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
摘要:本文探討“溫州模式”的優缺點及發展前景,對于和溫州一樣有著類似地理環境的城市的發展,會起到強大的示范、引導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溫州模式”;私營企業;市場經濟;家庭聯戶
2002年夏天,在新余市舉行的“區域經濟與民營經濟”論壇中,一位來自溫州的朋友講了下面一個故事:假如外星人掉到地球上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他給出的答案是取決于外星人掉到什么地方。外星人掉到北京,北京人會問他“姓社”還是“姓資”?外星人掉到東北,東北人會問他是不是來搞破壞?外星人掉到上海,上海人會把他拉去展覽賺門票。外星人掉到廣東,廣東人會把他吃了。外星人掉到溫州,溫州人會問他又無生意好做?
這個純粹想象出來的故事夸張的道出了不同地域人們的一些特點:北京人關心“性質”;東北人關心“動機”;上海人善于利用別人賺錢;廣東人敢于吃遍天上地下;而溫州人是天生的生意頭腦。
多年來,溫州的私營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下漸漸形成了“溫州模式”。它是一種理論范疇,是對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某種鮮明特征和區域代表性及相對穩定的經濟關系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理論概況。探討“溫州模式”的優缺點及發展前景,對于和溫州一樣有著類似地理環境的城市的發展,會起到強大的示范、引導和借鑒作用。
一、“溫州模式”的特點
第一,自發產生于民間且游離于國家計劃直接控制的家庭企業、聯戶企業,構成私營企業和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力量和主要經濟形式,家庭、聯戶企業是溫州農村非農經營發展的主要經營方式。
第二,私營企業通過市場體系來聯結生產循環過程,形成了要素的市場組合方式。溫州的私營企業尤其是家庭、聯戶企業,是依托于包括消費市場、生產資料市場、資金市場、技術市場和勞務市場在內的地區性民間市場體系而孕育,成長的。生產要素市場的開辟是私營企業和整個溫州農村商品經濟運行有了可靠保證。
第三,在市場篩選中形成了生產日用小商品為主的主導產業和門類齊全的社會化服務業。在發展非農產業中,“溫州模式”選擇了較早放開并實行市場調節的日用小商品塑模片、商標、徽章、紐扣、紡織品、印刷品等,同時家庭辦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服務、民間信貸日益興旺,為企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多樣化服務。
第四,市場調節引入了分配領域,促成分配方式多樣化,拉開了收入檔次。溫州私營企業引起生產要素采用的是市場組合方式,使勞動差別通過市場得到比較接近實際的表現。不單是體力性勞動還包括技術性的經營性勞動,都通過市場得到承認并完成了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之間的市場換算折合過程。于是,勞動報酬的不同首先是勞動本身的差別,而這是以市場方式的等量勞動交換為前提的。
第五,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產業間自由流動和向小城鎮相對集中。家庭、聯戶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小城鎮四周,小城鎮為建廠提供了很多方便,企業向小城鎮聚集,還要有生產要素的相對集中,要素市場則為這種集中布局提供了可能,因此引動了區域間產業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程,同時也促進了小城鎮的建設和拓展。
總之,“溫州模式”以家庭、聯戶企業為主要組織形式,通過市場組合生產要素,形成以日用小商品為主導產業,以小城鎮為依托的商品生產群體,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推動私營企業發展和活躍商品經濟。
這種企業經營模式背后自然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弊端。
首先,“溫州模式”缺乏產業協調的內在機制。在處理家庭工業與農業的關系上任其自流,而導致農業萎縮,表現為農業投入減少,農用耕地日益減少,農田擱黃嚴重,農業基礎設施惡化,農業服務工作癱瘓,現在仍存在很多問題。
其次,“溫州模式”缺乏與環境發展協調的功能。公共設施普遍落后。近年來通過集資辦事業、投資環境得到改善,第三產業突飛猛進,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信息通訊、外貿外經、金融保險、技術咨詢即科教文衛等事業也飛速發展。通過集資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成了一批港口、機場、鐵路、通訊等基礎設施。
