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諾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000
摘要: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各類工業生產基地也在火熱建設中。產業園區的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園區的節能與環保。本文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對特定產業園區的設計的思路及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產業園區:規劃設計
一、項目概況
項目地塊呈長方型,東西寬約630m,南北長約1070m,占地約66.13hm2。地塊呈典型的丘陵地勢,北部有一座小山丘,制高點高程為91.4m,與周邊道路高差近40m,山體植被狀況良好,基地南部地塊已經平整,大部分標高為58~60m左右。
產業園區是集科研、教育、綠色生產,甚至還有金融支撐、展示、旅游等內容的綜合社區,它對環境品質要求很高,不應當按一般工業開發區來對待,本規劃充分結合現狀地形,盡可能保持自然狀態,利用山丘的自然植被做公園,通過帶狀景觀軸延伸至園區主入口。園區綠地采用點、線、面結合,綠化覆蓋率達到60%,使之形成園林式科技園區。
二、規劃設計
(一)功能定位
以項目研發、商務辦公、實驗產區為一體現代化生態產業園區,創造一種高技術、高效益、高環境、高情感、低能耗的科創園標志性區域,為兩型社會建設做出表率。
圖1
(二)設計理念
基地規劃設計理念,即:科技、效率、人文、生態。
科技:源于社會發展的需求。
效率:源于企業發展的動力。
人文: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
生態:源于基地的秩序。
節能:源于建筑的構造與布局
(三)規劃設計構想
(1)產業園區生態基質
現代產業園區是功能綜合化、環境生態化、辦公人性化的產物,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產業園區發展趨勢,應建立一套能夠自我更新、繁育和可持續的生態機制。園區側重于提高工作生活質量、以優美的綠色園林景觀激發工作人員靈感、強調建筑藝術、建筑形式多樣化的設計思維,以期得到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認可。規劃結合其所處的區位環境以及作為產業基地所承擔的商務辦公、產業研發、生態居住等功能,制定了建設生態產業園的目標,并由此帶動整個產業基地的開發建設。
(2)功能單元細胞
園區各功能區為一系列富于創意、結構完整、高效運作的功能單元細胞,并按不同的使用性質融入到生態環境之中。每個細胞通過生態綠地和內部交通脈絡界定出相對獨立的空間體系,讓組團空間更具識別性,同時又通過生態景觀將各細胞組團有機地聯系起來。
(3)產業園交往綠帶
以山丘公園為中心,構筑一條貫穿于整個產業區南北的交往綠帶,提供了企業辦公人員的交往空間。此空間因建筑布置的高低錯落、凹凸有致,從而形成了流線型特征,給枯燥的辦公生活增添了一絲活潑的元素,從而起到舒緩企業人員工作壓力、調節工作情緒、激發創業博弈活力的良好效果。
(4)圍合式氛圍
企業辦公建筑群體布置融合中國傳統圍合式建筑與西方開放式街區的精髓,在公共和私密建筑空間中,對庭院、街區、道路空間巧妙運用,令各個獨立樓宇既相對開放,又共享庭園空間。從而營造出親切、富有歸屬感的“辦公鄰里”,盡顯人本關懷。同時,采用大玻璃幕、空中連廊的設計,將圍臺式獨立樓宇聯系起來,不但保持沿街建筑立面的整潔、連貫,且創造出虛實對比的街道立面。
(四)功能結構與項目設置
(1)規劃功能結構
結合產業園區功能定位要求,設計形成了“一心、四軸、四板塊”的功能結構體系。
①一心:是指基地內保留的生態綠化山體,基地內有座植被狀況良好的山體,本次規劃將山體大面積保留,作為整個園區的景觀核心,從而將綠化景觀向周圍組團滲透。
②四軸:規劃確定兩主兩次四條空間聯系軸。
兩主軸:一是指縱貫南北連接山丘、主樓、有色園服務大樓等節點的景觀軸線,該軸線為園區最為主要的空間景觀發展軸;二是指位于規劃區中部的A路商務辦公空間軸線,兩側布置有主樓、有色園服務大樓、科技研發等重要建筑,是園區創新理念與發展動力最為集中的地方。
兩次軸:一是規劃區東側同心路至山丘的東西景觀軸線,該軸線的設置使本規劃園區與整個城市有機連通,同時將山丘景觀滲入到整個區域中,有效提升了規劃園區在區域中的位置:二是A路與B路交叉口至山丘山頂的斜向步行空間軸線,該軸線通過步行景觀道路的設置與建筑體形的呼應,使園區對城市主要道路形成開敞的空間。
③四板塊:中央研究院科研板塊、生活服務及綜合服務板塊、保留綠化山體板塊、有色科技園產業板塊。
中央研究院科研板塊:作為有色集團的科研樞紐,是園區進步的發動機,理應成為整個規劃區的中心。本次規劃將其作為構圖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將其置于園區中部使其成為整個規劃區的中心與中心。
生活及綜合服務板塊:位于規劃區北面,其與科研片區通過山丘與片區內部的體育用地適當分隔,避免兩者之間的相互干擾,保證生活片區內的獨立與安靜。同時為避免山丘的山體對其北麓的日照影響,規劃在考慮與北側工業用地的綠化分隔外將居住建筑盡量靠近C路布置。
保留綠化山體板塊:山丘為產業景觀核心,對改善園區生態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色科技園產業板塊:位于園區南面,包括高新產業區、軟件開發區及物流區等,通過合理、精心的產業結構布置,以打造高效、高質的產業生產環境。
(2)功能和諧設計及項目設施安排
為滿足企業領袖、業界精英工作之余的休閑運動需求,在辦公樓宇之間的商務社交綠帶中安插多項戶外運動設施,如迷你高爾夫、羽毛球、乒乓球、慢跑道等。商務社交綠帶的小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別具特色,以滿足公司職員暇間休憩需求。同時,在辦公樓宇內,以每個模塊地塊為單位設置壁球間、臺球間、乒乓球間、室內慢跑道、健身中心等,以此來滿足公司職員工作之余的運動需求。
在生活及綜合服務內除布置大量的商務商業網點外,同時設置餐飲網點、美容美發中心、中心超市、休閑娛樂網點、定票中心、國際國內旅游咨詢中心、花卉中心、廣告制作中心、洗衣中心、國際醫療診所、個人信貸和環保洗車中心等。同時引入辦公用品公司為商務區辦公提供辦公產品、商務禮儀和完善的售前售后售中服務。
園區各項設施采用智能化系統,如:電信及寬帶綜合布線系統、設備管理智能化系統(BAS)、安防系統、智能消防及自動滅火系統、停車場自動管理系統、微小蜂窩數字無繩電話系統、公共廣播及背景音樂系統、電子地圖及電子信息發布系統等。
(五)道路交通組織理念
(1)公共交通主導開發模式(TOD)
建立整體性的道路系統,確保道路系統有充分的容量和連續性;并結合園區南面火車貨運站場,將物流區設于緊鄰站場處。
(2)靈活性高、集散能力強的道路系統
規劃采用環狀加網格道路形式,劃分合理尺度的地塊,增強支路網密度,有效促進交通循環。
(3)人車分流的內部交通系統
圖2 產業布局
本次規劃在縱貫南北的景觀主軸上設置人行步道,有效集中有色產業園板塊人流,該軸線延伸至園區服務大樓后,兩翼分流,直至延伸至中央研究院主樓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