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 在日本,大學時代是一個人獨立的開始。在東京讀書的大學生,大學四年經濟上全靠父母接濟的,還不到東京全體大學生總數的20%。如果你從來沒有勤工儉學過,肯定會被周圍的同學瞧不起,甚至連找女朋友都很困難,因為不打工意味著你心智不成熟,連供養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哪個女孩還敢指望你?
@人在囧途 在美國,新移民都要考公民常識。其中一個問題是:“美國是法治國家,這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公民必須守法。”但標準答案是:“政府必須守法。”美國要求每個公民及移民行使監督政府的權利,以確保政府權力受到約束。
@何炅 我們在一起,卻各自低頭玩手機。我們喜歡向陌生人曬心事,卻忘了告訴最親近的那個人此刻在想什么。我們如此熱愛遠在天邊的親密,又不停地制造著近在咫尺的疏遠……就這樣,我們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南方日報 2002年國務院文件規定,征收機場建設費政策將于2005年底執行到期,后一次次公告延期,到底還收多久,誰也不知道。至今最少收了千億,多少用于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無權威審計公告。按誰經營誰付費原則,機場應向航空公司收而非旅客。
@魏英杰 西安碑林館藏眾多歷代碑刻,非常珍稀!讓人不解的是,館內常年設拓碑處,拓片售價500~800元不等。現場有師傅給碑刻上紙、敲打、上墨,有些碑刻墨跡濃重,看了著實令人心疼。如果這些碑刻是文物,經常拓印會不會對文物產生破壞?若不是文物,拓給游客又是否存在欺詐行為?
@南方都市報 湖北十堰一名17歲女生外出聚餐,邊走邊玩手機,過橋時一腳踏空,掉入深坑死亡。反思“低頭族”,已是迫在眉睫。技術的手段,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人們也終于讓工具駕馭了自己。
@熊丙奇 在政府的禁令下,學校減負是容易的—上課時間減少、給學生布置作業減少,可這不是真正減輕學生負擔,而是減負“鴕鳥政策”,把責任輕飄飄地推給家長和社會,由于評價體系未變,家長們只有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班上課,這不但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增加家庭的教育焦慮。
@王曉漁 希望不再把教師稱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靈魂不是工程;希望不再把教師稱作辛勤的園丁,學生不是等待修剪的植物;希望不再把教師稱作春蠶和蠟炬,只有犧牲自己,才能培育學生,只有獻身的悲情,沒有思想的愉悅。更愿意把教師稱為先生,先生與后學教學相長。
@押沙龍 四川兒童攙扶老太被訛,警方以欺詐立案。終于有點正能量了。其實這類事情頻出,關鍵不在于有個把缺德老人,而在于司法機構習慣于和稀泥,只求少麻煩,職業習慣里本身就沒有對法律和公正的尊重。目下所見盡是這路子:他既然要一萬,那就各讓一步,給五千吧。其造成的結果是,在中國,誰狠誰不講理誰不要臉誰就占便宜!這就是現實。