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商務部角度看,在“十二五”期間,
酒類流通模式創新方向是“減少環節,優化鏈條”,著眼點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鼓勵酒類流通企業和生產廠商加強合作,達到廠商和諧共贏、消費者得安全實惠。
我簡要介紹商務部在“十二五”期間創新酒類流通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長期以來,酒類流通體系一直處于不斷的變革當中。今天在座的記者朋友多是80后、90后,可能對計劃經濟沒有直接感受。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國家對酒類流通是由“酒票”管理發展到國有計劃分區域經營;改革開放后,酒類經營市場化,民營流通企業崛起,建立了全國總代理、品牌營銷等模式;近年來,酒類連鎖經營、電子商務模式異軍突起。應該說,酒類流通環節不斷減少,規模不斷擴大。
總體上看,酒類流通的現狀是“鏈條雜、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
近期,我們組織對全國酒類流通模式創新進行了市場調研。
從調研結果來看,酒類流通創新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技術創新類,比如一些品牌酒類企業運用無線射頻識別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酒類追溯方面有很大進展,消費者能夠更加放心、更加安全的購酒;第二類是電子商務類,比如說“酒仙網”、“也買酒”等酒類電子商務網站,有效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流通環節;第三類是文化營銷類,比如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通過展會形式打文化牌,通過挖掘酒文化創新酒類流通方式;第四類是連鎖經營類,目前一些企業在連鎖經營上做得很好,實現扁平化管理,不僅局限于區域,也布局全國,有的甚至把渠道擴展到國外。
從商務部角度看,在“十二五”期間,酒類流通模式創新方向是“減少環節,優化鏈條”,著眼點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鼓勵酒類流通企業和生產廠商加強合作,達到廠商和諧共贏、消費者得安全實惠。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構建酒類流通行業誠信服務體系。針對目前酒品假冒偽劣現象屢禁不止、酒水價格虛高等現象,我們在《商務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酒類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酒類流通企業要“真品售酒、實價售酒”;二是培育新型酒類流通主體。鼓勵酒類流通企業通過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強,同時發展中小企業作為有效補充;三是提倡科學飲酒、健康飲酒的新消費理念。酒是特殊食品,有可能成為特殊嗜好品,甚至還是一種可致精神迷幻的飲品,所以世界各國都對酒類實行嚴格管控。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全社會對酒品有正確的認識,積極倡導健康飲酒、科學飲酒的理念。
剛剛也有記者朋友問到今年的酒行業發展情況,我這里拿了一份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可以和各位朋友分享。上半年,我國釀酒行業完成總產量3697.08萬千升,產量同比增長6.32%,其中飲料酒產量3236.48萬千升,同比增長6.01%,發酵酒精產量是460.64萬千升,同比增長8.58%,釀酒行業完成銷售收入4042.42億元,同比增長9.51%,實現利潤509.03億元,同比增長2.23%,增長額和幅度與去年、前年相比有所減少。具體到白酒的情況,今年以來,白酒累計產量增速呈現逐月回升態勢,但是與2012年相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出現銷售額增速有所減緩現象,我個人認為,主要和酒品價格理性回歸相關。我們一直倡導要真品售酒、實價售酒,但在市場中有的酒品確實價格虛高,有的進口酒一瓶賣幾萬,個別國產酒價格也不低,今年以來酒類價格理性回歸,所以可能在酒類企業年報、半年報中表現出銷售額同比增幅降低。我個人認為,要讓百姓喝上放心、安全、合適價位的酒,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三屆貴州酒博會9月舉行
2013年8月14日,第三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北京新聞發布會在商務部新聞發布廳順利舉行。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巡視員張蜀東,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酒類流通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路政閩,貴州博覽局局長、省商務廳副廳長陳澤明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戎衛東主持發布會。
經國務院批準,由商務部和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等單位承辦的第三屆酒博會將于9月9-12日在貴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據貴州博覽局局長、省商務廳副廳長陳澤明介紹,本屆酒博會共設有3000個標準展位,面積達8萬平方米。目前,已經有800多家境外參展商和1000多家國內參展商報名參展。本屆酒博會圍繞“展示全球佳釀,促進合作交流”的主題,主要活動有酒類展示、酒類貿易、投資洽談、酒業發展峰會、煮酒論“見”、社會名流名酒品鑒、中外知名酒企宣傳推介活動、葡萄酒系列文化活動等。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路政閩就商務部“十二五”期間將如何進一步改善和創新酒類流通體系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共有來自中央、地方、大眾及行業的50多家媒體參加了本次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