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
摘要:本文通過剖析我國的融資租賃業務面臨的風險類型,分析融資租賃業務風險成因,探討風險控制的基本策略,并通過實例加以論證,以求提升融資租賃業務的風險管控能力。
關鍵詞:融資租賃業務;風險管理
融資租賃作為一種“融資又融物”的復雜經濟活動,自1952年在美國出現之后,半個世紀以來風靡全球,發展迅速,成為與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并肩的世界金融市場五大支柱之一。
一、融資租賃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界定。
1、融資租賃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2013年底和2014年年初,財政部和銀監會分別發文支持融資租賃業發展,這個此前幾乎停滯的行業被重新拉回快車道。在諸多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呈現出急速擴張之勢。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約為1137家,比2013年底的1026家增加111家,企業總數增長10.8%。
二、融資租賃業務風險種類
(1)政策風險
①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國家金融政策中利率、匯率發生不利變化,項目收益受損。
②地方政策保護。由于受就業、治安、稅收等社會問題的影響,地方政策對頻臨破產的企業給予地方保護,給融資租賃帶來風險。
(2)信用風險
承租人經營不善無力償還或產權,股東、股權發生重大變更導致租金支付責任承擔糾紛,擔保人逃避或拒絕履行擔保責任,與企業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出現惡意欺詐等信用危機等,對融資租賃產生風險。
(3)融資集中度風險
如果融資租賃企業資金投向過于集中,客戶集中度過高,容易受到主要客戶的生產經營影響,更易受宏觀經濟波動、行業周期、經濟政策等影響,出現系統性風險。
(4)法律風險
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法律法規的調整及修訂等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對融資租賃產生風險。隨著融資租賃不斷發展,各環節操作的合法合規性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縝密,然而許多不易察覺的風險隱藏在法律空白及法律對融資租賃行業的支持不足中。
(5)不可抗力風險
①標的物滅失、損毀。②不可抗力發生后,因客觀原因保險公司拒賠或少賠。③因險種選擇不妥、未按法律規定或未及時報告,得不到賠付或少賠付。④不可抗力發生后,對租賃物疏于修復或放任其處于損毀狀態,導致性能嚴重下降,損失增加。
(6)企業內部風險
①業務操作不當或出現重大失誤。②風險管理流程設計合理或執行不到位,風險決策失誤。③信息出現錯誤或全面失靈。④內部或外部人員發生違法行為。⑤融資前審核不到位或判斷錯誤。
三、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策略
1、規避風險策略
規避風險首先要做好租賃前的調查和信用分析,近年來融資租賃行業拖欠租金現象有所抬頭,融資租賃公司應該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提煉,建立系統性、標準化的信用評估體系,通過對承租人信用情況、財務狀況、經營管理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客觀評價,減少項目評審人員的主觀判斷因素。對客戶各類信息進行明確的量化分析來確定信用等級,規避信用風險。
2、分散風險策略
分散風險策略是在經營過程中,將風險分散到彼此獨立、關聯度小的不同性質、業務、特點的業務品種上。
首先可在租賃資產種類上適當分散,并在租賃期及租金回收期上進行長短期組合。其次,對租賃投資授信金額適當分散,對不同客戶實行授信額度控制,實現資產風險分散。再次,將租賃投資分散于多個行業、產業、地區,使每個行業、地區的投資量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因某一地區或行業的經濟不景氣而遭受損失。
3、轉移風險戰略
轉移風險戰略主要指通過合法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將風險盡可能轉移出去,主要方式有:①為規避利率風險,在預期利率上行周期時,與承租人簽署浮動利率的融資租賃合同,根據利率變化相應改變改變租金,將利率風險向承租人轉移。②設置擔保,把應由租賃公司承擔的信用風險轉嫁給擔保人。③要求承租人對租賃物或抵押物投保,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
4、風險補償策略
風險補償策略是為了規避租賃物貶值、毀損及信用風險,對風險損失采取事先補償的策略。其主要手段是要求承租人提供其他手段來對初期資信評估等級較低的項目進行補償。
①租賃物貶值風險:可要求承租人提供一定首付款,以降低出租人的融資比例。另外應加強對涉及行業技術發展方面的了解,做好設備市場調研,建立二手設備處置渠道,以便降低貶值風險。
