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2.蘭州實驗小學 730000
摘要:通過對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對比,深入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以期對展開合理完善的環評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戰略環境影響評價
1 概述
1979年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后,評價對象偏重于建設項目類,直到2002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從法律的層面將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從建設項目擴大到部分規劃。如何合理完善的展開環評工作,就需要深入了解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
1.1 基本概念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SEA)是指對政策、規劃或計劃及其替代方案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的評價過程。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EIA)是指在某一區域內進行開發建設活動,事先對擬建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科學的預測與評估,并制定緩解策略,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措施。
1.2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的發展
相對而言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開展的歷史較短。1998年《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頒布首次在法規層面上提出了部分規劃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從而進入了我國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探索階段。直到200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正式實施,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上升到法律要求層面。2009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進一步推動了規劃環評的開展。雖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只將部分規劃納入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但實際與國際上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屬于同一層面。
2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聯系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把可持續發展的實施從抽象的、客觀的戰略落實到實際,它一種重要的手段用以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通常被視為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在戰略層面的應用,但是戰略環境影響評價不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直接的、簡單的將評價方法從項目層面移植到戰略層面上,而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在戰略層面的應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可持續發展相融合后產生了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再者SEA為相關的EIA提供依據和框架,指導著相關的EIA,而相關的EIA為SEA提供了具體的信息和內容,是SEA的具體化和補充,促進和提高SEA的深化完善[2]。
我國開展的某些項目規模大影響長期的,較復雜的或是范圍廣的EIA,在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某種意義上,已具備了SEA的性質,而且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已發揮了SEA的作用,因此SEA的發展依據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經驗,理論和技術方法,管理程序,實施程序,可以說SEA在EIA研究已有的基礎上進行。
3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區別
3.1范圍上評價的差異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相比較,首先有更廣闊的評估范圍,不僅涉及區域級、國家范圍的而且還包括全球范圍的;EIA的范圍是特定的區域、地方的環境影響,其次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先于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進行,通常在政策、規劃、計劃的起草階段就已介入,且是一項長期的環境影響評價。對于SEA而言EIA具有戰略層面的意義,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可以說項目環境是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在項目層面的具體化。
3.2對象及內容上評價的差異
EIA通常是項目開發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針對的是具體項目,即對開發活動的反應進行分析與評價,而SEA則是對政策、計劃和規劃及其各個階段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進行評價,強調的是開發范圍、地區或部門。就內容而言由于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針對具體的建設項目,并且通過定量和定性的評價對其產生的直接環境影響進行預測,所以主要是在評價和預測的基礎上對項目建設或區域開發提出相關的環境保護措施和建議。但是EIA通常主要考慮開發活動近期對環境的影響,對長期的有累積性的影響有所忽略,而SEA的評價內容通常更多地側重于發展戰略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通常考慮政策,規劃,計劃的實施是否符合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還要考慮政策或規劃實施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否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環境影響,以及為此所提出的可行性環保措施,實質上是可持續發展的評價;簡言之就是SEA包含社會和經濟評價,它將社會經濟與環境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評價對象是政策、規劃及計劃;不僅在直接影響上有所重視,而且更加重視間接的,累積的,額外的,誘導的戰略性環境影響。
3.4考慮問題的角度和高度的差異
EIA主要是從項目實施引起的環境影響進行思考,而SEA則是著眼于決策可能引起環境影響的因素方面進行思考。例如,某地區的輸送天然氣工程,如果將輸氣管道在施工期間,運營期間的行為對管道沿線的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等的影響,納入到評價考慮的范疇,該過程則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如果從輸氣管道的建設引起該區的能源結構變化,因能源結構的變化導致社會,經濟,環境效應的產生,由此引起的誘導,間接的環境影響,例如,考慮到天然氣的使用,能源結構的調整,可以減少因燃煤對大氣環境的污染,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這一評價就屬于是戰略環境影響評價[1]。
3.5 方法上的評價差異
在評價過程中,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更具有機密性和不可確定性,戰略環境影響評價需求更多的資料及較廣的信息,強調綜合性,且包含的項目多,影響的范圍廣,因而跨越時間長,加之不確定因素故而準確性較差;兩者都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評價,只是EIA定量多而定性少,SEA是定性多而定量少。
3.6工作的思路及評價結論不同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注重從源頭控制,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基于預防的理念,主要針對建設項目產生的不良影響采取防治措施[3]。就結論而言EIA的結論通常是具體區域,具體時間段的環境問題以及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防治措施,而SEA結論則是以定性的方式提出在發展中需要考慮的多方面的問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通常因其涉及面廣泛,宏觀角度出發,所以只提供一些觀點和框架,或者是一些定性的、宏觀的指導結論;而EIA的結論則較為具體。
4、結論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對整體開發活動產生影響進行評價的兩個部分,是與行動計劃相對應的各個階段進行影響評價分析的手段,它們都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然而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評價的內容,對象,范圍,評價方法和評價結論等方面都有著差異。簡言之,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彼此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完善,存在著聯系又不可替代。
參考文獻:
[1]魚紅霞,劉振起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比較[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4年4期.
[2]邵道萍:論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公眾參與機制的完善[J].蘭州學刊,2006.
[3]舒軍龍,童美萍.論戰略環境評價在中國的有效實施[J].2001,第4期.
[4]尚金武,包存寬.戰略環境評價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王世亮,梁立喬.戰略環境評價的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4.
[6]李 峰,左建安.我國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及其規范化初探[J].能源環境保護,2006.
[7]蘇繼新,劉春博.國外戰略環評的實踐與進展[J].環保視窗,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