期預案,往往在缺哪門課程的教師時臨時聘任,有時還不一定是從高校教師中聘任,極易產生責任心不強、教學水平、學術能力、師德師風等方面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現象。
3 學分制背景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對策
3.1 改進評價體制,充分發揮教師教學潛能
在學分制背景下,大量的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年輕教師和老教師,講師和教授在同一起跑線上接受學生的挑選。這要求教學評價內容實現由片面單一轉向全面多元,評價方法由定量的方式轉向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目的由甄別與選拔轉向改進與發展。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和有效實施學生評價、教學督導(或教學視導員)評價、同行評價和管理部門評價等多種渠道的評價方式,并將評價結果分等級建立評價預警機制,及時反饋教師本人,促其改進和提高。同時應建立教師教學、科研能力進步評價體系,只看到教師不足而看不到進步的評價是不利于激勵教師進步的積極性,反之,采用不同階段對比發展指標,可反映教師在不同時期的進步階梯,更能調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由此,教師也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開設出更多居于學術前沿、符合社會需求、開拓學生視野并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這樣既提升了授課教師的業務素質,又讓學生獲益匪淺。
3.2 創新管理機制,深入優化師資隊伍配置
高校實行學分制后,一般都要求教師主動向學生介紹自己所開課程的內容、特色以及該課程的學習要求,以鼓勵、吸引學生選上自己的課程。高校應進一步建立完善師生交流機制,明確教師除了教學和科研任務外,還應每周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與學生圍繞本課程的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本專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心理疏導等方面開展面對面的談心活動,當然也可利用網絡技術,以QQ、飛信、微博等方式為學生釋疑解惑,這個也應該成為教師考核的硬性指標。
高校應該積極推進以聘用制改革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置師資隊伍建設于開放、競爭的環境中,實施人才分類管理,尊重個性發展,善于用人所長,使師資隊伍得到最優的配置。同時,也應注重專任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等的合理優化配置。
3.3 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需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需要高素質的教學、學術骨干教師,同時,也離不開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穩定的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將彌補師資不足,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學習機會。高校對兼職教師隊伍的管理權限一般都是下放至二級學院,但學校應制定嚴格細致的準聘制度和管理措施,各學院可根據規定并依據學科、專業特點,了解、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資源,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同時對兼職教師的教學進行跟蹤管理,要注重對其在聘用后的動態管理,確保教學的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要求。
3.4 規范教研行為,積極倡導德能建設并重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每一個高校教師的職責所在,高校應該對教師的教學、科研行為有所規范,在教學與科研中勿忘師德的養成。
由于學分制背景下,學生可以選擇教師。作為教師該如何正確面對學生的選擇,是放松要求、投機取巧地去迎合一些不求上進學生的興趣,還是面對挑戰進一步去加強自身學科知識的提升和業務能力的培養。
從學校管理層面看,一方面要規范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行為,嚴格要求每一位教師,杜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降低要求以及學術造假現象;另一方面要給教師創造條件,確保教師在保證教學工作量的前提下有時間去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如對教師教學課程種類和工作量要有適當的安排,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各種科研、學術交流,組建相應的學科、專業團隊提升青年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等。
從教師個人角度看,一方面教師自身應不斷拓寬專業知識、積極參與科研,及時吸收新東西,在某一領域有所突破,做到精和深的統一,同時要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德育,要尊重、愛護學生,倡導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反對教學上降低要求迎合學生、學術上急功近利弄虛作假。
在關注教師業務成長的同時,學校應在教學考核、職務聘任、評先選優、選拔培養等工作中可以選擇實施教師職業道德一票否決制。在制度上杜絕教師給學生稀里糊涂評分、講完課就走人、師生交流甚少、學術造假等現象的出現。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的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所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教師所開設的課程、教學時間的安排、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等是否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實行學分制的高校應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改革、創新師資管理體制,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激發教師教學潛能,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和師德水平,以確保學分制教學模式下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伯杰.論學分制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創新[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6):73-75.
[2]何紹芬.學分制下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36-138.
[3]季黃鳳.升格高等院校的學分制改革與師資隊伍建設[J].高教論壇,2005(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