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市 400074
摘要:隨著重慶市江北觀音橋商圈近年來的不斷快速發展和繁榮,其既有的交通系統愈發難以支撐城市的持續發展,商圈擁堵日益嚴重,本文針對觀音橋商圈現有的交通問題,提出一系列綜合交通改善的方法和建議,為商圈的交通改善提供參考。
便捷、通暢的交通體系是江北觀音橋城市副中心快速崛起、繁榮興盛的重要原因。在過去的短短數年之內,觀音橋商圈成為了重慶市主城區銷售額最大的商圈,比主城區其他商圈相對較好的交通環境功不可沒。然而,隨著觀音橋商圈城市功能的不斷積聚和豐富,吸引客流逐年攀升,商圈范圍不斷擴大,以及近年來城市機動車的快速增長,既有交通系統難以支撐城市持續發展。觀音橋商圈交通何去何從,已經成為關系商圈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
1、觀音橋商圈四大現狀問題
根據對觀音橋商圈綜合交通現狀的分析和總結,提出主要存在的交通問題如下:
(1)城市功能定位與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之間的矛盾;
(2)道路交通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3)落后的交通管理措施與日益激增的交通需求之間的矛盾;
(4)城市設計、道路設計忽略交通工程設計的問題。
2、綜合交通改善兩大思路
針對上述四大問題,從以下兩大思路著手,對觀音橋商圈進行交通改善:
(1)提高道路供給,構建規劃路網骨架;
(2)降低道路需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3、綜合交通改善五大策略
(1)以片區重建為契機,構建低碳、生態、以人為本的綜合交通體系;
(2)大幅提高公交服務的有效性;
(3)建設全天候人行系統,提升商業品質;
(4)合理設置車庫出入口,實現智能化停車,化解“停車難”;
(5)優化現有交通設施、加強交通管理,挖掘現有道路潛力,主要規劃方案簡述。
4、道路網絡規劃
(1)考慮渝澳大橋、嘉陵江大橋現狀交通流量已經飽和,建議將4號線軌道橋設置為公軌兩用橋,建立人和至渝中區通道分流過境交通;
(2)加強花卉園片區、加州片區進出商圈的通道,建立商圈東西兩大片區的交通聯系通道;
(3)為加強北濱路的功能,方便北濱路沿線居民的出行,打通龍頭寺火車站至北濱路至渝中區的通道。
5、公共交通規劃
(1)未來軌道系統不能完全支持商圈的發展。考慮采用商圈內部輕型軌道交通(APM)緩解內部人流、車流壓力,成為軌道系統的區域交通支持;
(2)構建觀音橋環道的公交保護環,南北向的過境的公共汽車,主要通過華新分流道和洋河東路-鯉魚池路,而東西向的交通則由未來規劃道路來承擔,緩解環道壓力;
(3)調整公交線路,設置公交、出租車服務站點。軌道交通和傳統公交相輔相成,相互利用各自系統中干線與支線的資源,形成多模式,多層次的公共交通系統。
6、停車系統規劃
(1)先進的停車管理方案;
(2)整合資源方案;
(3)停車庫出入口外引方案。
7、步行及換乘系統規劃
(1)形成集二層空中走廊、地面行人系統和地下行人系統于一體的全天候行人系統;
(2)空中走廊依托環道,并聯銜接商圈各大功能組團,串聯大型商業建筑,與軌道、APM、公交首末站、穿梭巴士站形成無縫接駁;
(3)地下行人系統連接軌道站點與周圍的商業建筑銜接。
參考文獻:
[1]陸建,王煒.從城市交通規劃發展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規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3
[2]徐慰慈.城市交通規劃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