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提供一些大演奏家的練習方法。這些練習方法,都是演奏家們接受訪問時被問到“你怎樣練琴?”時的答復,或者演奏家有練琴的著作,或短文中摘錄出來的。讓廣大音樂愛好者們了解大演奏家的練習方法,也許我們無法全部模仿,也不能,不應模仿——缺少像他們的天分與機緣,或者說方法因人而異。但是可從他們的經(jīng)驗中吸取一些觀念,整理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練習方式。
■艾麗琪亞·拉羅查(Alicia Larrocha)
拉羅查1923年出生于卡塔龍尼亞的大都市巴塞羅那,拉羅查的母親和阿姨是西班牙的作曲家,都是格拉納德斯的學生。在她2歲時,她的阿姨教她學鋼琴,4歲師從法郎克·馬歇爾,5歲即登臺舉行獨奏會,11歲與馬德里的交響樂團協(xié)奏演出。1940年起在西班牙各地進行巡回演出。1943年榮獲馬歇爾金牌獎,1947年起在巴黎、倫敦等歐洲主要都市活動,在1954~1955年的演奏季與卡隆德攜手演出,同年獲得好萊塢國際音樂獎,1960年為紀念阿爾貝尼斯誕辰一百周年舉行多場演奏,1972年榮獲當代“鋼琴女王”的尊稱。
1. 如何練琴:
①音階、琶音是必需的,教學時視學生缺點和需要而有所不同。
②練和弦用很慢的速度,把手放在鍵上感受它的擴張(小手的人練的)。
③時常做伸展練習(從小到現(xiàn)在)。
④練習擴張手指的方法:
(1)第二指與第五指之間,用另一只手,將手指張開(不用鋼琴)。
(2)有計劃、機械式的在鋼琴上打開手,盡最大可能張開彈奏和弦。
(3)伸展和弦練習用2、3、4指彈4度泛音,即先彈C、F、A,再試著彈C、F、B。
(4)用五只手指彈9和弦。
2. 是否進行基本練習:
教學生時必須要練,有時她沒時間練,只練演奏曲目中困難部分。
3. 如何背譜:
①用手、用智力、用分析,先背左手。
②自然的記憶,重復的練習,自然而然的記住,但這也是危險的。
③“我認為重要的是分析樂句的曲式、節(jié)奏、段落?!?/p>
④手指記憶有效但危險。
⑤重音的記憶(尤其是西班牙樂曲)。
⑥鍵盤視覺記憶。
⑦記憶是復雜的,必須運用所有的方法,最重要是要有音樂的耳朵。
■瓦爾特·克林(Walter Klien)
克林是維也納音樂學院的教授,并時常赴世界各地旅行演奏,中央電視臺第五季維也納時間曾播出他演奏的門德爾松的《g小調(diào)協(xié)奏曲》,所錄的唱片以莫扎特的所有鋼琴曲最為著名。
1. 如何練習:
①練習樂曲時,我練得很慢,不用踏板,試著聽到每次的新發(fā)現(xiàn)。
②練習樂曲時,我還找一些有關(guān)資料進行研究。
2. 是否進行基本技巧練習:
不做音階及技巧練習,練習樂曲中的困難處。
■湯瑪士·華沙利(Tamas Vasary)
匈牙利著名鋼琴家,得過國際肖邦大賽冠軍。
1. 如何練習:
①我的練習方法,因新樂曲,或練差不多了,或者在音樂會前而有所不同。
②首先練到我能用“心”彈,然后用耳朵彈,反復練習到能為自己彈或為太太彈。
③然后設(shè)法能離開鋼琴來學習每一個音符,在飛機上也可以背譜,想出每一個音。
④普通曲子開始時先進行重點練習,巴哈賦格則一開始就仔細而慢的從頭到尾練。
⑤這些階段完成后,我就分手背。
⑥演奏會前兩周每天練習整場曲目,用標準速度,但沒有用上表情,兩三天前才盡全力加表情,以培養(yǎng)情緒。
2. 是否進行基本技巧練習:
學生時代練很多困難的技巧練習,現(xiàn)在我找些兩手都很難的曲子練習,例如拉赫馬尼諾夫的《第三號協(xié)奏曲》,或者把肖邦練習曲,用左手彈右手的部分,或者兩手同時彈右手的部分。
■畢曉普(Stephen Bishop)
