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佳境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溫州分院 浙江省 325000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研究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內容和特點,分析了我國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實踐經驗,深入探討了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
關鍵詞: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探討
一、前言
大學校園作為進行高等教育、學術科研的地方,提升其景觀規劃設計水平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大學校園景觀的規劃設計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統籌考慮,更要將其中所涉及到的多種元素合理融合與搭配。本文從介紹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內容和特點著手研究。
二、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內容和特點
1.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概念和內容
校園景觀設計是指在環境設計或者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建筑周邊環境要素的整體性考慮和設計,其中包括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它使建筑與周圍環境產生呼應的關系,使使用者更方便、更舒適,從而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歷史悠久的造園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2.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特點
作為探索、求知、學習研究的場所,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應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它與城市中的高樓建筑、繁華的商業街不同,也不同于城市公園的以休閑游樂為主的休閑景觀,也不同于家庭住宅區中營造安逸舒適氛圍的溫馨景觀,其景觀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為了配合社會的全面開放性發展,校園景觀設計應體現開放自由的精神,這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融入社會的能力。其次,要體現校園特有的學習氛圍,追求校園的精神文化作用,提供學生課余生活學習期間放松心情、修養身心的空間和場所。最后,由于校園的使用主體——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階段、教育程度、使用時間及內容,因此,建筑師在進行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時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啟發。
三、我國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千校一面,缺乏個性
校園個性特色的營造會使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校園個性特色體現了學校的性質、學校辦學特色和設計風格等。我國高等院校,按照學校性質可分為綜合院校和專業院校兩類,專業院校又可分為師范院校、農林院校、軍事院校及醫科院校等,這些都是校園景觀個性表達的第一手依據。[3]高校的辦學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比較持久穩定的發展方式和被社會公認的、獨特的、優良的辦學特征。[4]然而,近年來眾多高校的規劃建設尤其是新校區的建設幾乎千篇一律,缺乏個性,不足以彰顯大學的精神和特色。
2.盲目攀比,追求現代主義風格
隨著高考擴招和社會需求的擴大,近年來我國新辦大學增加較快,原有大學也相繼大規模擴建,在此過程中,一些高校出現了互相攀比、盲目現代化、貪大求全的趨勢。有些校領導為了政績需要建造形象工程,導致造價高昂但使用效果不佳;有一些建筑,由于缺乏對本校的辦學定位、歷史文化、學科特色的了解,一味地模仿和翻新,“大眾臉”的建筑充斥校園;校區規模也成為高校追求的主要目標,“大就是好”的思想使得一些高校將擴大校區規模作為招生的法寶之一;大規模地、迅速地新建、擴建使校園建筑缺乏質量保障,長期處于修補狀態,既浪費資源也影響其使用。
3.校園景觀空間布局和結構不合理
“以人為本”是校園規劃和建設應堅持的原則,從這個原則出發,校園景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應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并寓功能性和藝術性為一體。我國大學校園景觀規劃建設中存在各功能區分布不合理,便捷性、舒適度、滿意度低等問題:師生在課間簡短的幾分鐘奔向不同的教學樓上課、聽課;主要交通要道高峰期人滿為患、擁擠不堪;缺乏合理規劃的草地被踩踏成捷徑。另外,對美學藝術的追求,也使得很多校園新建建筑成為完美的藝術品而非實用的教學設施。
4.校園景觀規劃與建設忽視傳承
大學精神和學校歷史融合在學校建筑和校園景觀中,大學的魅力來自歷史文脈的綿延長久,來自于傳承歷史和融入現代的渴求與實踐。[5]然而,20世紀末以來新一輪的大學建設中,學校的發展與學生數的激增對大學校園歷史風貌保護提出了挑戰,在此過程中,很多高校在對校園的規劃和建設中忽視了對歷史的傳承,全然摒棄原有的建筑和傳統,曾經的“精神家園”變為冷漠無情的鋼筋水泥,使得校園建設單調而乏味,并且隨著各屆學校領導班子的輪換,校園規劃與建設也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
四、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
1.區域
校園中的各部分因效用有所區別,其造景也各有特點,學習區、生活區、體育健身區緊密相連而又各顯特色,同時,每個區內因需保持統一而形成連續的景觀序列。如學習區內的綠化特點應把握莊重、嚴整,多為規則嚴整布局,而學生及家屬區、生活區或游覽區的小游園內綠化應保持恬淡、清幽基調,景觀形式多樣,給人創造靜謐、私密的空間和情調,布局隨園路收放自如、流暢靈活。因此不同區要形成材質多樣、景觀豐富的基本環境,對整個校園場地空間的內涵和氣質達成共鳴。
2.邊界
校園綠地的邊界具有增強內部聯系,分隔、統領不同景區、豐富視景空間的作用。邊界的連續性和識別性是相當重要的,不同區間用過渡連接自然的邊界加以分隔,能增強識別性。如體育健身區周圍的分隔綠化帶,通過喬、灌、草的復合栽植,使有動有靜,不同的體育項目與校內的教學區域、生活區域互不影響,起到完整合理的分隔作用。校園內常出現水體的設計,例如水體與陸地的過渡地帶與邊界線如駁岸的設計中,駁岸一般線條自然、流暢與周圍要素結合緊密,陡緩相接,流暢自然的駁岸邊界線條給人以生動的自然情趣和與自然息息相關的親水體驗,駁岸中,水與陸的盈動與靜謐、精巧與豁達在方向、材質和靜、動態景觀效應上形成明顯的對比,為景觀效果增加了另外界面的美。
3.節點
校園的中心廣場起著主體營造校園氣質的作用。這種內聚的風格形式可以由建筑組群、山水地形、綠地空間來形成和實現。而某些場所的物質基礎、空間形式等融入歷史、文化內涵便形成了場所精神,通過精神內涵的注入與凝練給人以深刻的視覺、心理印象和感受。師生聚集、交流、娛樂、開展各樣活動,借助表達的景觀意象,傳達的景觀含義感受和體驗校園的內涵積淀,獲得共鳴,增加向心力、凝聚力。設計時應首先將廣場的人流量作為調研前提,做到盡量滿足基本活動的相關需求,在靜止觀賞時,由于造景的處理手法又顯得空間大小適宜。同時,也要加入各色景觀,形成景觀脈絡,賦予深刻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校園的信念感召和精神統領。
4.道路
道路形態應從使用角度出發,使得各級別、形式的道路比例適中、曲折有度。通常情況,校園主路人流集散力較強,也是重要展示窗口,宜場地開闊、交通便利,路兩旁配以遮蔭樹或樹池座椅,開敞草坪點綴以整形,形成開朗的環境風格。主路間隔綠化帶可參考組合花壇形式,中間允許人員通行和游覽,植物可群落式栽植、孤植等,兩側配以草坪或剪型球、綠籬,表現出規則、含蓄、嚴整但不失情趣的風格特點。
五、結束語
通過對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目前在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這些問題對于提升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關人員應該嚴格分析客觀條件,制定出最為優化的景觀規劃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谷樹杰.淺談校園環境景觀形態設計[J].教育理論研究.2013(10):16-18.
[2]施文.大學校園環境使用滿意度調查分析與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3):32-37.
[3]邱玉華,陳幼琳.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文化內涵的表達[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2(2):74-77.
[4]張建建.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的文化表達[J].建筑與文化.2010(4):76-77.
[5]王子夔.守護城市歷史文脈的坐標點:論大學校園與城市的歷史風貌保護[J].上海城市規劃.2011(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