再次,創業初期主要是規模狹小的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場,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要生產手段,這種家庭的個人私有制限制了企業的規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過了第一次創業即通過聯戶、聯營、合資、合伙、合股等手段逐步演化成股份合作企業,現在正在推進第二創業——集團化大生產,以一個或多個骨干企業為核心、吸收社會法人、個人參股大面積組建股份集團公司,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加大科技投入。
最后,家族制、家長制的能人管理難以得心應手。現在的管理按較規范的決策、執行、監督相分離的體制操作,并相應建立了董事會、經理和股東會,以提高企業的素質。
對“溫州模式”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了簡單的評析后,針對溫州及全國其他和溫州一樣發展私營經濟的城鄉,提出一些有趨同性的經濟發展方向。
二、所有制結構
從“溫州模式”演變的過程可以看出,我國私營企業在其所用制結構區域化日益發展的同時,所用制結構的融合化趨勢也開始顯露和增強。表現在,在不同地區之間,私營企業的所有制結構方面互相取長補短,特別是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用制的發展,與對私營企業現有所有制改造提高相結合,以提高私營企業所有制結構的運行效率和企業活力。更好的適應私營其發展對企業規模擴大和資源要素優化組合的要求,如蘇南從集體經濟、溫州從個體經濟都走上股份經濟。股份合作制是改革的關鍵,而且它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一方面可借助股份制明確了產權關系與利益關系,從而充分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合作制實現勞動者的聯合,克服了一家一戶的個體小生產的局限,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由于其有“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我制約,自我發展”的體制和“產權明晰,利益直接,決策果斷,經營靈活,轉產方便”的運營機制,大批的企業走上了股份合作的道路。但這種形式只能作為一種過渡形式而存在,它還存在很多問題,如:阻礙外部資本的進入和企業資本的流動,所以不一定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管理方面工人與管理人員的問題,致使勞動重組難以實現;勞動者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造成內部的利益矛盾,利潤最大化和工資收入的沖突,短期行為造成低積累、分光吃凈,難以進行技術開發。所以最終的形式應轉為股份制。
三、注重規模經濟,組建股份集團
進入21世紀,困擾中國的商品短缺現象蕩然無存,被“市場疲軟”、“庫存增加”等有效需求不足所取代,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迫使私營企業形成行業經濟規模,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中國的私營企業主要選擇了“外部規模經濟”形式,即由企業集中和集聚而產生的“外部經濟效益”或“溢出效應”導致的單位成本的下降。因為企業的集中使用使信息交流、知識傳播更容易,企業之間不可共同使用基礎設施,共享信息、廣告效益。從而大大減少企業用于運輸、協作和技術進步的成本。在發展規模經濟過程中除了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辦理外,還要注意地方政府的引導,政府在建立市場機制分配資源、組織產業活動上,直接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快慢,另外中國的私營企業很多基于家族和地緣上的合作關系,如果因企業擴張而突破家族與地緣的范圍,就會使組織內部的費用急劇上升,足以侵蝕規模經濟產生的利益,所以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扶持。
四、注重科學技術,加強現代化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關鍵。首先要加大自身科技投入,還要通過擴大對外合作的渠道吸引國外企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形成多方投資。其次要注重研究開發新產品,加強產品改進,加快設備引進,技術更新。大力發展人力資源,盡快提高職工整體素質。加強科技進步的同時加強企業的現代化科學管理。
這樣在完全看清了溫州發展私營經濟模式的優缺點后,針對亟待解決的問題,制定出正確的理論指導政策,相信溫州的經濟一定會有一個更大騰飛。設想那時,已經不用外星人自己掉到溫州去了,溫州人會主動尋找外形人和他們做生意的。
參考文獻:
[1]李江、顏波《中國經濟問題報告》.經濟日報出版社.
[2]《中國經濟周刊》之《溫州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
伯鴿,2003年畢業于天津財經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目前為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就職于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