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網絡黨建是網絡時代視域下黨建工作領域、手段、方式上的創新,是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給黨建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做好網絡黨建是高校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重要保證,是使高校黨建工作邁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平臺。解放思想、事實求是,探索高校網絡黨建的規律,增強高校黨建工作時效性,是推進高校黨建工作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網絡;黨建;時效性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1]。黨建網絡化,是網絡時代視域下黨建工作領域、手段、方式上的創新,是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給黨建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作為知識創新、人才培育、智力支撐的高校,必須順應時代需求,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把網絡黨建打造成為創建、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載體。
一、以高度的政治視野重視高校網絡黨建工作
1.做好網絡黨建是高校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重要保證
高校黨建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成長經歷著網絡的日新月異發展。在這樣一個開放、交互、蝶變的網絡社會里,他們時刻感受著外來文化和各種思潮的影響,思想上的束縛與解放、價值取向上的單一與多元、行為舉止的自我與包容,在享受著豐富網絡資源的同時,他們同時也在經受著各種價值觀念的洗禮。若想占領并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高校就必須重視網絡黨建工作,開辟形式多樣、方式靈活、富有生機的網絡工作新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
2.做好網絡黨建是使高校黨建工作邁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平臺
每個時代都有其各自的特點與特征,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獲取信息的方式,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傳統的諸如紙媒介的黨建方式和手段已有不適應之處,必須進行改進和創新。高校網絡黨建的目標是將網絡技術應用于黨建工作,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樣也是一種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創新。
3.做好網絡黨建是確保高校黨建保持先進性和與時俱進的重要途徑
江澤民指出:“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斗中去考察,歸根到底是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2]時代的發展客觀上要求高校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與時偕行。面對網絡上的各種思潮,不是閉關自守,而是迎難而上,勇于開辟網絡戰場、占領網絡陣地、打贏網絡戰爭。
二、解放思想、事實求是,探索高校網絡黨建的規律
1.豐富內容與形式,增強網絡黨建吸引力
高校網絡黨建的發展除了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論成果外,還要緊隨時代潮流,把握熱點焦點,注重信息的及時更新。另外,網絡的吸引力不僅在于信息的獲取,還要能夠提供服務。因此,適當增加符合本校師生需求的欄目,如針對學生入黨需求的網絡入黨申請、思想匯報、民主生活、民主評議等,做到既有理論高度和深度,又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服務學生的能力,才能增強網絡黨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駕馭虛擬和現實,增強網絡黨建凝聚力
網絡上虛擬黨建的形成和發展并不排斥現實中的實體黨建的存在和發展,沒有現實黨建的存在,就沒有網絡黨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高校網絡黨建要努力探索網絡黨建與現實黨建相結合的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網絡黨建和現實黨建的各自優越性,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增強黨建凝聚力。
3.探索內外互動,增強網絡黨建的影響力
因為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在網絡黨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黨內活動和黨外活動相交織的狀況。在推動黨內活動向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活動向黨內滲透提供了契機。因此,要保證網絡黨建健康發展,就必須探索網絡黨內互動和黨外互動的規律。
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開辟高校網絡黨建工作時效性
1.統籌規劃,科學發展
伴隨網絡的發展,很多院校都已經或正在開展網絡黨建方面的工作,并且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網絡黨建畢竟是一個新事物,無論是對其認識的深化還是在實踐中的推進,都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和積累的過程。因此,各高校在開展網絡黨建工作時,應該本著立足實際、服務為本、注重時效的要求推進本校網絡黨建工作,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抄照搬。
2.健全機制,規范管理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無法保證工作的順利發展。高校網絡黨建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確保網絡黨建有效利用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健全網絡黨建工作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強化管理責任。要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審查制度、保密制度等,使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3.培養人才,建設隊伍
高校網絡黨建的發展離不開一支既懂黨建工作又懂網絡技術的新型黨建工作隊伍,這支隊伍應當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熟悉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掌握網絡技術。在網絡發展日益加快的今天,這樣的隊伍更應該主動學習,既要樹立大局意識,又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善于捕捉重點和熱點、能夠解難解困的網絡黨建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公報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9-18/1874806.shtml
[2]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538頁
作者簡介:董海浪(1980- ),女,遼寧沈陽人,博士,副教授,沈陽工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