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的課程表上,有一門選修課每年選修的學生特別多,這就是高松華副教授主講的《樂譜制作研究與實踐速成》。這門課程系統(tǒng)介紹了當前世界最先進的音樂打譜軟件Finale的使用,所用的教材《最新電腦打譜速成》中文版,即是高老師親自翻譯的。這本對于國內專業(yè)、業(yè)余音樂工作者實用性很強的優(yōu)秀教材,是高松華的專利,也是他作曲之外的成就。
高松華,1955年生于哈爾濱,熱情率直,雖年過五十,但他充滿了青春活力。 他15歲考入黑龍江省樣板戲團擔任小提琴演奏員,之后擔任過省歌舞劇院管弦樂隊演奏員,后來考入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被分到中央廣播電臺音樂采錄組,1987年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院獲得音樂修士學位,回國后在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后在國際作曲比賽中獲得榮譽……除了音樂給予他的魅力,作為將美國最先進的音樂打譜軟件Finale編譯成中文介紹給同行的中國第一人,高松華因此在音樂圈外也小有名氣。
音樂如人,有著熱情的旋律
當年,作為沈陽音樂學院恢復高考后作曲系的第二批學生,高松華大學期間就多次獲得?。ú浚┘壍淖髑荣惇勴?。1985年,他以專業(yè)第一名的全優(yōu)成績畢業(yè),順利分配到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采錄組工作。因為是組里第一位作曲專業(yè)大學生,高松華很快被任命為采錄組組長。三年任職期間,正是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界迎來歷史性春天的大好時機,高松華帶領全組,積極組織錄制了一批現(xiàn)代音樂作品,包括譚盾、陳怡、葉小綱、郭文景、朱踐耳、金湘、唐建平等人的音樂會實況和優(yōu)秀曲目的錄制。他還及時申請獲得批準錄制了不少有價值的民族民間音樂、戲曲音樂和大量管弦樂、民族器樂曲。高老師還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特長,更換了中央臺沿用了幾十年的各欄節(jié)目的片頭、結束音樂;組織參與了中央臺全國第一屆輕音樂的作曲比賽并擔任評委。幾年間,高松華在國內報刊、電臺發(fā)表和播放了創(chuàng)作歌曲數(shù)十首,為多部廣播劇和電視片配音樂。其中,兩首歌曲被北京臺“每周一歌”播出。
留學日本期間,高松華的專業(yè)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得到不斷提高。1992年,他的“為獨唱、四部混聲合唱和管弦樂隊而創(chuàng)作的《交響詩——札幌》”獲得札幌國際作曲比賽(當時國際作曲比賽最高的獎金額)的第二名。1996年,他應日本市川交響樂團建團45周年紀念音樂會委約而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又在當?shù)爻晒κ籽?。其中,《交響詩——札幌》以一個華人音樂家的視角,將北國冰城札幌皚皚雪景與多姿多彩的民間風俗再現(xiàn)于音樂中。作品以日本民間小調為素材,運用豐富的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手段,發(fā)展為一首情趣盎然、音響豐沛的交響樂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高松華在日本五年苦讀的學習收獲與大學期間扎實的音樂功底。
回國后的十余年,高老師擔任“現(xiàn)代作曲技法課”教學,不斷將國外新觀念、新技術帶入自己的課堂,使學生接觸和學習到來自世界最前沿的創(chuàng)作信息與技術。教學之余,他創(chuàng)作了大型管弦樂曲、室內樂曲、民族器樂曲、聲樂曲等約百余首作品,為中日兩國音樂界之間的學習、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的成就因此被收錄在多部中外音樂與文化名人辭典中。
高老師情感豐富,音樂的旋律好,多部聲樂作品獲得好評。1999年,他的作品為獨唱、童聲合唱、混聲合唱和管弦樂隊而創(chuàng)作的交響合唱組曲《神州暢想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建國50周年全國性歌曲征集活動”中榮獲二等獎。同年,《神州暢想曲》又在中國交響樂團首次公開向海內外作曲家征集作品活動中入選,由指揮家陳佐湟指揮中國交響樂團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上公演。這部交響合唱組曲由家園、盛象、夢斷、傾聽、追尋五個段落構成,各唱段以各地區(qū)各時期人民群眾耳熟能詳?shù)囊魳纷髌返木A而發(fā)展再創(chuàng)作,音樂形象樸素鮮明。整個作品熱情謳歌了祖國的無限美好,贊揚了炎黃子孫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頑強的抗爭精神和華夏兒女盼望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心情,寄托了作曲家對祖國一往情深的豐沛感情。
