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
摘要: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各家商業銀行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成為其共同追求。電子商務技術的出現和飛速發展,使商業銀行獲得了金融產品創新、技術進步、實現經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探討了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針對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即使在各國或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但其關鍵依然是依靠著電子設備和網絡技術進行的商業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它已不僅僅包括其購物的主要內涵,還應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帶服務。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絡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數據庫、電子目錄和移動電話。電子商務的概念隨著社會、互聯網的發展也在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發展過程中。
一、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銀行業提供了新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作為傳統銀行變革的根本動力,電子商務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幫助銀行突破傳統的營銷模式,一改以往商業銀行依靠設立網點吸引更多客戶的營銷渠道,以從線上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轉變,電子商務正在以每年30%-40%的增速發展;針對此,信息化推進司推出了《“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在法律法規、行政標準、政策等方面進行完善,助推電子商務和“智慧銀行”時代的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電子商務現狀
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將給銀行業未來發展帶來重大變革。信息技術的革新,正在弱化銀行作為資金媒介的傳統功能。近年來,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不斷涉足金融行業,憑借互聯網的溝通方式“直擊”銀行媒介本質。雖然目前電商金融的規模尚小,但銀行業已經普遍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頻頻進軍電子商務領域。陸續推出電子銀行項目,增加渠道應用水平,尋求更優質的企業貸款資源。2012年6月,建行電商平臺“善融商務”正式上線,打響了銀行進軍電子商務的第一槍,隨后多家銀行也相繼宣布進軍電商。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可以預期,利率市場化“最后的堡壘”——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很快要被攻克。目前,銀行貸款利率已經全面放開,接下來最重要的,也是影響最大的,是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一旦放開中小銀行的負債成本將顯著提高,經營更加不易。存貸利差收窄,業績壓力更加凸顯,中間業務成為各商業銀行的必爭之地,電子商務也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
越來越多涉足電商平臺的中小企業也迫切需要更加快捷便利的融資服務。由此,開網店,成為銀行商業模式創新的務實之選,更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的機遇與挑戰
1、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挑戰。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日趨完善的信用支付模式,使得第三方支付得以迅速普及,實體店使用POS機等刷卡設備的手續費要比在線支付要高,商家更喜歡使用在線支付,以降低成本。第三方支付的存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折換卡的進度,因為隨著存折版網銀功能的擴充,存折類客戶也可以在網上購物,銀行卡不再是必選項。
2、第三方支付公司與商業銀行的在線支付形成競爭。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與商業銀行的關系由最初的合作共贏,發展到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形成巨大挑戰。商業銀行一方面維持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以保持其在線支付業務的拓展,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在擔憂越來越多選擇銀行直聯的商戶轉投第三方支付。這是因為第三方支付具有直聯模式所沒有的優勢。一是開發難度小,不需要對多家銀行做重復開發,一次上線,所有銀行即可識別,節省了小型電子商務公司的開發周期;二是手續費折扣越來越接近或低于銀行收費標準,銀行直聯模式已不具備價格上的明顯優勢;三是快捷支付的推出打破了網銀的限制,一般網銀系統僅僅局限于IE瀏覽器平臺操作,對于不支持IE瀏覽器的系統平臺,用戶無法登陸與網銀建立資金結算通道,這也成為網銀在移動遠程支付應用上的最大障礙。而快捷支付則打破這一屏障,可以為更多瀏覽器用戶進行網上支付,同時也為手機支付業務的興起提供了基礎。
3、第三方支付公司與商業銀行的存貸匯等傳統業務形成競爭。一是在第三方支付的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企業在收到買方貨款后,通常需等買方收到貨物,檢驗商品并確認后才會將貨款轉至賣方賬戶,中間的賬期使得大量買家貨款會在第三方支付企業賬戶上滯留。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沉淀資金規模日益龐大,這些沉淀資金與金融機構的短期存款非常類似,而且第三方支付企業還不需要為這些資金支付利息。二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還向客戶提供擔保。顯然,第三方支付公司雖未取得金融牌照,但卻不同程度涉及了銀行存貸匯兌支付的傳統業務,一些企業甚至利用這些沉淀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或融資,已經對商業銀行存、放、匯業務和新興業務產生了多方面的替代和分流。
四、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的對策
1、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優勢搭建綜合電子商務平臺。進軍電子商務,銀行有龐大的客戶群、資金整合和渠道方面的先天優勢,借助低成本的電商平臺,整合企業、個人客戶資源,接入其最為擅長的支付、結算和融資等業務,構建集網上購物、投資理財、網絡融資、消費信貸于一體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
為涉足電商平臺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融資服務。“交博匯”和“善融商務”都具有B2B和B2C兩種電商模式,目標客戶都是中小企業和專業市場,并且兩家都把電商交易和中小企業信貸、供應鏈融資結合起來。工行的網上商城主要為B2C模式,主要服務對象是工行個人客戶,在于打造中高 端的精品商城,其服務方式上也主要以信用卡分期付款、團購、限時搶購,整合多家商戶資源聯合推出宣傳活動等方式為主,主要滿足工行個人客戶購物的便利,同時提升企業客戶的品牌力量。農業銀行的網上商城也是以B2C模式為主,其服務對象仍然主要為農行個人客戶。農行網上商城的業務亮點在于其可以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服務,為企業加盟提供綠色通道。而農行的合作模式也頗為簡單易行,只要企業在農行開戶即可與其建立支付合作關系。
2、商業銀行應不斷更新經營觀念、模式,加大技術和人才投入。在做電子商務方面,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是前沿技術和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銀行無法企及的,而且在人才、服務器、物流平臺、信息平臺等方面較傳統電商可以說不具有可比性,銀行現在才做電子商務,也是因為自己難以承擔電子商務不斷更新的前沿技術和商業模式帶來的壓力。電子商務有多種不同的經營模式,商業銀行應對內部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加大對電子商務平臺等新產品的投入與推廣,加快數據倉庫和信息庫建設,組建“數據分析師+專業分析師”的專業團隊,探索更好的電商業務運營模式。商業銀行可與一些相對成熟的電商進行合作,強強聯手,進行資源整合。
3、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要做強電子商務,就要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擴大企業和個人客戶規模,優化客戶結構,特別是著重在年輕群體中的滲透和普及,為電子商務提供強大的平臺報賬和雄厚的客戶基礎。
4、加強渠道建設。傳統的信用卡網上分期付款商城雖依托銀行千萬級的客戶數據,但由于其經營模式受到商城規模有限、特色不鮮明。電子商務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進行的,只能用信用卡、數字貨幣、網絡貨幣等電子貨幣來支付,在國際上非金融機構也發行電子貨幣并進行結算,如比特幣,同時因特網以外還有許多新的金融支付工具已經并正在改變著銀行和其他金融行業,而貨幣流通速度和資本流動性將會受到新支付工具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應認真研究新支付工具的可行性,加強渠道建設,拓展支付手段,應對支付市場帶來的沖擊。
參考文獻:
[1]商業銀行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豆丁網
[2]商業銀行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服務和創新[J]一大把,2012.10
作者簡介:
劉月,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