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方建設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對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深基坑的建設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影響到整個建筑的質量、安全以及進度等;并且經常會面臨深基坑的技術瓶頸,其中支護技術是解決深基坑問題的關鍵。本文主要是結合筆者在工作中的實際經驗,分別從鋼筋混凝土支撐、基坑開挖施工幾個視角,探討了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概況;深基坑;支護施工
一、案例工程基本概況
某城市建筑工程項目為26層高的商品房,該工程地面高程、建基面高程分別為+2.0 m、-16.34 m,其基坑開挖的長度、寬度、深度分別為150.54 m、35.49 m、17.4 m,初步確定采用地下連續墻加鋼管支撐的支護模式,其中連續墻厚度800 mm。并利用鋼管,結合開挖的具體深度,設置若干數量的鋼管內支撐。工程施工前,通過現場勘測,確定了工程的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情況。
1.工程地質條件
經現場勘測,確定該工程從上到下分為三層地層,分別為:河流相沖積層,由粘性土層和砂層組成,其中前者分布在工程的左邊位置,分布范圍廣而散,后者以中細砂為主,分布在工程河床的表層,狀態松散。另外,還含有石英砂、粗砂、礫砂,具有較大的層厚。
2.基坑周邊環境
經現場勘測,確定工程基坑東側和西側分別為規劃建設中的市政道路和廠房區,以致兩邊基坑開挖難度需要兼顧的外部環境因素較多。再加上原來的鋼管支撐方案以機械化施工為主,其剛度水平、豎向間距、水平間距等,只能滿足垂直出土的要求,而且需要耗費更多的施工時間。由此可以確定,工程的支撐方案需要進一步調整。除此之外,工程基坑的坑底存在地下承壓水,但原來的基坑支撐方案并未過多考慮地下水因素。因此,原方案中的減壓井和強排水內容,無法滿足最高水頭達到22 m 承壓水層的基坑支護需求,甚至會出現基坑浮托的問題,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基坑開挖施工和坑底的混凝土澆筑施工。
二、案例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建議
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是在制定鋼筋混凝土支撐方案的基礎上,對連續墻的強度進行分析,以及計算支護結構的內力和支撐配筋,最后合理布置鋼筋混凝土支撐。筆者根據案例工程深基坑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提出了以下幾方面關于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建議。
1.支撐方案的制定
案例工程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強度水平比較低,而且高密度的結構間距影響機械設備功能的發揮。因此在重新制定支撐方案的時候,要進一步增強結構的剛度水平。并適當拉開支撐之間的距離,以騰出更多施工空間。其中,方案需要滿足以下兩方面的基本要求。
(1)便于開挖
為了保證支護結構不會影響基坑的正常開挖,方案當中所擬定的支撐方案可分為2 道支撐,并采用開挖與支撐施工交替進行的方式。從地面直接開挖到第1 道支撐的位置,在距離開挖面6.5 m 的位置,設置用于施工的臨時性道路,以及架設第1 道支撐。然后繼續開挖到第2 道支撐的位置,布置高程6.5 m 的第二道支撐。其中第1 道支撐和第2 道支撐的間距,至少為4.5 m,以便挖掘機和土方車輛等作業,以及在施工便道兩側布置減壓井。保證通道的正常排水,起到減少基坑壓力的作用。
(2)控制成本
在滿足深基坑基本支護需求的基礎上,支撐方案應該在工程成本承受的范圍內。既要保證支護結構的標準化,還要考慮支撐結構的制作成本。因此,筆者建議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撐方案。通過對地下連續墻彎矩的計算,確定支撐的配筋強度和位移要求。結合工程需求,方案選擇了4 道截面尺寸為600×600 mm 的內支撐。并在保持支撐4.5 m 豎向間距的基礎上,利用鉆孔灌注樁作為支撐的中間立柱。
2.連續墻強度分析
連續墻的強度主要體現在極限彎矩方面,需要根據結構的尺寸和配筋的情況。根據墻厚、單位單獨、墻材料、鋼筋強度,計算出各墻段的允許極限彎矩。案例建筑工程的連續墻厚度為0.8 m、單位寬度為1 m、鋼筋強度310 Mpa,采用C25 混凝土。其高程分為非加密區和加密區,兩個區域高程的擋土側和開挖側配筋情況各不相同。工程通過計算,確定高程0.0~4.0 m 的允許正彎矩值為5.01×102,高程-4.0~-22.0 m 的允許正彎矩值為1.576×103,高程-22.0 m 墻底的允許正彎矩值為1.576×103。
3.布置鋼筋混凝土支撐
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布置,目的是為了便于深基坑土方的開挖,以及創造控制連續墻強度的有利條件。案例工程深基坑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布置,根據支撐方案和連續墻強度分析結果,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中軸線支撐柱,設置準確的支撐作用點。筆者認為,可以在橫向支撐的兩端位置,加設“八”字型的小支撐體,其中支撐體水平方向的投影長度與豎直方向的投影長度皆為3.5 m。另一方面,在基坑開挖到16 m 深之后,保證基坑的最大位移量在50 mm 以內。工程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布置結果,大致如下。
(1)高程0-056.6~0-048.13 m 設置一道支撐,支撐標高-2.0 m、截面800×600 mm、水平間距12 m。
(2)高程0-048.13~0-032 m 設置兩道支撐,第一道支撐的標高-2.0 m、截面800×600 mm、水平間距12 m,第二道支撐標高-6.5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2 m。
(3)高程0-32~0+022.9 m 設置三道支撐,第一道支撐的標高-2.0 m、截面800×600 mm、水平間距12 m,第二道支撐標高-6.5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2 m,第三道支撐標高-9.5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2 m。
(4)高程0+41.9~0+77.6 m 布置三道支撐,第一道支撐的標高-2.0 m、截面800×600 mm、水平間距12 m,第二道支撐標高-6.5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2 m,第三道支撐標高-9.0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2 m。
(5)高程0+022.9~0+041.9 m 布置四道支撐,第一道支撐的標高-2.0 m、截面800×600 mm、水平間距11.4 m,第二道支撐標高-6.5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1.4 m,第三道支撐標高-10.0 m、截面800×800 mm、水平間距11.4 m,第四道支撐標高-13.0 m、截面800×600 mm、水平間距11.4 m。
三、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是解決深基坑工程坍塌、位移、滑坡等事故的關鍵技術。筆者認為,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是在制定鋼筋混凝土支撐方案的基礎上,對連續墻的強度進行分析,以及計算支護結構的內力和支撐配筋,最后合理布置鋼筋混凝土支撐。文章通過對案例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基本理順了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思路,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均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但仍然需要在施工實踐中予以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郝全輝,李新芳.如何加強建筑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中國科技博覽,2013(36).
[2]韓杰.深基坑支護設計在工程實踐中的具體應用[J].山西建筑,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