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在半年報的最后期限日,中國平安公布了半年報,至此四大險企的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
從數據上看,今年以來,上市險企實現了逆襲,四大公司凈利潤都實現了正增長,共計458億元,同比增長43.9%。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四大險企利潤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資收益的增加,今年上半年四大公司的投資收益率都超過4%。
太保凈利增幅最高
首發半年報的中國太保表現最為突出,凈利潤翻番,增長幅度達到107%。其中,太保旗下壽險、財險業務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4.62億元、17.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26.9%、11%,一舉扭轉了2012年末同比下滑21.4%、29.4%的頹勢。
去年因投資失利導致凈利潤下滑四成的中國人壽,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大反轉,凈利潤高達163億元,同比增長67.6%。
在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楊明超也介紹說上半年的政策就是追求規模,在銀保領域推出新產品,保證量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保費為2008億元,增長8.7%。
楊明生承認此舉是為了提升員工的信心,唯一不足是新業務價值不高,僅增長0.8%。不足個位數。楊明生表示,下半年將轉向重質,即追求新業務價值。
中國平安上半年凈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24.2%,排名第三。新華保險的表現最差,凈利潤僅有21.8億元,同比增長14.9%,同時也是唯一保費下滑的公司,下滑幅度為8.6%。
投資收益率均提高
今年的資本市場并沒有多大的起色,但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都有了不錯的提高。這也是上半年各公司凈利潤增長的重要原因。
中國太保是四家公司中年化投資收益率最高的,為5%,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投資收益達159億元。
中國人壽投資收益率次之為4.96%,投資收益達494億元;中國平安投資收益率為4.8%,創三年新高,投資收益為280億元;新華保險的投資收益率也差不多為4.3%,投資收益為121億元。
投資收益率提高的主要促進因素在于另類投資渠道的拓展。記者注意到,多數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是在固定收益投資,尤其是債權和股權項目投資上卻有所擴大。
例如中國人壽的權益類資產從9.2%下降到8.02%。楊明生稱,公司在上半年股市相對較好的時候進行了利潤鎖倉,對于下半年股市仍然謹慎,將會加大另類投資的力度。例如,今年上半年投資業內首個基礎設施股權計劃“中石油西一、二線西部管道項目股權投資計劃”,認購金額48億元。目前國壽在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券投資計劃已經投了455億元。在股權基金方面,投資了國壽蘇州城市發展產業基金,合同金額50億元。另外在信托計劃等金融產品的投資也有37億元。
新華保險也加大了債權和股權的投資。在債權投資方面,資產投資占比達50.7%,上升了1.8個百分點,其中主要是對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和信托計劃等金融產品的投資。股權型投資也上升了1.4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的權益類投資資產有所提升,為0.3個百分點,但是另類投資領域增長迅速。在另類投資中,投資性房地產最值得關注。中國太保投資性房地產68.8億元,同比增長8.5%。
國壽滿期給付壓力最高
在上半年的數據里,上市險企還有一個數據引人關注,即滿期給付期的到來。
2001~2002年,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等創新產品熱銷,開啟了分紅險的第一次銷售高峰;隨后,受銀保業務驅動,具有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在2007年~2008年受到熱捧,形成了分紅險第二波銷售高潮。這兩個銷售高峰期熱銷的5年期、10年期分紅險滿期分別集中在2006年~2007年、2011年~2013年,特別是2007年、2008年熱賣的分紅險產品以5年期為主,因此,2008年銷售的5年期分紅險今年將直面給付壓力。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年初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就強調,保險監管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要重點關注壽險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
根據半年報,中國人壽給付壓力最高。數據顯示,上半年個人賠付支出已經達到793.8億元,同比增長75.8%。楊明生在業績發布會上還稱,下半年預計還有300億元的賠付支出,全年共計1000多億元。
和中國人壽高負荷相比,中國平安的滿期給付壓力比較小。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滿期給付87.6億元,同比還出現了下降。另兩家公司并未單獨公布個人業務的賠付支出,但是從整個賠付支出項目上來看,賠付壓力也不是很大。新華保險賠付增長速度高一點,上半年的賠付支出47億元,同比增35.8%。中國太保則僅有7.4%的增長,為54億元。
盡管中國人壽的給付壓力最高,但是楊明生稱并不擔心,他說公司有充足的資本來滿足流動性,從上半年償付能力基本沒有變化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已經充分準備。當然,這也是上半年沖規模的一個原因。
但是也有分析師認為,滿期給付本身并不可怕,客戶資源流失引發退保風險才是滿期給付后的可怕之處,這將對險企資金流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