2005年,由中國音協(xié)為維也納·中國春節(jié)音樂會征集音樂作品,高松華的二胡協(xié)奏曲《故鄉(xiāng)之戀》獲優(yōu)秀作品提名獎。第二年,《故鄉(xiāng)之戀》應邀在韓國首都舉行的東亞和平音樂會中公演,中國民族樂器二胡的豐富音色,在首演中喜獲成功,主辦方盛情邀請高老師2007年攜新作再度赴韓。
做事如人,走在時代前面
教學與作曲之余,高老師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撲在了編譯Finale——目前世界上最便捷、功能最強大的音樂打譜軟件的教材與軟件的漢化工作上。
抄譜、翻譜,曾經是每個從事音樂表演尤其作曲專業(yè)的音樂工作者一項最普通也最費心費力的工作,一個“體力勞動”的苦活兒。進入信息時代,電腦打譜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使這樣一項苦活兒,變得輕松簡單,甚至成為一種享受。創(chuàng)作一部音樂作品,作曲家只要在電子合成器的琴鍵上彈奏出內心的音樂,指尖下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樂句,瞬間即可直接變成電腦屏幕上整齊無誤的樂譜。
而這一切,歸功于作曲打譜軟件的發(fā)明。Finale因其功能強大、自由靈活度高、繪制樂譜最為美觀等因素,被譽為最好的電腦打譜軟件,成為世界樂譜出版界的標準。
八十年代赴日留學時,高老師就學習了如何用電腦創(chuàng)作樂譜。五年苦讀,他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日本作曲專業(yè)的最高學歷——音樂修士學位。1993年,高松華放棄了優(yōu)越的音樂工作環(huán)境、豐厚收入和永久居住權等各種優(yōu)厚待遇而毅然回國。他帶回國的,是可以裝滿一卡車的音響資料、一套用20萬日元買回的作曲打譜軟件和滿腦子信息時代來自日本的新觀念新技術。當時,在北京音樂圈內,高松華創(chuàng)作室的設備和樂譜音響是最先進的。
以后幾乎每年寒暑假,高松華都要借赴日作曲打工的機會,收集現(xiàn)代化創(chuàng)作技術手段的信息。2000年赴日時,高松華發(fā)現(xiàn)在日本音樂院校和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中,作曲打譜軟件已經普及。他因此一夜沒睡,興奮之余決定一定要將這個“好東西”推薦給國內同行。
回國后的日子是忙碌的,教學、創(chuàng)作,一直難閑。
利用工作之余,他一字一句地將日文版的“菲拿里”教材翻譯、編寫成中文,經過努力,首部向中國音樂家介紹這一作曲打譜軟件的教科書終于完成初稿。2003年3月,北京新時代出版社將帶著墨香的《最新電腦打譜速成》送到高老師面前,興奮與欣慰,一起涌上他的心頭。接著,國內音樂同行對他寄予了更多期望,高松華因此責無旁貸,擔起在國內推廣普及Finale的責任。非典時期,他又編寫了第二冊教科書,同年9月出版;很快,他制作的“Finale 2002”和“Finale 2003”中文漢化軟件傳遍全國各地。之后,美國制作公司每年因技術更新出版一冊新版教材時,高老師也每年跟進,一次次修改、編譯中文版教科書。2007年,他又完成了新一版的Finale教材編譯工作,出版問世后頗得好評。
《最新電腦打譜速成》的出版是國內使用“菲拿里”軟件的音樂家的福音,問世后陸續(xù)被眾多音樂院校、師范院校作為打譜教材,高老師因此收到很多來自國內甚至海外華人發(fā)來的電子郵件、書信、電話,贊揚和感謝他為中國乃至華人音樂界做出的貢獻。一位從事小提琴教學的讀者在信中寫道:“我十分高興購買到您的大作《最新電腦打譜速成》。翻開書,知識變得簡單易學,它給我的工作帶來方便,我太需要它了。因此,從不愛夸獎別人的我,還是控制不住地給您寫這封信,表示我對您的感激之情。我想,人們在方便地使用Finale軟件時,不會忘記一個名字,那就是高松華老師?!?/p>
近幾年,高老師在學院開的選修課每年都招三個班,每班60名學生,教學成果顯著。此外,他在作曲創(chuàng)作上也不斷有新作問世。2007年,受韓國皇家交響樂團委約,他創(chuàng)作的協(xié)奏曲《母親》在韓國亞洲音樂節(jié)首演。2009年,他受邀為韓國的國樂和笙創(chuàng)作的協(xié)奏曲《豐收年》在韓國著名的世宗文化會館演奏。兩部作品都將被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12年,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辦的“北京精神”歌曲征集中,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榜上有名。同年5月,高老師的交響樂新作《百年廣場隨筆》又在中國音樂學院交響音樂周首演,作品以隨筆體裁通過對天安門廣場承載百年中國歷史滄桑與變遷的回顧與感懷, 表達了作者對天安門、對北京、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2013年,學院舉辦的“中國之聲”作曲比賽中,他的小提琴獨奏《遠方的記憶》獲得作曲家組二等獎。這部作品是2012年高老師為作曲系教師室內樂新作品音樂會而創(chuàng)作的無伴奏小提琴獨奏作品,音樂素材來自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作品用小提琴化的語言和演奏技巧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這大概就是高老師,音樂激情洋溢,打譜準確迅捷,講課通俗易懂,為人永遠有著一股快意與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