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干群關系是最廣泛、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正確處理干群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與前提。當前,我國干群關系的主流和總的發展趨勢是和諧的,但也存在矛盾、沖突的一面。因此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和諧的干群關系成為我們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從我國干群關系的現狀入手,分析影響干群關系和諧的原因,并深入探討構建和諧干群關系的對策。
關鍵詞:構建;干群關系;和諧;現狀;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政治經濟等獲得了快速發展,干群關系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干群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基礎,當前,我國干群關系的主流和總的發展趨勢是和諧的,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干群關系也存在矛盾、沖突的一面,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和諧的干群關系成為我們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從我國干群關系的現狀入手,分析影響干群關系和諧的原因,并深入探討構建和諧干群關系的對策。
一、我國干群關系的現狀
1.和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干群關系逐漸走向和諧。改革開放后,每一代領導人都重視干群關系,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與群眾打成一片,如果脫離了群眾,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會失敗。三個代表思想密切了干群關系,指明了干部今后工作的方向。當前黨的領導人提出了中國夢,反復強調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入手,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為和諧干群關系的發展提供了依據。干群關系出現了和諧共存的局面,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是構成和諧干群關系的基礎。同時黨結合實際,實行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確保了和諧干群關系的實現,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民為本,關注民生,把人民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利益,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2.沖突
我國干群關系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沖突的一面,主要表現在個別地方由于干群關系處理不當引發了群體性事件,造成局部社會動亂,影響了干群關系;一些領導干部存在官僚作風,只看重自己職位高低,不關心群眾疾苦,搞形式主義多;基層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作風差,對人民群眾態度蠻橫,加劇了干群矛盾;少數干部有嚴重的腐敗問題,損害了國家、集體的利益,以致百姓痛恨。
二、影響干群關系和諧的原因
1.官僚主義的影響
官僚主義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長期的封建專制缺少民主與監督,滋生了官僚主義,為腐敗提供了土壤。官僚主義是指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領導作風,比如不了解實際、不關心民眾疾苦、遇事不負責任、獨斷專行等。官僚主義影響干群關系,極大的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雖然當前干群關系有了新變化,但由于官僚主義產生的歷史悠久,不可避免的影響著當代干部思想,影響了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事實證明,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就會損害干群關系,甚至失去民心。
2.資本主義的侵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已成為社會的主導,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影響還很大,還侵蝕著干部隊伍。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中利己主義是典型代表,不講奉獻,不為人民服務,這使得一些干部的思想覺悟發生了偏離。當前,一些干部背離了黨性,忘記了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趁自己手中有權,為親朋好友謀取私利;有的干部為了提升自己,大行賄賂之風。當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他們會本能的保護個人利益。
3.市場經濟的作用
利益關系是干群關系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它制約著其他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的非阿戰,利益關系在干群關系中顯得更為突出,干部、群眾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在經濟體制轉換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協調,再加上法制的欠缺,使工作中出現薄弱環節,致使一些干部把權力當資本,實行有償服務,從而影響了干群關系的和諧發展。
4.人事制度不完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正逐步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我國干部人事制度還存在委任制,一旦任命,只要不犯錯誤就終身享受干部待遇;其次干部選拔由少數領導決策,有著很強的主觀性;再次干部考核實行定性標準,缺乏量化標準;最后干部管理缺乏相應的法規,如考核、工資福利、退休等缺乏具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會直接影響到干群關系的好壞,當前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不良風氣如不看水平看背景、不看政績看資歷等現象,嚴重影響著干群關系。
三、構建和諧干群關系的對策
1.暢通干群溝通渠道
暢通渠道是有效溝通的基礎,當前,干群溝通不暢是一個突出問題。首先構建群眾廣泛參與的渠道。一方面可以建立表達民意的團體,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廣泛的吸納群眾意見,整理后反映給相關部門;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現代媒體如微信、郵箱等,征詢提問。其次建立干群面對面溝通制度。領導干部通過深入基層,接待群眾來訪等方式,暢通信息渠道,解答群眾疑問,解決實際問題,隨時化解矛盾,從而和諧干群關系。
2.完善約束監督機制
權力必須接受監督,領導干部要正確履行職責,行使權力,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首先約束干部行為,建立完善的群眾監督機制,形成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的干部監督工作機制。其次創新干部選拔方式,考核干部時納入群眾對干部的評價內容。再次建立預防為主,打擊為輔的機制。最后建立監督者保障機制,維護監督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從而使群眾敢于監督,真正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
3.提高干部自我修養
首先敢不要提高自我修養,解決思想問題。自我修養就是不斷的修正自我錯誤,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如果黨員干部自我修養不高,很難做到廉潔自律。因此黨員干部一定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消除不健康的思想,保持思想的純潔性,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考驗。其次干部要不斷提高理論修養,不斷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學習中增強抵御不良風氣的能力。再次干部要加強紀律修養和道德修養。
4.建立完善法律法規
只有成熟的法律制度,才能塑造出更好的干部。當前,法治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這對構建和諧的干群關系有著重要意義。首先健全法律制度,以憲法為基礎,建立切實可行的社會法律體系;針對長期存在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加強監督法律制度建設,確保監督機制發揮作用。其次樹立法律意識,改革領導體制,明確領導干部職責。
作者簡介:肖晗(1958.9-),男,河南鹿邑人,周口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