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
摘要:歐債危機的爆發,作為世界第二儲備貨幣的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一路走低。歐元的貶值使得我國進出口貿易首當其沖,嚴重影響對外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國有必要采取多種措施予以應對。
關鍵詞:歐債危機;進出口貿易;機遇挑戰
一、歐債危機的定義
歐債危機即整個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歐盟內部國家,由于是歐洲中央銀行負責制定貨幣政策,所以他們都是使用歐元作為單一的流通貨幣的,這便被稱作歐元區,故歐元區內部的國家是一個整體,密不可分。希臘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希臘本身的經濟實力不足,并不能為歐盟這個整體創造足夠的價值與奉獻,所以為了維持歐元區普遍的薪資、福利水平,縮小表面上的經濟發展差異,歐盟商討決定采取國家借貸的做法,即歐盟政府共同投資組建并共同管理國際金融機構,向希臘提供貸款,目的是為了發展落后的經濟,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平衡國際收支。如果歐元區經濟發展總量持續增加,造成巨大收益的同時,允許希臘用新借貸償還舊借貸,以此維持希臘經濟收入與支出。但是這個假象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由于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沒有預期那樣好,歐元區經濟增量也沒有達到預期的增加,可想而知希臘的經濟更是一團糟,因此希臘的債務評級不斷下降下降,無法借到新的貸款,而原有的貸款又即將陸續到期,所以無法償還債務的希臘陷入經濟政治雙重危機,一方面經濟發展不起來償還不了債務使得希臘經濟恢復與發展愈加困難;另一方面削減福利方面的開支,使得民眾情緒不滿,反抗情緒波動政權的穩定,政治危機隨之而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外來的援助,希臘這個國家的下場就將像雷曼兄弟銀行一樣破產甚至滅亡,由于經濟全球化和風險全球化,一國發生經濟危機世界范圍內的國家都免不了受其影響,這意味著曾經借給希臘錢的銀行和組織的資產也隨之打水漂,這就是個連鎖反應了,一旦希臘因此退出歐元區,這個連鎖反應——“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會立刻發生。過度舉債、銀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五大危機強勢襲來,那將是一場難以估計的歐洲全面癱瘓,就不僅僅是把整個歐元區經濟搞垮這么簡單而已了,這就是著名的歐債危機。
二、歐債危機的現狀與發展
(一)歐債危機的成因
歐元區設立之初主要的三大制度基礎包括:債務非共同承擔、嚴禁貨幣融資、銀行體系的國家屬性。
債務的非共同承擔政策是三大政策之一,在《馬約》中規定歐元區內各成員國政府必須獨立的對其所發行的債務承擔相對的責任,嚴禁歐盟或者任何歐元區成員國政府承擔另一個歐元區成員國所發行的債務(債務承擔的相對性),這種非援助性質的規范確定的目的在于規范接待國的獨立義務,明確各自的任務,即使風險面前也可以避免道德問題,這種做法對成員國之間十分公平,表面雖殘酷公正,其實這正規范了市場的秩序,穩定了經濟的發展。但事與愿違,歐元區內成員國并沒有嚴格區分責任,為日后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嚴禁貨幣融資是三大政策之一,這一政策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而出臺的,主要隔離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以控制。這嚴重限制了歐盟央行對經濟的控制,這一政策對危機爆發、穩定經濟起到了不少的阻滯作用,因此這場危機久推難絕。
銀行體系的國家屬性是三大制度之一,歐盟成立后,其成員國對貨幣體系進行了統一,形成了國際大市場,這便于貨幣的流通與交換。但是其銀行體系并未統一,各成員國銀行各自監督各自國家,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成員國銀行已經不滿足在本國控股,于是跨國經營的銀行應運而生。這種現象便導致了銀行資產有時高于其原始國的財政稅收
(二)歐洲各國的現狀
歐債危機下影響最直接的便是希臘。希臘被警告如果不能得到救助款,無力償還債,便必須要離開歐元區。
其次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 歐債危機歐元匯率大幅度下降,亞洲股市下跌。歐洲股市開盤后,英國、德國、法國三大股指均下跌約1%,意大利及西班牙股市更急劇下降2%。
西班牙恐將申請全面救助,根據西班牙政府最新發布的宏觀經濟預測,西班牙經濟的衰退將持續至今年,西班牙股市也將持續出現下跌的趨勢,目前經濟形勢十分不可觀。有當地媒體稱,如果歐洲央行不恢復購買西班牙國債,以此來降低西班牙融資成本,西班牙政府將考慮申請全面救助,以便盡快的、更好的履行償債義務,但若果西班牙提出申請全面救助,對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將不容小覷。
