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5月,一批70后年輕人成為新的共青團省委書記。
在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共青團是“中共的助手和后備軍”。這預示著,這批40歲左右的團省委書記,將在未來20年的中國政壇上滾打。
公開資料顯示,現任團省委書記基本為70后,60后已經成為少數。
目前他們當中最年輕的當數貴州團省委書記馬寧宇,他1976年10月出生,只有36歲。與馬寧宇一樣,1976年9月出生的湖北團省委書記張桂華和1976年3月出生的吉林團省委書記程龍也同為75后。其他多在1971—1973年出生,年齡在40歲左右。
除了年齡優勢,受教育程度高也是這批團省委書記的顯著特點——他們大多具有研究生或在職研究生學歷,其中9人擁有博士學位。
注重基層工作經歷,是近年來組織部門選拔任用年輕干部的一大特點。新當選的團省委書記們大多具有基層工作經歷,共青團山西省委書記趙雁峰曾先后在山西的3個縣擔任主要領導。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常宇,則在北京平谷區有4年多的鄉鎮工作經歷。
此外,一些團省委書記還有在專業技術領域的實踐經驗。現任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書記李豪巖,曾在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工作多年,擔任過哈飛公司的設計員,當過車間副主任。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劉志強,從技術員做起,在天津鋼管公司工作了10年。而現任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的白松濤,在國有企業中國鋁業工作多年,在中國鋁業公司生產技術部生產運行處工作多年,是一名高級工程師。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共青團官員工作幾年就會被調到地方或其他政府機構任職,這種“轉業”對他們的歷練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成為日后進階的關鍵。
團中央第一書記一般會出任省長,團中央書記則出任副省級的職務,而對于團省委書記的下一站,目前較多的情況是保留正廳級,回到基層鍛煉,轉任地級市(州、區)擔任黨委副職(一般為副廳級干部擔任即可)。
在去年12月換屆的9個省份中,原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劉道剛離開共青團崗位后,出任天津市河東區委副書記。原共青團云南省委書記繞南湖,現任中共玉溪市委副書記。原共青團山西省委書記劉潤民現任晉中市委副書記、昔陽縣委書記等。
也有一些省份的團省委書記在調任后,有可能兼任縣委書記。較早開展團省委書記轉崗到地方兼任縣委書記的是湖南省。2008年11月,原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李暉轉任株洲市委副書記,兼任炎陵縣委書記。這一模式后來被貴州、山西、福建、江蘇、廣西等省市區采用。
現在全國各省的團委書記基本上會下派到地級市出任副書記,級別保留正廳級,這樣的安排被認為是給這些團干鍛煉的機會,為以后仕途增加資歷。
比如前任北京團委書記劉劍在“轉業”后,曾擔任北京順義區副書記、區長,現已調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委書記。
一般來說,團省委書記作為正廳級職務其提拔很多是超常規的,很多在出任處級干部的時候相當年輕,考慮到團委書記也年輕化,團中央及地方黨委就會破格提拔這些年輕干部出任團干。
從人生履歷來看,目前的團省委書記中,部分人是從共青團干部成長為地方黨政領導的。從團的工作轉向各地黨政領導的位置,是不少團省委書記的成長路徑。比如黑龍江原團省委書記張恩亮目前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市長,他是全國首位“70后”地級市市長。從1999年起先后在共青團大興安嶺地委副書記、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副書記,書記崗位上鍛煉12年,2011年初任現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