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順德區東升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佛山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趨勢不斷得到推廣,房屋建筑的實際需求愈來愈大,所以房屋建筑的高度與規模逐漸擴大,對于房屋建筑主要構成材料混凝土的實際應用十分普遍。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施工技術及養護技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現存問題探討了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以確保房屋建筑施工質量。
關鍵詞: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
一、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1.1 混凝土原材料的問題
目前階段我國的一部分房屋建筑施工企業為了能夠高效便捷地運送以及拌合混凝土,大多數使用商品混凝土達到現場的施工目的。經過長時間的運送過程已經拌合好的混凝土會出現混凝土水灰比增大與稀釋等各種情況,這樣無法保證混凝土的正常質量狀況。假如在現場拌合的混凝土材料中細集料與粗集料自身的含泥量過大而無法進行沖洗或者沖洗不完全會直接降低拌合的混凝土強度。另外如果粗集料的級配系數沒有達到標準要求,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等的配料比例的準確度不足,很有可能會由于水泥漿不足從而導致現澆的混凝土構件發生一部分蜂窩麻面等實際狀況,混凝土的結構強度在質量方面會產生一系列的實際問題。
1.2 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問題
1)模板工程的問題。對于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方面,在混凝土進行澆筑過程之前模板的組合安裝屬于一項非常嚴格而且精細的實際性工作,同時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缺乏有關模板的安裝以及拆卸的具體防護實施方案,同時缺乏一部分具體的標準規范說明。在現場的具體施工過程中對于模板的制造、拼裝以及合模等方面都無法達到精確目的,在實際的應用過程當中會發生變形與開縫等各種實際情況,這些都會直接使得混凝土澆筑出的構件產生漏漿、變形與蜂窩麻面等各種質量問題,導致混凝土構件失去規范標準要求的強度性能。
2)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問題。混凝土在實際攪拌過程中相應的拌合時間不足會使得水泥無法進行充分有效的水化反應,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沒有根據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配料處理,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成型后對應的強度性能。在混凝土實際的澆筑過程當中存在現澆構件的振搗不密實、振搗的部位不完整以及振搗棒的插入深度不足等各種狀況,都會使得澆混凝土構件在成型之后產生蜂窩麻面、強度不足等各種質量問題。
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溫度測量問題。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溫度測量技術是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狀況的主要技術標準,特別對于現階段不斷加快的城市化發展趨勢,房屋建筑不斷向高層發展,在施工過程中經常使用大體積規模的混凝土,大體積規模混凝土的應用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混凝土澆筑溫度進行有效地控制能夠避免在底板上形成溫度裂縫。同時混凝土在進行溫度測量的具體過程當中應當對其各層的實際溫度進行相關測量,然后根據具體的溫度特性進行有效分析。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溫度傳輸器一般是電阻型溫度計,在溫度測量過程中應當注意測溫點與測溫線的分步施工環節,首先需要選定正確的位置,編訂相應的記號同時做好定位,然后可以開始進行溫度測量。在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位置選擇不合理、溫度的測量精確度不高等問題,由于數據的不準確,所采取的降溫(或保溫)措施不當,從而導致溫度裂縫的產生。
1.3 養護技術的問題
混凝土的施工過程完成后,需要對完成澆筑施工的混凝土進行相關的養護工作。對混凝土實施養護工作的目的主要為了達到對混凝土內部溫度進行有效可行的控制目的,從而可以降低其內外的溫差狀況,使其能夠符合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關要求。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進行塑料布的覆蓋處理,尤其是冬季時期在塑料布基礎上進行防寒氈覆蓋處理,完成相應的保濕保溫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因為脫水產生裂縫現象。同時應當設置一部分隔熱層,有利于達到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的有效目的。
二、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控制
2.1 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控制
1)水泥原料與砂石原料的選用。水泥強度與水灰比這兩方面都對混凝土強度存在著一定的影響,為了充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應當從原料控制方面對水泥原料進行合理有效的選用。同時需要嚴格地審核水泥的信息指標,這部分信息主要包含水泥的品牌、產地、類型、標號、細度模數與含泥量等方面,除了需要對相關的信息指標進行核對處理之外,還需要對水泥樣品進行抽樣驗證處理,通過對水泥進行相關的預調制實驗,從而可以有效地驗證其信息指標的真實性狀況。同時,不斷提高質檢人員的文化素質,切實落實好粗細骨料的抽檢復查工作,嚴禁不合格的原材料進場,從源頭上為混凝土質量把好關。
2)外加劑的使用。外加劑雖然不是混凝土的主要構成成分,然而其在混凝土中體現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充分有效地提升混凝土某方面實際功能。減水劑屬于外加劑的一種常見類型,其可以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相應的流動性,這樣就可以降低混凝土調制過程中的用水量狀況,同時混凝土的成型時間會有所縮減,這樣可以充分提高混凝土的實際施工效率。混凝土的外加劑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為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帶來很大便捷的同時,又由于其種類、摻量的不同,對在混凝土的實際施工技術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對于這種微添加量的物質,一定要通過實驗室確定其最佳添加量是非常重要的,添加量不足,則無法達到預期的
效果,添加量過多,則會產生混凝土的質量問題。
2.2 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1)在混凝土相應的澆筑過程當中,振搗棒的速度需要維持在良好的工作狀態,盡可能達到快插慢拔目的,同時需要根據混凝土各種不同的坍落度來進行混凝土振搗時間的準確性調整,這樣可以充分地防止出現過振與漏振現象。為了能夠達到清除混凝土內部的水分與氣泡的具體效果,混凝土通常運用二次振搗或者
二次抹面等相關技術。加強混凝土操作工的崗前培訓工作,詳細講解混凝土振搗的操作要領,不斷提高操作工的勞動技能,確保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2)施工單位為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模板的周轉率,常常在混凝土澆筑完成的第二、三天即將側模拆掉,特別是混凝土框架柱,對此種情況一定要加強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如刷混凝土養生液或外纏塑料薄膜等辦法,防止因碳化因素而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對于面積超過20 m2 以上的混凝土表面,建議采用機械提漿、機械抹光的施工工藝,既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減少混凝土表面裂縫的產生。
3)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缺乏對新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早期階段的保養維護工作,建筑施工單位需要實施混凝土重要構件的濕潤養護工作,對于各種不同體積大小的混凝土所花費的養護時間需要根據氣候、溫度進行適當的改變。
4)為了避免產生混凝土裂縫,對于混凝土實施有效的升溫與降溫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需要充分考慮水泥的水化熱作用(特別是大體積混凝土),為了能夠防止過于集中化形式的水化熱現象,宜采用礦渣或粉煤灰水泥(或用符合標準的礦粉、粉煤灰來代替部分水泥),同時還應對混凝土進行降溫(或保溫)處理,避免因水泥水化熱造成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溫度裂縫。
三、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混凝土澆筑量也越來越大,在施工時,加強混凝土施工技術對房屋質量控制有重要的意義。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問題屬于社會日常生活的重要事項,房屋建筑使用混凝土的類型、施工技術、氣象因素等方面都是影響房屋質量狀況的直接因素。因此,對房建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探討,從而更好地建造高質量的房屋建筑。
參考文獻:
[1]楊長朋.論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技術要點[J].建筑知識.2010(S1)
[2]王愛國.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技術探討[J].科技傳播.2011(17)
[3]趙敬,王濤.房建施工中現澆梁板模板的要求及質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