生于美國洛杉磯,雙親是南斯拉夫人,后在英國著名鋼琴家拉·赫斯門下學琴。19歲時在倫敦正式演奏,1961年,被邀請在愛丁堡音樂節(jié)上演奏,英國作曲家班乃特,還為他寫了一首鋼琴協(xié)奏曲。目前是非利普唱片公司的專職演奏家,錄制了巴爾托克鋼琴協(xié)奏曲、葛里格、舒曼鋼琴協(xié)奏曲等超過了20張唱片。
畢曉普是一位率直,音樂個性豐富的鋼琴家,但并不是每張唱片都能貫徹其獨特風格。他的特征是琴聲晶瑩清澈,經(jīng)常出現(xiàn)別的鋼琴家所不曾表現(xiàn)得優(yōu)美音色,同時表現(xiàn)自然流暢,如果能塑造并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就能進入大師級的演奏家之列。
1. 如何練習:
①每天練5~6小時。
②通常我不練得太快,假如我需要那些特別的技巧,例如八度,我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來練。
③假如《巴爾托克第二協(xié)奏曲》,如果是一次又一次的練,即使練到手僵硬,也無法練好,必須找一些技巧練習來幫助克服。
④曲子練到相當熟后,就分段練,如是奏鳴曲就練發(fā)展部。
2. 是否進行基本技巧練習:
如果有時間就練音階,技巧練習也是如此,這些都很重要。
3. 如何背譜:
記憶對我沒什么問題,它是來自正確的練習,我不會一句一句的背。
下面將上面所述,做一結(jié)論,作參考:
1. 練琴的方法,因個人的天分、才智而有所不同,如果他是絕頂聰明,能像魯賓斯坦、約瑟金等的有過目不忘的本領(lǐng),無形中,他就省掉許多練習過程。這些特例的練琴,或背譜方式,不是一般人所能效仿的。
2. 通常在學生時代,必須多練練習曲和基本技巧等,先打好基礎(chǔ),待技巧已夠好時,可以省略一些練習曲,但基本技巧必須練,因為即使是只練困難樂段的演奏者,為了克服這段技巧時,決不能一次又一次機械式彈奏,一定得設(shè)法改變方法練習已達成目的,這些改變就會運用到一些基本技巧的練習方法。
3. 練琴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不過要想彈好鋼琴,每天最少也得四小時至五小時,如果不是絕頂聰明,而要有好成績,則必須超過這些時間,尤其是學生時代。
4. 音階、琶音、巴哈等的練習,有些大演奏家,如巴克豪斯、塞金等一輩子都在練,因此他們手指的靈活性到老年也看不出衰退的現(xiàn)象。只有少數(shù)演奏家,不練基本技巧,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正確的結(jié)論,練習曲,即基本技巧練習,在學生時代必須多多加強練習,目前有一部分人,提倡不練基本技巧,認為技巧可以在樂曲中獲得,要用這種方法的人,第一,必須是天生就是彈鋼琴的料子;第二,要絕對的天才,否則就只有為興趣而練著玩的人。
5. 練習必須專心一致,必須明白你在彈什么,為什么彈,怎么彈,彈得怎么樣,也就是多做分析、思考,然后練習。
6. 盡可能在15歲以前把技巧練好,并多背些曲目,才有希望成為演奏家。
7. 練習時要慢,并要找一些相關(guān)資料研究。
8. 練琴不能懶,隨時擴充曲目。
9. 背譜是復雜的,要做到萬無一失相當困難,所以要盡可能運用所有知道的記憶方法來背譜,以防萬一有一方失誤,還有另一方法可補救。
10. 東方人天生手小,所以最好在發(fā)育期開始就多做擴張手指的練習,這是相當有幫助的,如果手指能多擴張一個鍵,也許就使你彈起來更舒適、放松。
11. 練琴時要找缺點練習,如果不做技巧練習,必須學會從困難樂段中尋找練習方法。
12. 耳朵的訓練要從基本練習做起,從枯燥無味的練習中找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