塞浦路斯救助措施也分歧猶存。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GDP總量的增長主要依靠出口,出口所占比例高達60%以上,其余投資、制造業、房地產等因素所占比例不足40%,由此可見,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歷史大潮流趨勢下,我國對外依賴程度特別高。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外貿來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而歐洲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市場,我國主要生產傳統的原材料,經過加工銷售到歐洲。作為“中國制造”產品的重要消費市場之一——歐洲,歐債危機使得其消費市場長期持續處于內需匱乏的萎靡狀態,實行匯兌風險措施、貨幣緊縮政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勢必會造成投資者為規避高風險在下單時非常謹慎小心,這對中國進口貨物的質量要求和需求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抑制,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進口。歐債危機使得人民幣“被升值”,大量的國家隨著趨勢把資本投入在歐債危機影響下相對安全可靠的中國,這樣加快了中國資本的流動,但是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短期內大量貨幣迅速涌入中國,這無疑加重中國市場的壓力、人民幣“被升值”的壓力和通“幣”膨脹的壓力。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貨幣貶值,不少的華僑所在企業經營狀況十分慘淡,薪資狀況不好,沒辦法只好回中國經營,他們通過我國內地諸如社會網絡、地下錢莊等多種交易途徑將其資本下注到我國內地市場進行短期的利潤套取,這樣有違道德正常的秩序,從而使得上述風險愈演愈烈,可見,歐債危機這場經濟危機不僅對歐洲內部有著巨大影響,與我國宏觀經濟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種關系利與弊,還不得輕易衡量。
從我國微觀經濟方面來看,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出口不利。歐債危機使得歐元的價值下降,從而人民幣對歐元升值,人民幣出現“被升值”的場景,加上歐洲市場的供需矛盾,使其市場萎縮不振,將影響中國對歐洲出口,出現外需不足的形勢。
由于歐債危機,歐元大幅貶值,歐洲資產價值縮水,加之市場競爭激烈,俗話說“牛市的時候賣資產,熊市的時候買資產”。在這種歐洲企業經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有意并購歐洲企業的機會相對增多。這不僅僅有利于中國兼并、投資歐盟的企業,而且還能加快我國“走出去”的步伐,我國自改革開放后一直奉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外交政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會便于我國開展跨國企業的發展,對新時代中國的外交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中國海外企業的經營將面臨新的困難,比如企業在建項目融資困難,被迫延期或者縮減工期和成本,出口企業利潤的大幅下降等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最近幾年來,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在歐美等國的強力打壓下持續“被升值”,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升值讓本就面臨困境的出口貿易更是雪上加霜,中國憑借價格出口這一優勢變得不再是優勢,尤其是棉紡織業還缺少技術的深加工,這些因素嚴重降低了我國出口的競爭力,很多企業因此對外貿易利潤劇減。總結歐債危機中國出口困難的原因,由于人民幣“被升值”過快導致很多中小企業不敢接訂單或者接單十分謹慎小心的局面,因為對于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來說,訂單越大風險就越大,損失的利潤可能就越多,特別是近年來生產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減少,一些中小企業會出現主動放棄大訂單的現象,這種謹慎、保守的做法會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成型。
結語
歐洲債務危機爆發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對歐洲各國來說可謂是一個巨大挑戰,對于我國來說亦是如此。我國政府、企業、個人都應該不忽視遠在歐洲卻波及世界的這場金融危機,不僅如此更要好好利用,實現我國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志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成因和發展的四個方向[J].當代經濟,2010
[2]譚浩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的警示[N].證券時報,2010
作者簡介:
張薇,女,1986年11月生,天津人,在天津峰通閥門有限公司從事會計工作,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金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