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方建筑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640
摘要:綠色建筑是整個建筑行業的趨勢,同時也是建筑設計的價值取向,特別在和諧建筑和可持續發展建筑的概念引領下,實現綠色建筑設計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文章結合實例,對建筑辦公樓的綠色設計進行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建筑;幕墻;細節
1.項目綜述
某商業辦公樓,項目的總面積為131643m2。內部建筑群內除了最基本的高層辦公樓和商業建筑樓之外,還包括一些準高層的甲級辦公建筑樓。建筑群總用有四幢樓,為了探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該建筑項目中的應用概況,本研究以其中一幢樓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該樓層的面積為35530m2,綠地面積占共面積的28%,建筑的外立面幕墻為雙層。
2.建筑設計
一個會讓觀賞的人心情愉悅的建筑,勢必是將建筑技術和造型藝術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建筑。建筑只有在不斷的融合之下,才能夠呈現更多的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景觀給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建筑的融合應該就是綠化生態建設。只有用可持續綠色建筑發展的理念指導實際建筑,才能夠給人們更多的感官感受。我們對該樓進行實際考察發現,該建筑樓所在的場地基本都是一些空地和建筑材料的堆積地,沒有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在檢測后,也沒有發現有任何超標的污染源存在。所以,在使用綠色建筑理念進行指導設計時,只需要從用地的經濟性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兩點出發,盡可能在有效的空間創造出無限可能。
2.1 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屬于對整個建筑整體美觀和舒適方面起著較大影響作用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在進行建筑立面設計過程中卻存在較大差異。原因是建筑師希望迎合政府規劃要求進行設計,建議使用全玻璃幕墻作為主要的建筑立面,如此才能夠體現現代化時代的工業化發展特點。但是業主卻從建筑后來的銷售方面進行了分析,認為若建筑立面含有陽臺,那么將會給人更加舒適的感覺,從而也就更加容易銷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人員認為可以選擇雙層幕墻的形式。這種雙層幕簾的建筑立面除了能夠滿足建筑師對立面完成性要求之外,還能夠滿足業主的陽臺舒適性要求。并且只要在這個建筑立面形式基礎之上開展綠色建筑設計,那么將會非常容易就滿足綠色建筑設計的要求。
在對該項目進行申報批準時,相關單位都非常的重視。對這個項目的報批進行了多次專門的評審,且同時國家還給予該項目的較多的政策鼓勵。最后,經過多次評審并與業主協商后,確定該建筑項目的主要設計目標需要得到國家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認證。
該建筑項目設計立面時主打簡約大氣風格,而為了更顯立體感,其外形選擇了幾何形體組合的方式。除了能夠使樓外部線條看起來更加的硬朗和高聳之外,還給人一種有內涵、有擔當的感覺。
2.2 雙層幕墻
結合建筑師和業主對建筑構功能要求,該樓的建筑立面方案選擇了雙層幕墻方案(如圖1)。
圖1 雙層幕墻示意
(1)層次處理改建筑立面的兩層幕墻是直接對大體塊幕墻盡心規分割的方式,這種方式除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單層幕墻單調性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人們更多的視覺感受。
(2)細節處理
立面幕墻除了可以避免單調性,給人們更多的視覺趣點之外,還能夠制造出更大的效果。該建筑項目的幕墻體系以全隱框和半隱框幕墻為主,兩種框架類型分別注重了幕墻的整體性和挺拔感,給建筑項目帶來一種較強烈的雕塑感。
(3)可視透明和通風部分
該樓幕墻的透明部位選擇材料為單色夾層玻璃和Low-E鍍膜。前一種材料類型主要具有減少熱量滲入和增強光利用率(太陽能利用)功能,后一種材料在冬季又具有減少熱損失的功能,也相當于具有保暖功能。另外,為了能夠確保房間內有較好的通風功能,建筑的外墻還設置有專門的可開啟窗。由于該樓整條道路入口的首排建筑,所以在使用這種較具雕塑感的雙層幕墻后,除了能夠體現其自身的優越性,確保有足夠多的使用功能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整條街道的完整性。
2.3 交通組織
(1)建筑樓交通是否具有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通線路和出口是否方便人們的生活。建筑樓層的交通出入口和公共交通之間距離非常近,步行距離小于500 m。這樣既能夠方面車輛出行,同時也不會對建筑步行人員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樓在設計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地下停車場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只有學會科學合理的對地下空間進行開發,且地下室可自然采光,才能夠更好地體現綠色生態環保和人性化理念。
3.綠色生態技術
所謂的綠色生態辦公建筑,就是建筑的設計主打方向是綠色和節能。該樓被確定為綠色生態建筑,所有的設計出發點都是為了實現節能綠色環保理念。比如該建筑的幕墻屬于雙層呼吸式,熱水系統主要由太陽能系統負責,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采用了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方式,建筑圍護結構是采用了保溫隔熱的系統。這種設計理念,使建筑樓真正成為了二星級建筑。
該樓在設計一開始就基本已經確定了雨水非傳統水資源收集利用方式、太陽能熱水模式以及呼吸式幕墻等這些能夠較好體現綠色生態理念的措施。同時在設計方案確定的最終階段,設計人員還根據該建筑樓層的建設特點,設計了專門的通排風系統和采光系統。這種結合實際的設計方式,使得該樓的節能率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到51.94%。
3.1需達目標
(1)建筑專業的目標
主要以完成空氣更新系統的設計以及建筑立面選擇的雙層幕墻設計。建筑的雙層幕墻的主要材料為中空玻璃,內側和外側分別為6 mm+12A+6 mm和10 mm。為了體現綠色環保概念,建筑幕墻是與太陽能集熱板一同使用。
(2)給排水專業的目標
給排水專業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對有限能源進行充分利用。本建筑項目的集熱系統是采用太陽能集熱方式,然后通過輔助加熱以及分戶集熱的方式,使建筑樓每天由太陽能產生的熱水能夠較好的滿足用戶的生活用水,不會出現建筑生活熱水不足現象。
而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為了能夠實現水的循環利用,該項目設計采用非傳統水源(雨水回收)進行草地灌溉和洗車等。且雨水收集并不是對所有屋面的雨水進行收集,而是對那些污染比較小的屋面進行收集。這樣既能夠滿足收集非傳統水源的方式,同時又能夠有效降低雨水處理成本。
(3)強電專業
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前提下,照明設備優先選用T5熒光燈和高效氣體放電燈或節能燈,并配置節能型電子整流器。選用功率因數≥0.8的照明燈具,根據房間不同的使用功能確定照度,并應符合節能設計標準。同時,電力設備選用低損耗、無污染的干式變壓器。在變配電所0.4 kV接口側設電容補償裝置,使功率因數達到0.93。采用BAS,使各類空調及水泵等設備運行處于最佳狀態。在公共走道及地下車庫將照明分回路控制,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4.結語
綜上所述,本項目作為綠色建筑發展的實例,滿足了各項綠色建筑的要求。不但具有環保、節能的設計規劃,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建筑理念。只有在觀念和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發展,不斷提高設計理論水平,并在綠色建筑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促進綠色建筑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章程.淺析生態住宅設計技術策略[J].室內設計,2007.
[2]尹伯悅,賴明,謝飛鴻.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在世界和我國的發展與應用狀況[J].建筑技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