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佳境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溫州分院 浙江省 325000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公園建設與開放程度的深化,有必要研究其中景觀設計的人性化程度。本文首先概述了與該課題相關的內容,介紹了城市公園景觀人性化設計的要素,分析了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人性化設計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人性化;思考
一、前言
城市公園是一個面向公眾開放的公共地帶,這個地帶景觀設計的人性化程度高低,直接反映著該座城市公園的設計水平。由于城市公園接待的游客眾多,且游客構成相對較為復雜,因此對提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人性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概述
城市公園是供人們活動的空間,也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是集旅游、休憩、集會、交通、商業活動和文化宣傳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從主體來看,由具有觀賞價值的動、植物等自然要素和必要的建筑設施組成;從功能來看,主要在于為廣大居民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環境空間,陶冶其情操,從而提高社會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時也有利于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提高城市景觀的審美價值。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公園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性化”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引入公園設計中。所謂“人性化”,就是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人、物、自然環境合理結合在一起。設計要充分考慮到人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關系,關注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設計中創造出不同性質、功能的具有鮮明特色,適合各個不同層次使用者的成果,體現對人性的關懷、尊重。
在城市公園建設進度不斷加快的同時,我國的城市公園設計還面臨許多問題,如設計尺度不適宜,比例不協調,缺乏特色,開放性不強,結構呆板,空間布局不科學,功能單一,休息、娛樂、健身、游戲等公用設施偏少,整體缺乏人性化設計設施。國內眾多地方公園的建設只追求速度,而不顧當地文化和民俗以及人們的日常行為活動。雖有的在設計上追求標新立異的構思,但在設計上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僅考慮宏觀布局和平面結構,而在一些細節之處缺少對使用者的考慮等,導致公園設計嚴重欠缺人性關懷的元素。公園綠地內一定要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許多設計者只注重視覺景觀的塑造,而忽略了其使用功能,沒有將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如大面積的草坪,硬制鋪裝形形色色的花壇,大型雕塑、噴泉等,這樣的綠化只能供人欣賞,不能形成人與景的互動,有空間而無內容,難以滿足休閑的需求。
三、城市公園景觀人性化設計的要素
在堅持人性化設計理念的同時,應注重景觀設計中的幾大人性化設計要素。其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布局要素
在做好人性化設計過程中,對整體景觀進行合理布局是展現景區設計中“以人為本”的基本準則。而現階段,由于各風景區受地域條件,氣候,或文化影響因素不同等限制,在進行整體布局中,現場場景取決于景區結構和區域特質影響,因此,在進行布局要素中應結合氣候因素,環境因素和功能區因素進行整體布局規劃。
2.氣候因素
很多風景區植物規劃建設中,未結合現場氣候因素以及風景區濕度,土質等因素,相較于南北氣候差異性較大,“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等現象,因此在植物種植成長過程中,易造成風景區植物未按計劃成長,影響游客體驗度,不利于人性化設計。因此,應緊抓“因地制宜”基本方針,在前期進行合大量氣候調研和植物生存條件調查,避免由于植物生長缺陷造成的景區人性化設計缺失。
3.文化因素
任何一處風景區,應樹立自身核心文化理念,并以此為設計因素展開人性化設計。例如:廣東觀音山風景區,以獨特“觀音”文化為導向,將觀音文化與香爐,拜佛相結合,在樹立文化建設同時注重游客自身體驗。
4.功能區要素
功能區要素是直接關系到游客體驗的要素,因此,做好功能區要素的信息完善,指示牌完善,組織完善等是風景區凸顯人性化設計的重要理念因素。可通過風景區資料宣傳,功能區展示,現場咨詢等方式讓游客了解到風景區旅游過程中的主要信息,并就風景區景觀,特色,交通,食宿等情況向游客進行集中講解,進一步完善景區信息建設,并通過定時廣播系統,顯示屏等做好信息及時更新工作。
四、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游人量增多,綠地景觀和公共設施遭破壞。根據《公園設計規范》有關規定,市區級公園游人人均占有公園面積為60平方米,因城市公園的面積是有限的,免費開放以后,大量的游人涌入公園,節假日期間尤為嚴重,比如江濱公園園內平時日均人流量2萬人次,旅游黃金周日均人流量50萬人次,很多城市公園作為傳統公園重綠化,輕空間,活動空間往往不夠,就會出現游人擁擠現象,導致公園內的綠地和公共設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出現草坪斑禿、裸土、小面積的植被退化等現象,嚴重會造成生態失衡。
2.安全隱患留存。一是有些公園占地面積大,而園內曲徑通幽,樹影高大婆娑,加上燈光不夠明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人活動的安全性。二是調查的四個公園都有較大的水面空間,水體駁岸多為垂直的人工駁岸且缺少護欄,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三是游玩設施缺乏專業的操作人員,存在安全隱患。
3.無障礙設計不完善。據統計,城市中殘疾率大約為4%,還有老年人是公園環境利用頻率最高、活動時間最長、感受最深的群體。在開放式公園中,以上兩者都是最需要社會理解和關心的群體。而城市開放式公園設計與建設中普遍存在著無障礙設計缺乏或不完善。有的無障礙設計大多流于形式,目的僅在于滿足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并未從真正意義上給殘疾人和老年人以關懷。
五、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人性化思考
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做到“人化”與“物化”的統一
人類設計是體現一定時期人們對審美、道德、歷史文化以及倫理情感因素的行為活動。唯物主義論稱之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類的意識、情感和文化必須要通過一定的物質形式來體現,而人類設計作為人類生活方式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人類精神的表達,這可稱之為人類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構成了人與設計作品的互相聯系的關系,物化和人化是統一結合體,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廣大的市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園景觀環境,為人們營造一個充滿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滿足人們需求的設計作品。如果景觀設計過程中未將人性化理念作為設計思路,而是沿著傳統的公園景觀設計理念和方式進行設計,過多的束縛思想將難以給人們打造具有時代氣息和人文氣息的公園景觀作品,難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此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應嚴格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設計內容,比如,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設計結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盡可能地在城市公園的構造物中少設帶有尖銳棱角的景觀物體。
3.“綠色”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隨著人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意識的不斷提高,作為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者應將“綠色”、環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堅持走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達到設計出的城市公園景觀作品既能滿足當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發展需求造成影響的效果,使人、環境及社會的發展達到和諧統一。
六、結束語
通過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人性化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在提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人性化水平時,要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對這些因素的深入掌握與分析,能夠更好地解決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多項問題。同時,提升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水平更要綜合考慮,統籌分析。
參考文獻:
[1]艾倫·泰特(加).城市公園設計國外景觀設計叢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88-89.
[2]陳建為.中外景觀之城市公園景觀[J].中國建筑文化.2010(10):55-59.
[3]趙艷玲.綠化景觀設計叢書——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442-443.
[4]劉輝,白昕旸.創造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設計的解決方案[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2(4):700-703
[5]趙生華.以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促進城市公園的建設[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0(5):59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