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旅行地
爪哇島:雜亂與純凈的混搭
踏上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密度最高的島嶼,心潮立刻澎湃起來。這么多又高又大的椰子樹,那么層層疊疊、碧綠的梯田,還有在云中高聳的巍峨的火山和那整日巨浪滔天的大海!完全符合我們對海濱度假的期待。不過,從辦理酒店入住索要小費的那一刻起我們慢慢發現,爪哇島似乎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日惹:火爆地過完馬路,見到白墻碧水的純凈
清晨早起是旅游印尼的最好方式,趕在人群和熱浪侵襲這座城市之前,來到日惹的薩利水宮。先要說說這一路走來的驚險。電驢是印尼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一輛小小的電驢可以拉家帶口達到與汽車同等的載客量,它們成群結隊地呼嘯而過,飛馳在汽車和行人之間。比起印尼同胞們生死置之度外的胸襟和靈活沖刺的智慧,我們在國內攢下的那點闖紅燈的經驗實在是太不專業了,多虧了熱心腸的本地人,當街攔下各路車輛讓我們安全通過,當然小費是要給一點的(后來琢磨,他們是不是職業干這個的)。對旅游攻略上所謂“印尼是右舵左行的國家”的說法深表不解:也許根本就是亂行,也許是尚未找到章法。
來到薩利水宮,世界立刻安靜下來。這片由宮殿、水池、水渠巧妙結合的王室沐浴之地,是蘇丹國王的“快樂之園”。傳說蘇丹國王可以站在自己房間的窗戶旁,看下面的女孩們戲水玩耍,看見中意的,就投一枝茉莉花下去,這個女孩就到小池子里和蘇丹國王單獨戲水。如今的水宮雖然空空蕩蕩,但那白墻碧水、紗幔飄飄的情趣還是在那兒的。
西努沙登加拉省:
原始與現代的混搭
這是一片充滿原始野味的島嶼。山間保留了大片原生態村莊,其中只有少數幾個對游客開放。村民們向游客展示印尼的傳統工藝,陶瓷、織布、蠟染,并有少量出售。我們在這片島上的幾天幾乎一直在下雨,讓人驚奇的是,只要一下大雨,村里的孩子們都會歡天喜地地跑出來,脫個精光,在瘋跑中讓黑乎乎的小身體接受天水的洗禮。他們熱愛這樣原始的表達,熱愛這塊土地的原始模樣。盡管在同一片土地上,很多人都已進化為都市的文明人。
隆布的海:清澈寧靜得讓人不忍離開
隆布是西努沙登加拉省的最大島,這里有著非常舒適的英語環境和各國快餐。根據當地人的指點,我們下了船就扎到圣濟濟(Senggigi)一帶,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美酒,每家餐廳都獨有情調,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享受著屬于印尼特色的國際化服務。這里的服務生說標準的英文,不索取小費,努力表現出一個現代都市人講文明、懂禮貌的基本素質。
不過出了圣濟濟那一帶,隆布的野性就再也不能抑制了。去海邊的一路上,只要我們一停車,就有無數椰子和紗籠的推銷者把我們里三圈外三圈地團團圍住,動用各種心理戰術。尤其在下雨天,我們穿成熱帶模樣,卻承受著深秋的溫度,出于對自己和推銷者的同情,加之已經把價格從30萬盧比還到了10萬盧比,行李箱里不一會兒就多出幾條花花綠綠的大布。
隆布的海若沒有這些推銷者的串場,便只剩大自然。清澈的海水沒有遭受一點外來的玷污,在清冷的風中飄蕩出鮮艷的紅珊瑚。黃沙堆成的山丘使海的模樣多了幾分孤傲。凌亂而富有想象力的枯樹橫倒在廢棄的船旁,隨意搭放的小橋似乎并不歡迎人們通過它走向對岸。這不是屬于旅游者的海灘。它不熱鬧、不方便,甚至對某些口味的人來說也不美,但在這里,你會待著不想離開。
巴厘島:虔誠與享樂的混搭
