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西安繁華南門商圈的世紀金花時代廣場,是世紀金花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以“生活新地標”為概念,以時尚·藝術·樂趣三大元素融合為核心,以多元文化生活為起點打造的大型SHOPPING MALL。世紀金花時代廣場旨在搭建藝術與公眾的溝通平臺,定期舉辦藝術類展覽與公共教育活動,打破藝術的畫廊與美術館屬性,讓藝術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并提升以傳統著稱的中國西部核心城市的當代審美。
此次“沉浸之境·系列主題藝術展”由藝術顧問李振華提出命題,策展人由著名年輕新媒體藝術家徐文愷和國際知名新媒體理論批評學者Regine Debatty擔綱,包括藝術家王郁洋與原弓雙個展構成的“沉浸之境”,以及5個獨立項目,于9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世紀金花的王琳副總經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也許收效很慢,不如把場地留給品牌專柜效益來得快,但藝術給客戶帶來的體驗是無可取代的。不論這件事的長遠實施有多么艱難,世紀金花都會堅持下去,為西安這座文化古城注入新的氣息和活力。
李振華和策展人、藝術家一起探討了“如何讓藝術在一個相對的時間中持續發生”主題,這也是李振華在繼新興藝術空間上海K11展覽“真實、美、自由和金錢”之后對此類模式的再一次推進。時代廣場將藝術與休閑購物融為一體的理念,為這一新興模式提供了探討的前提,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作為傳統古城的西安對于前衛藝術的無限期待。世紀金花以其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對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心,成為中國西部的新一代商場與藝術空間的開拓者。
談到自己的經歷、以往的展覽以及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李振華說最吸引自己的始終還是藝術家和作品對個體的細微關注。因為上海k11的成功策展,世紀金花特地找來李振華做這次展覽的學術顧問。講到藝術與商業的碰撞,李振華有著極大的包容性。他認為商業對藝術家的生存和發展是件好事,始終保持自我做純粹藝術也是很寶貴的,每個人都不同,哪一種生存方式都無可厚非。這次展覽的“閱讀空間”部分展出的策展類書籍中也有李振華的作品《文本》,書中著重談了作者在以往策展項目中的感受,以及對新媒體藝術的探討,可以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學術參考。
作為本項目的第一個展覽,“沉浸之境”由王郁洋的系列作品和原弓的系列作品組成,完成對空間的轉境,讓空間從一個公共的消費場所轉化為一個交融的環境。這正好應和了妹島和世在2010年威尼斯雙年展提出的“人們相遇于建筑(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主題。原弓將于11月帶來他在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作品《空香》。該作品消隱了形態和視覺,通過充滿空間的水霧完全改變人和空間內部的關系,作品小到不可見,大到充滿整個空間。
此外,其他5個獨立單元展覽也于9月26日拉開帷幕,與整個主題呼應。包括王振飛與王鹿鳴的“算法建筑”展,李力策劃的青年藝術家計劃“潮”,“青年視覺:一本雜志的藝術”,何見平的“文人設計”,以及策展人董冰峰的“一個閱讀的空間:中外最新藝術理論書籍的十九種呈現”。
五個獨立項目介紹:
算法建筑:王振飛+王鹿鳴
算法建筑,這個新興的建筑概念伴隨著王振飛和王鹿鳴從荷蘭歸國開始。2008年王振飛和王鹿鳴與徐文愷合作項目,在上海世紀大道,一個算法的建筑和一個與谷歌地圖交互的虛擬互動空間。自2007年以來王振飛和王鹿鳴一直在不懈的努力推介算法建筑概念,并在中國各地完成其建筑項目。他們作為建筑師和藝術家,參與這個項目,一方面是針對建筑和空間的話題,一方面是針對建筑來源觀念與觀看的關系。
潮:青年藝術家計劃
“潮”是一個群體項目,旨在發現空間和藝術的關系。藝術如何填補空間,或是如何提供一種空間中改造空間的作用,以及藝術如何在與其他藝術家提供的藝術品上發生作用?“潮”是一個動態的形容這一過程的動作詞,也是對循環自然的體會。
策劃:李力
藝術家:陳天灼、高銘研、張樂華、雙飛藝術中心、廖斐、畢蓉蓉
青年視覺:一本雜志的藝術
青年視覺,一本關注青年文化的雜志,為這個項目邀請藝術家創作一個關于青年文化和視覺變遷的作品,并展示和陳列11年來青年視覺的每個精彩瞬間。
何見平:文人設計
何見平,旅德設計師,頻繁在各種設計大賽獲獎,凸顯其文人精神的設計,不斷前行的姿態。何見平還受聘于多所大學機構,將于2014年擔任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和第十九屆芬蘭拉赫蒂海報雙年展評委。
一個閱讀的空間:中外最新藝術理論書籍的十九種呈現
“一個閱讀的空間”來自策展人董冰峰,全20種書涉及到從《什么是當代藝術》到《未來就是現在》,從《文本》到《策展簡史》,分門別類地將當代藝術的全球語境,以及自然發生的中國策展現實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