②租賃物毀損風險:可通過保險等方式補償風險,一般采用由承租人為設備投保的方式。
③信用風險:一般可采用由承租人提供擔保、抵押、質押等形式彌補信用風險不足。另外通過租賃產品定價,貫徹風險與收入成正比原則,使租賃目標收益能夠恰當反映和抵補風險。
5、抑制風險策略
抑制風險策略是指在租賃項目中期管理過程中,加強對風險因素變化的關注,當出現風險征兆或實際發生時,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風險發生和減少風險損失的策略,是項目中期管理中至關重要的防范措施。
6、風險消化策略
當風險已經發生并無法消除、降低時,企業就要對風險進行消化,這也是項目管理后期不可避免的風險防范措施。企業抵御消化風險的最終防線就是保持充足的自有資本,但除少數幾家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外,融資租賃企業僅靠自有資本進行風險防范和消化顯然不夠。因此消化風險的一個主要措施就是根據涉及的不同行業風險度設定不同的壞賬準備比率,并在資產份額中保持一定的壞賬準備金,當項目本金無法收回時,以準備金補償項目損失。
四、融資租賃風險管理案例分析
世界五大租賃公司之一,總管理資產達250億歐元的德國德益齊租賃公司,與保定市一家路橋工程企業發生融資租賃糾紛,糾紛標的額只有100萬元左右。這并不是小題大做,德益齊租賃(中國)公司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全資歐洲租賃企業,此經濟糾紛是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第一起進入執行階段的案件,在我國還沒有專門法律規范的情況下,該案堪稱對其融資租賃風險防范與控制的一次實戰檢驗。
德益齊租賃公司于2006年底和保定一家路橋工程公司就一臺瀝青攤鋪機簽訂了融資租賃協議。2008年這家路橋公司經營惡化,出現支付困難。2013年3月,德益齊租賃公司向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解除合同,取回設備,并追回欠交租金。4個月后裁決書下達,其申請全部獲得支持,德益齊公司堪稱完勝。8月底,德益齊租賃公司向保定市中級法院申請強制執行,4天之后案件執行完畢,公司利益得到有效維護。這個案件被德益齊租賃集團視為對中國法律環境的“試金石”。
德益齊租賃公司的勝訴并不是偶然的,國際租賃巨頭的風險防范機制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德益齊公司在業務模式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風險防范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與供貨商建立了戰略合作模式,只與產品質量過硬的戰略合作商開展業務。由于機械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其原因到底是操作失誤,還是設備本身質量缺陷很難確定,只與可靠的戰略合作商開展業務,確實是減少和規避因產品質量帶來風險的有效辦法。
其次,利用科技手段破解“執行難”,為租賃設備安裝衛星定位裝置。開展機械設備融資租賃,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固定資產不固定”,這些設備都是動產,一旦發生風險,出租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設備,并將其置于自身控制范圍。衛星定位裝置在破解“執行難”方面不可或缺。
第三,為了保證訴訟成功,在租賃合同中,德益齊公司充分利用了出租人、承租人與供貨商的三方機制,最大限度地使風險責任與出租人相分離,使承租人提不出任何需要出租人承擔的風險責任。
第四,在三方模式仍難以保證出租人利益的情況下,租賃公司甚至不惜引入第四方參與。如為了防止機械設備出現意外事故,租賃公司引入保險公司為設備進行承保;為了防止承租人惡意欠租,隱匿機械設備,在合同中要求承租人提供擔保人。
本文以理論研究、歸納總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對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研究。融資租賃在我國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的持續研究與結果運用,必將對有效控制行業風險,保障其健康良性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程東躍,《融資租賃風險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劉倫彬、詹元瑞《租賃風險的信用風險度量》,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22期
作者簡介:
陳明,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在讀?,F供職于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獲高級會計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