從隆布坐4個小時的船到達對岸的巴厘島,迎面吹來一股全然不同的海風,夾雜著燒烤與啤酒的味道。一個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展現在眼前。這里除了盤著頭巾、裹著紗籠的本地男人和頭上頂著各種祭祀品的巴厘女人以外,到處是操著各種英語的游客。無論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國際化的服務。在這里,潛水、沖浪、Spa、購物……各種快樂信手拈來。當然,畢竟還是印度教的地盤,處處也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圣母廟:有一種虔誠直通云霄
穿過梯田,越過火山,走過無數的盤山路,終于夕陽西下之前趕到傳說中的神廟。入口處設在離神廟幾百米之遙,似乎為了增加神秘感而特意躲藏起來。不需要買門票,但要給神捐款,不給出至少20美元,“神”是不會讓你參觀的,而且必須要一名當地人陪同。好在在隆布買的那堆大花布派上用場了。只有圍上大花布,才有資格靠近萬眾矚目的圣母廟。
跟在當地人身后,新上身的紗籠讓人步履緊繃,圣母廟越來越完整地出現在眼前。火山在它的身后,像一個厚實的胸膛,高大結實,白云和火山煙裊裊飄蕩。不得不佩服建造者的巧奪天工,感慨神的偉大力量。
圣母廟供奉著創造之神梵天、保護之神毗濕奴、毀滅之神濕婆三大主神,隨著臺階層層向上,每一層都設有陰陽門,用以阻擋惡魔進入。在陰陽門后面是層層疊疊的石雕建筑,將寺廟分成60個殿。最上層看廟人日夜守衛,看廟人也像半個神一樣,頗受人敬重。
印尼的廟都建得很高,帶寶寶出行一定要穿好走路的鞋子。另外,無論是佛教、穆斯林還是印度教的廟宇,都不能穿短褲或短裙進入,也不能露肩膀。話說回來,在女性包裹得很嚴的穆斯林國家,辣媽們還是穿得保守一點比較好,否則會受到路人太多注目。
我們的美食單
咖喱
到了印尼,各種咖喱是每日主食。各種肉類咖喱醇香渾厚,而蔬菜咖喱則分外清爽。加之放了很多椰醬,故而椰香濃郁,辛辣中透著迷人的奶味兒。
沙嗲串烤
串烤常用豬、羊、牛、雞或海龜肉。肉泥加香料調味穿在檸檬草(sereh)細嫩的莖部,再用椰殼當燃料(找不到時可涂椰糖漿)烤制,自然清新風味獨特。
烤乳豬
一定要在巴厘島上品嘗這份美食,因為巴厘島上的烤乳豬是由野生山豬馴養而來的,味道十分鮮美。只見纏著頭巾的巴厘島男人利索地放血去毛、取出內臟,里里外外遍涂鹽巴,腹中充填香料,外表刷上姜黃的濃汁,小野豬便被架在炭火上開始烘烤。雖然要等一個上午,但澄黃油亮的烤乳豬絕對值得如此等待。最傳統的吃法是配燉面包果和白米飯。
蒸什錦
這道餐食是在慶典活動上使用的,傳統上只能由村中最年長和最資深的男性負責制作。材料繁多,能識別出來的只是豬肉(也可用雞、鴨、羊、海龜肉代替)、洋蔥、長菜豆、豆芽、大蒜、青紅辣椒、椰子汁、椰子肉、黑胡椒、萊姆汁等等,某些地區還多了動物內臟或炸豬皮。吃起來滿口香辣,不錯。
蒸肉丸
任何家禽家畜的肉類和水產都可剁碎后混合洋蔥、大蒜、椰奶、姜、辣椒、黑胡椒等調味,再用芭蕉葉包裹蒸熟。如果有剩余的豬肉,一般常將它搗得極細再加入鹽巴和高料,灌制成香腸油炸保存。
海鮮
因為宗教忌諱,很多肉類在印尼沒法做成美味,反倒是繁榮了海鮮市場。在海濱或是人工養殖區里,將剛撈上來的大蝦簡單煮一煮或是炭烤一下,連鹽都不用放,就那么鮮嫩美味!
我們的伴手禮
巴迪布:大街小巷看見印尼人穿著花花綠綠的長衫,這就是四處可見的巴迪布,一種印尼特色的蠟染印花布,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圖案,花卉、蝴蝶、螺旋或幾何圖案等。
巴厘木雕:巴厘島上有6千多家從事木雕的家庭作坊,在那些木雕工藝師的手里,一塊塊枯木立刻變成栩栩如生的工藝品。沿街的店鋪、叫賣的小攤上各種檔次的木雕都有銷售,不嫌重的話著實是不錯的紀念品呢。
燕窩:也許你想不到,世界上80%的燕窩都產自印尼,自然在印尼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燕窩了。不過也不能買太多,印尼海關規定5千克以上必須申報。
貓糞咖啡:又稱“香貓咖啡”。果子貍吃了咖啡豆以后不能消化,積攢在糞便里,經過晾曬、除臭、加工后卻有一股特別的香味,再磨制成咖啡,香濃特別。別覺得名字不好聽,這可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