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領有很多,看家的本領是什么呢?看書。書,大家都會看,可是這里面的巧妙各有不同。英國文學家、思想家、詩人Coleridge,中文翻譯叫柯勒律治,他講看書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海綿型,讀書的時候可以把看到的內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幾乎原樣吐出來,當然有點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夠消化吸收;第二種是沙漏型,過去用沙漏計算時間,沙子倒轉過來會全部漏光,換句話說,看了和沒看一樣,一無所獲,只是消磨了時間而已;第三種是濾袋型,精華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種是大寶石型,讀書不但自己能夠得到好處,還能把這個好處傳播出去,使別人也受益。這種讀者很稀少,很難得。非常明顯,我李敖就是大寶石型。為什么我這么自負?我四十幾歲的時候看到香港報上說:“李敖很可能是50歲以下的當代中國人之中讀書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蔽艺J為這句話說得不錯。為什么我李敖讀了這么多書,并且有這么多時間來讀書?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坐牢,一年一年這樣坐牢,在牢里絕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過的,什么事都沒有,整天看書。所以坐牢奠定了我看書比別人多的基礎。
我常常說,如果一個人看過有我李敖看過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書,他就變成書呆子了。什么原因?。孔x書不化。無書不讀固然很好,可是如果你沒有很好的頭腦,看這么多書是一種浪費。
當然我李敖得天獨厚的一個條件是我的眼睛,我看了這么多書,可是眼睛近視跟老花程度沒有超過兩百度。換句話說,我的眼睛非常好。我坐牢的時候,到了夜里,燈光暗淡得不得了,屋頂上一個孤燈照著你,這個燈還是你不能控制的,因為屋頂很高,你夠不著它。在這種燈光下怎么看書呢?想辦法啊。那時候我們買的奶粉不是鐵罐裝的,而是銀紙包的,我就把這些銀紙鋪平,貼在墻壁上,這樣可以折射一部分燈光,增強頭頂上的燈光效果。我不能夠鑿壁偷光,但能想出辦法使日光燈的光線稍微強一點點。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天天晚上看書,我的眼睛也沒有看壞。
可是看了這么多書,如果你不能夠駕馭它們,看多了只是累贅,會變成什么呢?大沙漏。看多少流失多少,不能夠把它們保存下來。我曾經很不禮貌地私下里跟我的同學挖苦過我的一個老師姚從吾。他曾是北京大學的歷史系主任,到了臺灣以后,在臺大做歷史系教授。他是遼金元史專家,常常作一些讀書計劃,我給他做助理,所以跟他頗有私交。有一次我開玩笑說,老師啊,你這些計劃全部做完要活兩百歲才可以。為什么?計劃太龐大了,可是執行起來很沒有效率。
姚從吾怎么讀書呢?我私下里跟我的好朋友說,姚老師看書的方法就像是一只狗熊進了玉米園,“啪”,掰下一個玉米夾在胳肢窩底下;“啪”,又掰下一個玉米夾起來帶走;“啪啪啪”,忙了一晚上,最后帶走的只是一個老玉米,其他努力都流失掉了。他以為夾了很多玉米,事實上只留下一個。換句話說,我的老師姚從吾教授吸收了很多東西,可是吸收以后他不能控制,不能把它們保存下來,結果再吸收新的學問時,已經吸收到的就不斷流失、流失……整個循環就是一個沙漏。為什么會有這個現象?讀書方法不好。讀書完全憑記憶力是不行的,因為記憶會慢慢淡化。
一般人拿起一本書來看完以后,再看第二本書的時候,第一本書就離他遠了一點;看到第三本書的時候,第一本、第二本離他又遠了一點;到了第十本書,前面的第一本書已經離他十萬八千里了。所以宋朝人把這個現象叫作“漸行漸遠漸無書”?!皶笔菚?,我離你越遠越久,我的信寫得就越少,表示感情已經淡了。一個人讀到第一百本書的時候,他還能記得多少第一本書里的精華?當時花時間看過,可是事后大部分忘記了。我李敖看書很少會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時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動,把這本書五馬分尸。好比這一頁或這一段有我需要的資料,我就把它切下來。背面怎么辦?背面內容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兩本都切開。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現在我看書以不影印為原則,因為影印很花時間,基本上我是一開始就買兩本,看的時候按照正背面把它切下,雖然比較費錢,可是節省時間。切下來的資料怎么分類呢?我有很多夾子,在上面寫上字就表示分類了。好比我寫“北京大學”,夾進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學的資料。我不斷用這種夾子分類,可以分出多少類呢?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很細。一般圖書館的分類,好比哲學類、宗教類、文學類……宗教類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我李敖分類分得比這個更細,好比“天主教類”還要細分,修女算一類,神父又算一類;神父里的同性戀算一類,還俗的又是一類。好比發生了一個跟修女同性戀有關的新聞,我要發表感想的時候,把這個夾子里的資料一打開,文章立刻寫出來!一本書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尸完,我并不是憑記憶力去記它,而是用很細致的分類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鉤住,放在資料夾里。這樣我就把書里面的精華逮到了,這個資料就跑不掉了。
讀書的時候一開始你就不能偷懶,不能說我舒舒服服躺在那兒看書,看完這本書以后紙上還干干凈凈的。如果一本書看完以后還是新的,不算看過。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系統地逮住書里的資料。可是照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里的精華全都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土法煉鋼”讀書法,看起來笨笨的,可事實上是我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