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乃天之和,萬物于此時萌發;“古邑”就是我們常說的“延陵古邑”,即江陰。在“佳節號長春”的時候,串聯“書法、古琴、工筆畫、青瓷器物、文玩” 的展示(展演),不以任何盈利為目的,旨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雅聚,其情致何其典雅!放下浮華,真正養育生活,這一雅事源自靜遠軒蔣紅及可釅齋的秦妍半年時間的籌備,“古邑當春”的題目是青瓷制作家馬越君先生想到的,假座江陰博物館,這一聚會給春節的江陰帶來優雅的文化風景。
古琴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樂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四千余年。“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琴在是矣”,體現儒家音樂美學實質兼有道禪哲學的余韻。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把操習古琴作為修身養性的路徑之一,寄寓了風凌傲骨和超塵脫俗的心志。古琴名家茅毅先生,弱冠即隨祖母高松如先生(諸城派第五代琴家)習奏古琴。稍長,又師從廣陵派第十一代大師梅曰強,且轉益多師。操縵三十余載,演奏風格得諸城與廣陵兩派“清和悠遠,正中跌宕”之所長。
馬越君先生的青瓷創作,得益于浙江鮮潤青翠的天地山水造化。他曾用六年時間對全國各陶瓷產區進行游歷、學習和創作。自2001年后,尤鐘情于浙江甌江之源,上林湖之濱窯址中塵封的青瓷之美,于制瓷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懈追尋與自身精神世界相契的青瓷創作。其作品被稱為“浙江山水孕育的精靈”,是“浙江山水的魂魄”。
工筆畫家管春雷的作品無論蔬果草蟲,荷塘幽禽,還是觀音佛像,都透出淡淡的古韻,純粹而寧靜,雍容而肅穆。管春雷師從著名工筆花鳥畫家江宏偉,堅守傳統法度,對傳統的線性造型技藝以及感覺,包括對所作畫面的裁本,一種苦心孤諧的經營以至所激蕩出的形式語言的活力,總讓人感知其畫作中“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寓寄,總讓人從恬淡中感受清遠的韻致。
郁志剛說,“夏國賢先生致力于書法藝術的明確探索與追求已有三十余年了。這其間的傾心浸淫,日就月將,讀書窮理,使得其書法能出入蘇(軾)米(芾)董(其昌)黃(道周),并融合晉唐典雅蘊藉的經典名作和明清汪洋恣肆的情感表達的感染力,凜然有精英之氣”,“而今,他放下了許多,樸實敏行的個性,為人憨厚不減,平淡有加。功夫做到書外,書作則更趨瀟散隨意,樸茂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